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蛋白質資源相對稀缺。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4年大豆產(chǎn)量2065萬噸,同比下降0.9%;牛奶產(chǎn)量4079萬噸,同比下降2.8%。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促進鮮奶消費”,2025年進一步強調(diào)鞏固大豆產(chǎn)能、助力奶牛產(chǎn)業(yè)。于農(nóng)業(yè)發(fā)展而言,大豆、牛奶產(chǎn)能提升是穩(wěn)住國人“菜籃子”的關鍵;就居民膳食而言,為推進國民營養(yǎng)計劃,國人餐桌亟需一場“雙蛋白革命”。
近20年來,我國居民飲食結構發(fā)生巨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任金暉指出,一方面,肉類食品攝入量逐年攀升,2018年居民紅肉平均攝入量達101.2克,豬肉明顯超標;另一方面,奶類、大豆類等優(yōu)質蛋白攝入量始終偏低。
與魚肉、禽肉等白肉相比,豬肉等紅肉脂肪含量高,過量攝入易致肥胖。加之我國居民偏好油炸煎炒等烹飪方式,肥胖率逐步上升。國家衛(wèi)健委《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警示,若不加以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70.5%,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慢病也將同步增加。因此,亟需在紅肉攝入上做“減法”,而豆、奶則是補回蛋白質缺口的良好選擇。
2017年,《國民營養(yǎng)計劃(2017-2030年)》明確提出發(fā)展“雙蛋白工程”,鼓勵針對不同人群健康需求研發(fā)相關產(chǎn)品。2024年,“全民營養(yǎng)周”將主題定為“奶豆添營養(yǎng),少油更健康”。這種雙蛋白模式的推廣,關乎飯碗質量,更關乎國人的營養(yǎng)與健康。
然而,國人普遍不重視豆、奶攝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正常成年人每日大豆或相當量制品的推薦攝入量為15~25克,但《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超2/3居民未達標;數(shù)據(jù)顯示,2020年我國居民日均烹調(diào)油攝入量達43.2克,而奶及奶制品攝入量僅35.6克,“喝”油量多于喝奶量。金暉表示,這與國人營養(yǎng)認知不足、普遍乳糖不耐受、不習慣豆腥和奶腥味等有關。
作為豆、奶的代表,豆?jié){、牛奶不僅形似,蛋白質含量也相當,分別是每百克(均值)含3克和3.3克;均為低升糖飲品,飽腹感強。而且,豆和奶均可制成風味獨特的發(fā)酵食品。其中,腐乳、豆豉等發(fā)酵豆類的蛋白質被分解為多肽、氨基酸等,營養(yǎng)更高,豆腥味也沒了;酸奶、奶酪等發(fā)酵乳品中,大分子乳糖被分解為小分子,更好吸收,B族維生素增加了。
即使相同點眾多,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也不可相互替代,因為這兩者各有優(yōu)勢且互為補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將每日攝入奶制品的量提升至300~500毫升,同時要求攝入大豆及其制品。
