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钡谝缓蚴钦f枯草上的螢火蟲卵此時孵化出來,出現(xiàn)“腐草為螢”的景象;第二候是說下面土地潮濕,上面天氣悶熱;第三候是說大雨時常出現(xiàn)。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接下來的節(jié)氣是立秋,大暑養(yǎng)生尤為重要,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自然界的動植物都要靠著大暑節(jié)氣把身體的能量匯聚好,到了秋季才能有一個良好的收獲,接下來我們總結一下大暑節(jié)氣的養(yǎng)生要點。
一、飲食養(yǎng)生:
1、清熱解暑不能少:荷葉、西瓜、葡萄、蓮子、冬瓜、番茄、綠豆湯等食物具有較好的清熱解暑作用,但它們性質偏寒涼,體質虛弱以及脾胃虛寒者食用時,應與健脾功效的食品一起食用,以保護脾胃功能。例如最傳統(tǒng)的綠豆湯里面可以加入白扁豆、薏米等具有健脾祛濕的食材,脾虛患者即可放心飲用,既健脾又解暑。
2、苦味食品要適量:苦味食物既能清熱祛暑又可消除疲勞,例如苦瓜、苦菜、蓮子心、苦蕎麥、蒲公英等苦味食品,可以清熱祛暑、開胃健脾,增進食欲??辔度胄?,可以調節(jié)神經系統(tǒng),緩解緊張情緒,利于恢復精力和體力,消除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適癥狀。但苦味食物大多性偏寒涼,脾胃虛寒、生理期的女性以及胃腸嬌弱的兒童應少吃。
開胃消暑茶推薦:
取山楂、大麥芽、苦蕎茶各30g,冼凈放入鍋中加水煮沸10分鐘關火,放入薄荷葉10g悶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開胃消食、消暑止渴。對暑天的風熱外感、頭痛、目赤、食欲不振等均有防治作用。
3、適當攝入高蛋白:
大暑氣溫高,代謝快,消耗大,因此食物中蛋白類的食物供應應當酌加,每日控制在120g左右。動植物蛋白均要適當增加,植物蛋白主要從豆制品中獲得,動物蛋白可以適當從奶制品、鴨肉、雞肉、瘦豬肉等平性或涼性的食品中獲得。
4、益氣養(yǎng)陰要記牢:
酷熱天氣出汗較多,既耗氣又傷陰,人們總感覺自己病蔫蔫的,這就是無病三分虛。對應這種狀況除了及時補水外,益氣養(yǎng)陰的食材也可以應用起來,例如西洋參、海參、山藥、大棗、蜂蜜、石斛、麥冬等都具有很好的益氣養(yǎng)陰作用,百合、蓮藕、木耳、雞蛋、牛奶、豆?jié){等也具有不同程度的益氣養(yǎng)陰作用,如果你這個季節(jié)總感覺氣虛、乏力、困倦,可以適當食用。
益氣祛暑茶推薦:
取太子參、石斛、麥冬、百合、大棗等各10克加水煮沸三十分鐘后離火,加適量冰糖攪拌,或晾涼后加入蜂蜜、檸檬汁等。
功效:益氣養(yǎng)陰,生津止咳,適用于夏令節(jié)氣乏力、眩暈、心悸等氣陰兩虛者,老人、小孩均可飲用。
二、起居養(yǎng)生:
大暑節(jié)氣,天氣酷熱,此時需謹防中暑。體質虛弱者、老人及小孩要避免在正午烈日當空時出門暴曬,農民、快遞員、環(huán)衛(wèi)工、交通警察等特殊工作者也要避免長時間在烈日下勞作。媒體常常報道的熱射病其實就是重癥中暑,死亡率很高。
室內工作者也要注意空調制冷不宜過低,還要時常開窗通風,以防“空調病”??照{房間溫度與室外溫度相差不要超過10℃,大汗后要盡快用清潔的干毛巾擦干,更換衣物,避免立即沖涼水澡、直吹風扇或空調等,以免引發(fā)感冒、面癱等疾病。
睡眠方面仍要遵循晚睡早起、睡好子午覺的習慣,但晚睡最好不要超過晚上11:00,午睡控制在半小時左右,這樣最容易解除疲倦,恢復體力。后半夜天氣涼爽后,空調要及時關閉,不建議整夜一直吹空調睡眠。
三、運動養(yǎng)生:
大暑時節(jié),暑濕正盛,建議多靜少動,運動項目仍以太極拳、散步、游泳等運動量小、消耗不大的運動為主。環(huán)境可選擇海濱或山區(qū)等消暑圣地,晨練既不宜過早影響正常休息,又不宜過晚,避開過強的紫外線刺激,尤其是上午11:00到下午4:00這段時間,紫外線照射最為強烈,要盡量避開。
運動后不要進食大量冷飲降溫,短時間進食大量冷飲容易造成胃痙攣,使胃的生理機能受損,造成胃痛、消化不良、嘔吐、腹瀉等不適,可以飲用溫茶水、綠豆湯或者西瓜汁,既解渴又消暑。
穿衣要選擇淺色、棉質、寬松、吸汗、透熱的服裝,出汗后要及時更換衣物,要保持皮膚清潔。汗后可用溫水沖洗,沖洗時間不要過久,每日沖澡次數(shù)最好不要超過三次,以保護皮膚,維持水分及能量平衡。
一定要控制運動強度,如有中暑的情況發(fā)生,要立即轉移到陰涼通風處,寬衣解帶,保持呼吸順暢,喝些溫熱的淡鹽水或者綠豆水,也可用十滴水或仁丹等,出現(xiàn)重癥要及時就醫(yī)。
四、情志養(yǎng)生:
嵇康在《養(yǎng)生論》中建議“調息靜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翻譯成白話就是“心靜自然涼”。因為天氣炎熱,人們對氣溫、氣壓、濕度的適應能力下降,往往會出現(xiàn)心情煩亂、急躁易怒、焦慮等表現(xiàn),這就人們常說的“情緒中暑”。這樣的情緒對人的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尤其是具有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老年體弱者,因為這些糟糕情緒會造成血壓不穩(wěn)、腦血管病變、心率失常、心肌缺血等,甚至會引發(fā)猝死。那么我們應該怎么調節(jié)情志呢?
1、避免超負荷工作,勞逸結合;
2、不要獨自在封閉的空間中呆太久,早晚溫度不高時盡量多去室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多抬頭看看藍天白云;
3、保持心態(tài)平和,減少情緒波動;
4、學會排解不良情緒,適當運動健身,找知心朋友傾訴、聊天、喝茶。
酷夏已至,秋爽未遠,愿驕陽之下總有一片綠蔭為你帶來愜意,焦躁之時總有一絲清風為你帶來清爽,炎熱之時總有一陣細雨為你帶來清涼,愿你有如這高潔的荷花、濃香的茉莉一樣,以平和、自在的心態(tài)度過酷熱的大暑。
]]>大暑氣候特征
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地區(qū)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
在江南一帶有“小暑雨如銀,大暑雨如金”、“伏里多雨,囤里多米”、“伏天雨豐,糧豐棉豐”、“伏不受旱,一畝增一擔”的說法。在這炎熱時節(jié),滴雨似黃金。
受夏季風的影響,降水自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且全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在北方內陸地區(qū)夏季干燥酷熱,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全年降水量多在400毫米至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兩月。
大暑三候
大暑有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
一候腐草為螢: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
二候土潤溽暑:此時天氣開始悶熱,土地也很潮濕。
三候大雨時行 :大暑時節(jié),因濕氣積聚而時常大雨滂沱,經常有大的雷雨。
