在中藥大家族里,以花入藥的有160多種。根據(jù)開花的不同時期、不同部位,又分6種。在眾多的花藥里,有的以整花開放時采摘入藥,如杭白菊、槐花、玫瑰花等;有的以未開放的花蕾入藥,如金銀花、槐米等;有的以花序或花冠入藥,如紅花、旋覆花等;有的專門摘取花卉的雄蕊入藥,如蓮須;有的專門摘取花柱、柱頭入藥,如藏紅花;還有一些是選用花粉入藥,如蒲黃、松花粉等。
花藥因其質(zhì)地輕盈,被認為具有向上升散的藥性,但具有沉降之性的花藥也是有的,如旋覆花就可降逆止嘔。根據(jù)花的不同顏色,又可分出不同功效。顏色偏紅、鮮艷的多具有活血、和血、養(yǎng)顏美容功效,如紅花、玫瑰花、紅月季等;白屬肺,偏白色的花多具有清肺氣的作用,如梨花、茉莉花、白芍花等。
花藥的使用劑量一般比較小,一錢到三錢,也就是3~9克,特別猛烈昂貴的花藥如藏紅花,一般是0.5~1克。如果以花藥當花茶泡水服用,則以最小劑量使用。
常用的入藥花卉按照其功效,大致可分為解表藥,如辛夷、菊花;清熱藥,如密蒙花、野菊花、金銀花;活血的有紅花、藏紅花、凌霄花、月季花;化痰平喘的有旋覆花、款冬花、洋金花;還有瀉下逐水的芫花、化濕的厚樸花、溫陽的丁香、理氣的玫瑰花和綠萼梅、止血的槐花和蒲黃、安神的合歡花等。
辛夷解表 鼻炎良藥
辛夷是治療鼻炎的良藥,又名玉蘭花、木筆花,以未開放的花蕾干燥入藥,花蕾完整、花瓣緊致、香氣濃郁、去枝梗者為佳。辛夷性味辛溫,具有溫肺通竅、祛風散寒功效,主治外感風寒感冒、頭痛鼻塞,尤其對鼻淵(鼻竇炎)、鼻鼽(過敏性鼻炎)引起的頭痛、鼻塞、嗅覺喪失、流鼻涕等癥狀有緩解作用。
《本草綱目》記載:“辛夷之辛溫,走氣而入肺,能助胃中清陽上行,所以能溫中,治頭面目鼻之病。”辛夷可與細辛、白芷、蒼耳子等偏溫性的藥物配伍,治療怕冷、受涼、冷敏感的鼻炎患者;也可配伍薄荷、黃芩、連翹等清熱的藥物,治療鼻中燥熱、鼻塞、流膿涕的患者。辛夷表面有絨毛,服用時會刺激咽喉,建議紗布包煎。
槐花微寒 涼血止血
槐花的花蕾被稱作“槐米”,夏季花開或花蕾形成時采收,及時干燥,除去枝、梗及雜質(zhì)后入藥。其性味苦、微寒,具有涼血止血作用,用于各種出血。《普濟方》記載用槐花、烏賊魚骨等分,半生半炒為末,吹之,可治療鼻出血。《圣惠方》記載,婦人崩漏出血不止,用槐花燒存性(燒至外部焦黑、里面焦黃),研末,每服二三錢,食前溫酒下。北方許多地方還將槐花做菜吃,說明槐花止血功效并不十分強烈。一般臨床都是將槐花炒過的炭用為止血藥。
合歡安神 抗郁助眠
合歡花是合歡樹的花或花蕾,具有舒郁、理氣、安神、活絡(luò)作用,主治虛煩不安、失眠、抑郁等,可讓人心情愉悅、緩解憂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合歡花)主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
需要注意的是,廣東合歡花與《中國藥典》收載的合歡花為不同來源的植物,兩者性狀差別較大,功效及臨床使用上也有差異。
丁香花蕾 溫胃止嘔
丁香是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干燥花蕾,古代時屬舶來品,產(chǎn)自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東南亞國家,當花蕾由綠色轉(zhuǎn)為鮮紅時采摘曬干。丁香分公母,一般把花蕾叫公丁香,結(jié)成果實后叫母丁香。母丁香香味減少,功效明顯減弱,因此臨床上多以公丁香入藥或作餐飲香料。
丁香味辛、性溫,歸脾、胃、腎經(jīng),質(zhì)堅實,富油性,芳香濃烈,味辛辣,可溫中降逆、溫腎助陽。治療脾胃虛寒、呃逆嘔吐、食少腹瀉時,有丁香柿蒂湯,與人參、生姜同用。治療腎虛陽痿,可配伍附子、肉桂、巴戟天等。應(yīng)注意,丁香不宜與郁金同用。