豆:活性成分多、低脂無乳糖。與奶及奶制品相比,大豆及其制品中的植物蛋白更低脂且不含乳糖,適合乳糖不耐受人群,還含有異黃酮、皂甙、植物甾醇、角鯊烯等多種生物活性成分,可抗氧化、調(diào)血脂,預防心血管疾病。對女性而言,大豆異黃酮的結構與雌激素十分相似,可起到一定程度的模仿、干擾效果,“遇高則抗,遇低則補”,即體內(nèi)雌激素水平高時,異黃酮與其爭搶受體,起到抑制效果;水平較低時,則發(fā)揮弱雌激素效應,彌補部分不足。因此,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驟然下降,適合多吃些豆制品。
奶:蛋白比例好、高鈣易吸收。雖然每百毫升牛奶僅含3.3克蛋白,但飲用方便、消化率較高。與大豆蛋白相比,牛奶中的動物蛋白含所有必需氨基酸,且比例符合人體需求。其中,酪蛋白、乳清蛋白在促進肌肉生長、修復方面表現(xiàn)出色,更適合健身人群、術后康復人群。需強調(diào)的是,奶及奶制品中的鈣含量更豐富、吸收率高,堪稱天然食物中難以替代的鈣來源。一杯牛奶(300毫升)約含300毫克鈣,滿足了成年人每日鈣需求量的1/3,可有效促進骨骼健康。
奶+豆:查漏補缺提營養(yǎng)。豆類膳食纖維豐富,可促進胃腸蠕動,但牛奶基本不含膳食纖維;大豆蛋白含有較高比例的賴氨酸,牛奶中含量相對較少,但蛋氨酸、色氨酸的比例相對高,兩者一起食用可實現(xiàn)奇妙互補,使膳食纖維、氨基酸的配比更合理,更利于機體的吸收利用,達到營養(yǎng)“1+1>2”的效果。
需要提醒的是,特殊人群或要面對“二選一”的難題。比如,對全素食、蛋奶素人群來說,大豆類食物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蛋白質含量可達35%,建議全素食人群每天攝入50~80克豆類,蛋奶素人群為每日25~60克;痛風或高尿酸血癥患者更適合喝牛奶,但若合并高血脂,建議選擇低脂或脫脂奶,或用嘌呤含量稍低的豆腐、豆腐干代替豆?jié){;消化功能差的人不適合一口氣喝完一整杯牛奶或豆?jié){,可以少量多次攝入,或者選用酸奶等發(fā)酵產(chǎn)品;喝奶易長痤瘡、牛奶過敏患者,建議回避牛奶。
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每天喝一杯牛奶和一杯豆?jié){就可達到推薦量。但是,豆制品、奶制品不只一種形式,安排每日或每周的攝入量時,需精準計算。
25克大豆有多少?若按蛋白質含量換算,25克大豆相當于300克豆?jié){、165克內(nèi)酯豆腐、140克南豆腐、100克北豆腐、55克香干、55克素雞、40克千張、40克豆腐絲、25克黃豆粉。若對其進行營養(yǎng)分級,北豆腐(老豆腐、鹵水豆腐)優(yōu)于南豆腐(嫩豆腐、石膏豆腐),“吊打”內(nèi)酯豆腐;對于“濃縮版”豆腐們,豆干、千張、豆腐絲,優(yōu)于脂肪含量高的油豆皮、腐竹。
因沖泡方便,不少品牌推出了各類豆?jié){粉,多為18克/包、20克/包,大致接近一日所需“豆量”,建議購買時選擇單一原料為黃豆、黑豆,不添加白砂糖、蔗糖、麥芽糖漿、麥芽糊精等成分的純豆?jié){粉。
300毫升牛奶有多少?如果以鈣含量為基準,300毫升牛奶相當于300克酸奶、3片奶酪片(約50克)、40克奶酪(干酪)、30克全脂奶粉。就營養(yǎng)價值而言,純牛奶中,巴氏殺菌奶優(yōu)于常溫奶,均比調(diào)制乳、含乳飲料等健康;在酸奶中,低溫酸奶優(yōu)于常溫酸奶,且以零添加、無糖為佳,風味酸奶含糖量高,不建議選擇。
日常飲食中,大家可根據(jù)個人口味和實際情況,靈活調(diào)整“雙蛋白”的種類和攝入量,將其融入三餐,尤其是紅肉攝入過多的人群。比如,早餐把粥換成豆腐腦、酸奶,或喝一袋豆?jié){粉加一盒牛奶;炒菜時把一半紅肉換成豆腐干、千張;燉菜時加點凍豆腐;和面時,可用適量豆?jié){或牛奶代替水;做肉餡或丸子時,用北豆腐替換部分肥肉。
最后,“雙蛋白”達標的同時,整體飲食仍需保持均衡,保證足量的蔬果、肉類和谷物攝入,才能構建全面的飲食結構,守護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