大暑習俗
送“暑船”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已是接近收獲的季節(jié)。經過了漫長而辛苦的勞作,農民們對于豐收有著滿滿的期盼。所以大暑前后,各地農民都會舉行盛大的祭祀活動。
在浙江臺州地區(qū),就有著送“大暑船”的習俗,據(jù)說流傳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
“大暑船”是按照舊時帆船的模樣縮小建造,上面畫有各種圖案,非常漂亮。
船上裝滿了各種祭品,祭祀的時候要由50多個村民抬到碼頭上,大家一起進行祭祀祈愿。儀式之后,這艘“大暑船”被漁船拉出漁港,然后在大海上點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們五谷豐登,生活安康。
喝“暑羊”
每到大暑,全國很多地區(qū)的人民,都有喝羊肉湯的習俗。羊肉屬溫熱,但人們認為把羊肉湯放上辣椒、蒜等調料喝下去,出一身大汗,可以帶走體內的毒素和積熱,有利于身體健康。
斗蟋蟀
大暑是鄉(xiāng)村田野蟋蟀最多的時節(jié)。中國有些地區(qū)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斗蟋玩家會花大量時間來挑選合意的蟋蟀,頭大、腿大、觸須直是善斗蟋蟀的特質。當他們聚集在一起時,一斗就是一個下午,歡聲笑語之間,仿佛忘記了夏日的炎熱。
飲伏茶
從古至今,民間都有大暑三伏天飲伏茶的習俗,伏茶,顧名思義,是三伏天喝的茶,這種由金銀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藥煮成的茶水,有清涼祛暑的作用。
曬伏姜
三伏天時,人們把生姜切片或者榨汁后,與紅糖攪拌在一起,裝入容器中蒙上紗布,于太陽下晾曬。
過大暑
在大暑節(jié)那天,莆田人家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習俗,叫做“過大暑”。在大暑節(jié)那天,親友之間,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燒伏香
燒伏香接近于中醫(yī)的灸,在伏天里用藥香熏烤特定的穴位,可冶多種頑疾。還有一說百姓在伏天燒香祈福,祈求風調雨順,百谷豐登。
大暑養(yǎng)生
大暑:防中暑還要防陰暑
正所謂“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在這酷熱難耐的節(jié)氣,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養(yǎng)生保健要注意以下“三防”:
大暑節(jié)氣酷暑且多雨,暑濕之氣容易趁虛而入,使人心氣虧耗,進而導致中暑。所以大暑節(jié)氣應注意室內降溫,避免較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勞逸結合以防中暑的發(fā)生。
人們在外出工作活動時最好能避開高溫時段,不得不從事高溫作業(yè)時應注意進行合理的營養(yǎng)補給,并備好防暑降溫的飲料,如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
一旦出現(xiàn)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多為中暑先兆,應立即至通風陰涼處休息,并喝些涼淡鹽開水以降暑散熱。
在大暑期間,人們對中暑的預防較為重視,但對陰暑證的認識卻往往不足。天氣炎熱時人體出汗較多,毛孔處于開放狀態(tài),此時機體最易受外邪侵襲。
陰暑常常是由于人們錯誤的解暑方式引起,如汗后沖涼、貪涼飲冷、長時間使用空調、電扇等,尤其是暑熱天氣從室外回來后急著沖涼,最易導致寒濕之邪阻遏氣機、暑熱不得散而出現(xiàn)頭痛惡心、鼻塞流涕、喉痛咽干、四肢酸痛、肌膚發(fā)熱而無汗、嘔吐、腹瀉等。