玫瑰理氣 調(diào)經(jīng)養(yǎng)顏
玫瑰花入藥時選取的是花蕾,文火迅速烘干。其性味甘、微苦、溫,能行氣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不和導致的脅痛脘悶、胃脘脹痛,常與佛手、香附、郁金合用。由于它功效比較柔和,常用來泡茶、入點心。玫瑰花也可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前乳房脹痛,配伍當歸、川芎、白芍等調(diào)經(jīng)。中醫(yī)認為女子以肝為先天,肝氣郁結(jié)則氣滯血瘀,面色晦暗、黃褐斑生長,故女性平時應(yīng)注重疏肝理氣、活血化瘀,適合用玫瑰花長期泡茶喝。
忍冬甘寒 清熱消炎
金銀花是忍冬的干燥花蕾,性味甘寒,歸肺、胃、大腸經(jīng),清熱解毒功效比較強,主治外感風熱或溫病熱病初起,發(fā)熱而微惡風寒,或邪在肺衛(wèi),但發(fā)熱而不惡寒,且口渴者;也可用于治療瘡、癰、癤腫等皮膚毛囊炎、軟組織感染、牙齦炎等,可直接搗爛外敷。
《溫病條辨》中的銀翹散,就以金銀花配伍連翹、薄荷、竹葉、芥穗、淡豆豉等組成。治療癤疔瘡癰的名方五味消毒飲中也含有金銀花,配伍蒲公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組成。
菊花類多 清熱明目
菊花在中國有3000多年的栽培歷史,至今已有7000多個品種。菊花不僅是觀賞性花卉,也是常用中藥材。菊花品種繁多,大都具有清熱解毒、疏散風熱、養(yǎng)肝明目的作用,但不同品種的功效側(cè)重點是不一樣的。我們可以根據(jù)花朵的大小簡單區(qū)別:菊花越大,清熱功效越弱,明目功效越強;菊花越小,清熱解毒功效就越厲害。
野菊花、雪菊:清熱解毒作用大。野菊花形態(tài)小,清熱解毒力量最大,能治療癤疔瘡癰、咽喉腫痛、風火赤眼、頭痛眩暈等。雪菊產(chǎn)自新疆,有清熱解毒、殺菌抑菌、消炎的功效,能清肝明目,還有降血脂、軟化血管的作用。這兩種菊花的用量要小,1~2克即可,且不宜長期泡茶用,以免苦寒傷及脾胃陽氣,造成胃部不適。
黃菊花、滁菊、杭白菊、貢菊、胎菊:疏散風熱、清肝明目功效強。此類菊花形態(tài)相對大,適用于肝火旺盛、脾氣易怒導致的頭暈?zāi)垦?、咽干便燥、眼睛充血、潮熱心煩等。其中杭白菊最常見,主要產(chǎn)于浙江桐鄉(xiāng)等地,肉質(zhì)肥厚,味道清醇甘美,尤其適合泡茶。其他種類又有金盞菊和金絲皇菊。金盞菊具有清熱解毒、活血調(diào)經(jīng)的功效,可治療中耳炎、月經(jīng)不調(diào)。金絲皇菊富含抗氧化作用的黃酮素,有散風熱、明目功效,適用于日常泡茶保健,不傷正氣。
紅花活血 通經(jīng)祛瘀
紅花屬菊科,和藏紅花不是一種植物。藏紅花是鳶尾科植物,又名番紅花、西紅花,分布在歐洲、地中海及中亞等地,明朝時傳入我國。紅花選用的是花序,以花色紅黃、鮮艷、干燥、質(zhì)柔軟者為佳。紅花性味辛而溫,有一股濃郁的腳臭味;藏紅花的性味偏涼,兩者都有通經(jīng)、活血祛瘀的作用,藏紅花兼有清熱解毒功效。
《本草再新》記載紅花主治經(jīng)閉、癥瘕(腹部的結(jié)節(jié)、腫塊)、難產(chǎn)、死胎、產(chǎn)后惡露不行、瘀血作痛、癰腫、跌撲損傷,常與桃仁、當歸、川芎、生地黃、赤芍藥等同用,名為桃紅四物湯(《醫(yī)宗金鑒》)。月經(jīng)量多或提前的人,經(jīng)期不宜喝紅花;備孕、孕期、手術(shù)時不宜使用紅花,以免引起凝血功能下降,增加手術(shù)難度。
兩種“毒”花 止咳平喘