在酷熱的夏季,在解暑的同時一定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平時要注意不要過于貪涼,控制好空調溫度,一則有利于健康,二則節(jié)能,室內外溫差盡量勿超過5℃,長期在空調環(huán)境下工作者要多起身走動,活動筋骨,適當開展戶外活動。
夜眠時避免通宵達旦地使用風扇、空調,空調環(huán)境盡量少穿露肩衣,更不能露宿野外;飲食要注意節(jié)制生冷,尤其是小孩子脾胃虛弱更易受損,家長的引導最為重要;同時要避免在大汗之后立即進行冷水淋?。挥绕湟苊馊諘窈篑R上沖涼或沖洗手足、洗臉,應注意稍作休息后再沖洗。
大暑時節(jié)高溫酷暑,不僅容易使人感到身體疲勞、食欲不振,還經常會使人“心火”妄動,表現(xiàn)為心煩意亂、無精打采、思維紊亂等不良情緒,這種現(xiàn)象被稱為“夏季情感障礙癥”,俗稱“情緒中暑”。
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人的情感障礙發(fā)生率明顯上升。“情緒中暑”對人們的夏日養(yǎng)生和身心健康危害甚大,因為夏氣通于心,暑氣易傷心,所以大暑養(yǎng)生預防“情緒中暑”同樣重要。
這就需要我們學會心平氣和、恬淡安寧,以達到“心靜自然涼”之效。白居易《消暑》可供共勉:“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大暑節(jié)氣膳食推薦
石斛養(yǎng)陰湯(3人量)
食材:豬瘦肉300克,石斛20克,沙參15克,鮮蘆根50克,紅棗2個,食鹽適量。
做法:豬瘦肉切塊,洗凈焯水。鍋內加水煮沸,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燒開轉小火煲1小時,調味即可。
營養(yǎng)價值:沙參味甘、性涼,能清熱養(yǎng)陰、潤肺止咳。搭配清熱生津的鮮蘆根及益胃生津的石斛,制成湯膳,特別適合高溫環(huán)境下汗出過多,以及陰虛火旺體質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風寒外感、脾胃虛寒的人慎用。
淡菜咸骨祛火粥(3人量)
食材:排骨350克(或直接購買咸豬骨),淡菜8只,咸蛋1只,白瓜1個,大米100克,食鹽適量。
做法:排骨斬段焯水,用食鹽腌制1天(放冰箱中),洗凈備用;淡菜溫水浸泡;咸蛋煮熟,剝殼切粒;白瓜切片。鍋內放入大米、排骨和淡菜,加適量清水,大火燒開轉小火煮40分鐘熬成粥;再放入白瓜煮15-20分鐘,最后加入咸蛋粒,調味即可。
營養(yǎng)價值:豬骨有養(yǎng)血健骨的功效,用食鹽腌制后,因咸味入腎,固能將氣下火。搭配清肺熱、降虛火的咸蛋,補肝腎、益精血的淡菜,清熱除煩的白瓜煮成粥品,特別適合易上火、口氣較重、長期抽煙的人群食用。
小貼士:本膳食有兩種食材已有咸味,慎加食鹽調味;虛寒體質人群少食。
]]>一、中暑
大暑天最常見的病癥之一 ,原因:人在高溫環(huán)境中,體溫調節(jié)失去平衡,肌體大量蓄熱,水鹽代謝紊亂。
應對:輕度中暑 ,多喝含鹽的清涼飲料,若有頭暈惡心嘔吐等癥狀,可以服用人丹或藿香正氣水,
重癥中暑患者 ,應抬到陰涼處就地搶救,并立即送往醫(yī)院。
預防:
1 、在烈日下做好防曬工作
2 、保證充足的睡眠
3 、多洗溫水澡幫助體溫散發(fā),
4 、多吃蔬菜瓜果,適量飲用鹽開水、綠豆湯、酸梅湯等清涼飲料,
二、腸道傳染病
大暑天時氣溫高,食物容易腐壞變質,而且各種蚊蟲的繁殖也快,成為傳播疾病的渠道。易發(fā)的腸道傳染病主要有霍亂、痢疾、甲肝、食物中毒、水中毒等。
主要措施:少吃隔夜隔餐的飯菜;餐具、食物等要防蒼蠅、蚊蟲叮咬,做好洗滌消毒工作;買來的海鮮等水產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不可生吃;不喝生水,防止水污染;保持室內外環(huán)境衛(wèi)生,消滅蒼蠅、蟑螂、老鼠等;注意個人衛(wèi)生,常洗手洗澡。
三、熱中風
主要原因:由于室內與室外氣溫相差太大,若頻繁出入房間,忽冷忽熱使腦部血管反復舒縮 。發(fā)生在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身上。
預防:適當?shù)卣{整空調的溫度,使室內外溫差不超過7攝氏度,
多喝白開水或淡茶水都可以預防熱中風。
大暑節(jié)氣的養(yǎng)生之道 “冬病夏治”
大暑,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贝笫钫抵蟹昂螅谖覈芏嗟貐^(qū),經常會出現(xiàn)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jié),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盛夏陽熱下降,絪蘊熏蒸,水氣上騰,濕氣充斥,故在此季節(jié),感受濕邪者較多。在中醫(yī)學中,濕為陰邪,其性趨下,重濁粘滯,易阻遏氣機,損傷陽氣,食療藥膳以清熱解暑為宜。
大暑來了該吃什么
入伏后,持續(xù)的高溫讓人精神不振,毫無食欲。若是長期食欲不振,那么在酷暑里消耗的能量得不到補充,人就可能虛弱患病。針對此問題,小編給大家?guī)c入伏飲食建議,希望能幫大家度過酷暑伏天。
1、多吃些清熱利濕的食物
清熱的食物宜在盛夏時吃,清熱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子、西紅柿、綠豆、黃瓜等,還可用大蒜、姜、醋等調味品以增強食欲;健脾利濕的食物主要有冬瓜、苦菜、蓮藕、薏米等。
2、飲食以清淡為主
夏天氣溫高,出汗多,飲水多,胃酸易被沖淡,消化液分泌相對減少,消化功能減弱導致食欲不佳,加上睡眠不足,天熱貪吃生冷食物的因素,如果再吃油膩食物,勢必加重胃腸負擔,影響消化。因此,夏季飲食應以清淡平和為主,少吃油膩食物。另外早晚餐喝點粥,既可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yǎng)身體。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蓮藕粥、皮蛋粥等。
3、多吃蔬菜水果
高溫出汗引起水溶性維生素大量丟失,尤其是維生素c需要量比標準高一倍,同時也應補充維生素b 族。在新鮮蔬菜及時令水果如西紅柿、西瓜、楊梅、桃、李子中維生素c 含量較多。維生素b族在谷類、豆類、動物肝臟、肉、蛋類含量較多,夏季人們可適當補充這些食物,也可適當口服一些酵母片。
4、保證蛋白質供給
在高溫條件下,人體蛋白質分解增加,尿氮排出增多,從而引起負氮平衡。因此蛋白質的攝入要適量增加,但不宜過多,以免增加腎臟負擔。其中以魚、肉、蛋、奶和豆類為優(yōu)質蛋白,且要占蛋白質攝入量的50%。
5、講究烹調方法
膳食要易于消化,色香味俱佳。宜多吃些涼拌或焯拌的菜肴,可適量加酸、辣味的調味品調節(jié)口味,以增加食欲。吃飯時還可以佐食咸菜或風味小菜,既能幫助下飯,又可以補充鹽分。
6、補充水和鹽分
人體大量出汗或體溫過高,不但可造成體內水分不足,而且還會流失大量的鈉、鉀等元素。缺鈉就會加重缺水,所以要注意補充水和無機鹽。水和鹽的補充以湯的形式較好,菜湯、肉湯、魚湯可交替選擇。在餐前飲少量的湯還可以增加食欲,對大量出汗的人群,應在兩餐之間補充一定量的含鹽飲料。另外可食用含鉀高的水果和蔬菜,如:油菜、芹菜、毛豆、番茄、土豆、紫菜、花生、香蕉、橙子等。
7、飲食切忌過涼