眾多花品中,有些雖有毒性,但對某些疾病的功效顯著,故被廣泛用于臨床。比如,芫花是一味瀉水逐飲、祛痰止咳的中藥,用于水腫、胸腔積液胸水時,用量為1.5~3克。洋金花是茄科曼陀羅屬植物,味辛、溫,可止咳平喘、止痛鎮(zhèn)靜,主治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風濕痹痛、小兒慢驚風、外科麻醉等。
]]>
蜂蜜:治咳嗽勝過抗生素
牛津大學的這項新研究發(fā)現(xiàn),與抗生素和非處方藥相比,飲用蜂蜜在減少感冒咳嗽頻率和緩解咳嗽嚴重程度方面,效果分別高出36%和44%;與抗組胺藥苯海拉明相比,咳嗽嚴重程度降低50%。蜂蜜還可使蕁麻疹康復時間縮短兩天。但專家提醒,1歲以下嬰兒不要吃蜂蜜,因為細菌容易在嬰兒腸道生成毒素,導致潛在的致命肉毒桿菌中毒。
點評:《本草綱目》指出,蜂蜜具有和營衛(wèi)、潤臟腑、通三焦、調(diào)脾胃的作用,中醫(yī)臨床常用于治療脘腹虛痛、肺燥咳嗽、腸燥便秘、目赤、口瘡等。對感冒、肺炎引起的干咳無痰、咳喘無力、咳嗽胸痛,蜂蜜均有潤肺止咳作用,是風靡國內(nèi)外的枇杷膏主要成分之一。給孩子治療咳嗽時,只要將蜂蜜與檸檬混合,讓他們在睡前喝下一兩勺即可。應(yīng)注意的是,治咳嗽仍須遵守辨證論治的原則,痰濕型咳嗽,蜂蜜則不太適合。
小豆蔻:輔助治療胃潰瘍
小豆蔻有護胃功效,甚至可緩解胃潰瘍。其關(guān)鍵原因是小豆蔻中的有效成分可抵御幽門螺桿菌,而該細菌正是導致多數(shù)胃潰瘍的罪魁禍首。
點評:豆蔻又名草果,廣東人取其尚未大開的花苞,稱為含胎花。豆蔻有草豆蔻、白豆蔻、紅豆蔻幾種,辛辣芳香,性質(zhì)溫和,能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胃消食?!侗静菥V目》記載,豆蔻能治傷暑吐下泄痢、噎膈反胃、痞滿吐酸、痰飲積聚等,因此臨床會作為緩解胃病、胃潰瘍的常用藥。燉肉時,待肉達到五成熟后放入幾粒豆蔻,風味與護胃效果即可兼得。
歐芹:抗癌消腫
研究表明,歐芹中的重要植物化合物芹菜素有益對抗基因損傷,進而降低癌癥風險。研究還發(fā)現(xiàn),歐芹是一種天然利尿劑,可刺激腎臟,幫助排尿消腫。其富含的維生素K、維生素C、葉酸和鐵同樣對健康有益。
點評: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歐芹有一個更熟悉的名字——香芹。它不僅芳香濃郁,而且營養(yǎng)豐富。香芹中的芹菜素、類黃酮都是天然抗氧化劑,有助消除體內(nèi)過多的自由基,從而抑制多種癌細胞的增長。此外,香芹是一種富硒食品,硒也有一定的防癌作用。香芹可切斜厚片焯水,然后與腰果、蝦仁一起炒,或可與胡蘿卜、蘋果搭配榨汁喝。
甜菜根:利尿降壓
研究證實,甜菜根汁中的硝酸鹽可在人體內(nèi)轉(zhuǎn)化為一氧化氮,一氧化氮有助擴張和放松血管,改善血流,進而降低血壓。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人經(jīng)常飲用甜菜根汁可改善大腦供血,預防老年癡呆癥。
點評:甜菜根也稱為火焰菜、紅根甜菜、紫菜頭、紅菜頭。甜菜根含有的天然硝酸鹽較其他食材多,因此利尿降壓效果相對更好。甜菜根所含糖分較高,屬于高滲性食物,食用后也能通便利尿,不過同樣因為含糖較多,不宜多吃,特別是糖尿病患者。其常見食用方法是切絲涼拌。
小茴香籽:緩解眼痛
小茴香籽有助和胃消腫,傳統(tǒng)上也用于緩解眼部炎癥和痛癢。將一茶匙小茴香籽或兩個茴香茶袋用開水浸泡,再用冷卻過濾后的茴香溶液浸泡棉球,冷敷于眼部即可。
點評:小茴香是常用的藥食兩用食材,中醫(yī)認為其味辛,性溫,有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的功效,可作為調(diào)味料加入湯粥中。小茴香籽溶液有行氣止痛、止癢消炎的作用,對長時間過度用眼造成的眼睛疲勞、抵抗力不足引起的眼部炎癥及痛癢等有一定緩解作用。但眼痛癥狀嚴重者,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眼部炎癥則要及時到眼科就診。
迷迭香:提神醒腦
研究發(fā)現(xiàn),聞一聞迷迭香有益提神醒腦,提高注意力、記憶力和警覺性。其中起關(guān)鍵作用的是新鮮迷迭香中的復合桉葉素。另外,迷迭香中的活性成分迷迭香酸有助于抑制過敏反應(yīng)和鼻塞。迷迭香泡茶飲用也有助于緩解胃部不適和惡心。
點評:迷迭香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植物,西餐中經(jīng)常使用。迷迭香香味濃郁,所含獨特的有效成分較多,尤以提神醒腦效果突出,制作一個迷迭香香囊佩戴是不錯的選擇。
蘑菇:提高免疫力
蘑菇中富含維生素D和重要抗氧化劑硒,兩種營養(yǎng)素都有助增強免疫力。澳大利亞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每天吃一份蘑菇,免疫系統(tǒng)抗擊病毒的能力可提升50%。
點評:蘑菇富含的賴氨酸、維生素D、硒等有效成分確實有增強抗病力、增加血色素等作用,但每天吃一份蘑菇就能大幅提高抗病毒能力的結(jié)論尚需更多證據(jù)。建議每日飲食中保證一定量的蘑菇攝入,炒食燉煮均可,但別指望僅靠它提高免疫力。
大蒜:防心臟病
研究發(fā)現(xiàn),大蒜有助于降低血小板聚集、減少血栓形成,進而降低心臟病發(fā)作風險。大蒜中的大蒜素發(fā)揮著關(guān)鍵作用,生大蒜的抗凝效果更好,是洋蔥抗凝效果的13倍。不過專家提醒,有出血問題或正在服用抗凝藥的患者,吃大蒜前最好咨詢專業(yè)醫(yī)生。
點評:大蒜素不僅有抗凝作用,也利于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水平,這是大蒜有助預防心臟病的另一大原因,建議生食。
菠蘿:促進消化,抗炎去痛
菠蘿中的消化酶菠蘿蛋白酶有助于分解腸道中的蛋白質(zhì)分子,特別是肉類蛋白質(zhì),使之更容易被人體吸收。研究表明,菠蘿蛋白酶還可減輕術(shù)后炎癥、腫脹、瘀傷和疼痛,其效果與非處方消炎藥相當,可縮短手術(shù)或劇烈運動后的恢復時間。
點評:《本草綱目》指出,菠蘿性平,味甘、微酸、微澀、性微寒,有清暑解渴、消食止瀉、補脾胃、固元氣、益氣血、消食、祛濕等功效。菠蘿是菠蘿蛋白酶的唯一食物來源,不僅能有效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質(zhì),還能增加腸胃蠕動,促使消化不良的病人恢復正常消化機能。菠蘿生吃或入菜、入飯均可,但在消除炎癥方面,其只能作為輔助之用。此外,痰濕體質(zhì)、胃酸較多者不宜多吃。
姜黃:緩解關(guān)節(jié)疼痛
姜黃根粉富含的植物活性物姜黃素有抗炎作用,其效果甚至超過某些消炎藥。姜黃與黑胡椒及脂肪類食物同服,有助于緩解關(guān)節(jié)疼痛。經(jīng)常少量攝入姜黃根粉,對緩解或預防老年癡呆癥也有好處。
點評:中醫(yī)認為姜黃味辛苦,性溫,能行氣破瘀,通經(jīng)止痛,臨床主治肩臂痹痛、跌打損傷等,故少量使用能緩解關(guān)節(jié)疼痛。姜黃根味道辛辣,生吃難以下咽。吃姜黃根的最佳方式是磨成粉末,加到日常食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