夏季雖然天氣炎熱,但對過涼的冷飲、冰棒、冰啤和冰鎮(zhèn)水果等均不宜多食。如冰箱里的西瓜,取出后不應馬上吃,應在常溫下放置一會兒再吃。因為大量過冷食物會造成胃腸血管驟然收縮,引起胃腸功能紊亂,出現(xiàn)胃腸痙攣、腹痛、腹瀉、消化吸收障礙。尤其是某些慢性病患者,吃冷飲更要有所選擇和節(jié)制。健康管理(www.youkang120.com)另外夏天不能吃得過飽,尤其晚餐更不能飽食。特別是老人、小孩消化能力弱,吃得過飽,容易使脾胃受損,導致胃痛。
8、飲食衛(wèi)生很重要
夏季是腸道傳染病和細菌性食物中毒的多發(fā)季節(jié),生吃蔬菜、水果要注意清洗消毒。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剩菜剩飯要充分加熱后再吃,不喝生水。另外,家庭用的切菜板必須用清洗劑充分洗刷,特別是縫隙、刀痕處更應注意,然后用清水沖凈,豎起放置使其自然干燥。菜板和刀具最好應生、熟專用,保證操作衛(wèi)生,以防病從口入。
入伏飲食更加不能大意,要切記以上原則,為你的飲食健康保航護路。
]]>浙江臺州椒江葭芷的漁村有“送大暑船”習俗。此活動每年大暑日舉行,主要是迎、送當?shù)氐摹拔迨ァ鄙??!拔迨ァ笔钦憬_州灣一帶民間流傳的5位瘟神,“大暑船”則是承載“五圣”出海的模型船。此船形如縮小版的三桅帆船,長約10米,寬約3米,重將近2噸。船艙內放置神龕、香案、水缸、桌椅板凳等船上用品以及各種酒食米面,還有刀矛、槍炮等自衛(wèi)武器。大暑節(jié)氣,正值東海休漁期,漁民們便趁此空暇舉行隆重的儀式,將“五圣”送出海,為的是驅除疫病、保佑平安。大暑日清晨,浩浩蕩蕩的送神隊伍抬著精心制作的大暑船從當?shù)氐奈迨R出發(fā),前往椒江口。所經道路兩旁人山人海,觀者如潮。隊伍前有鳴鑼開道、鋼叉護持,鼓號喧天;中間是香亭臺閣、高蹺彩車,獅龍騰躍、武術雜耍贏來喝彩不斷。及至椒江口碼頭,隊伍自動散開,掐準海水落潮的時間,將大暑船拉出漁港,讓船趁著落潮大水,漂向大海,帶走疫病與暑熱。如今的“送大暑船”沒有了舊時“送瘟神”的緊張、神秘氣氛,而是充滿了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氛圍。人們興致勃勃地趕來參加,觀看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自己也熱火朝天地投身其中,將平日里“蟄伏”的藝術才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大暑近農歷六月廿四,江南民間有觀蓮節(jié),俗稱“荷花生日”。江蘇蘇州葑門荷花蕩自古便是遠近聞名的賞蓮佳地。張岱在《陶庵夢憶·葑門荷宕》中記述,天啟壬戌(1622年)六月二十四,偶至蘇州,看到“士女傾城而出”,聚集在葑門外荷花宕觀賞荷花。樓船畫舫,乃至小船,都被租借一空。船上絲竹管弦,輕歌曼舞,人們宴飲聽曲,賞花納涼,“燦爛之景,不可名狀”。荷花蕩離蘇州冰窖不遠,賞荷花時,伴著陣陣幽香,還能吃到冰鎮(zhèn)西瓜,令人心曠神怡。
大暑時節(jié),天氣酷熱,人體流汗多、消耗大,時令飲食大體有滋補、消暑兩類。民間以為大暑伏天,人體內積熱,此時吃羊肉、喝羊湯,出得一身大汗,可以排除身體內的積熱和毒素,有益健康。山東南部地區(qū)在大暑日要喝羊湯,俗稱“喝暑羊”。福建莆田人有“過大暑”習俗,此日家中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以滋補元氣,親友之間也常以荔枝、羊肉為互贈的禮品。
此外,還有不少地方講究吃涼性食物以消暑解毒。比如福建、廣東和臺灣在大暑前后有吃仙草的習俗。仙草是一種草本植物,莖葉曬干后可熬制成“燒仙草”,是一種消暑甜品。當?shù)赜小傲麓笫畛韵刹?,活如神仙不會老”的民諺。江浙一帶人們慣飲伏茶,這是一種特別配制的消暑茶,常以青蒿入茶,再配上陳皮、六月霜、白菊花、十滴水制成茶包,清熱解毒。此外,桑菊荷葉茶、二豆飲、金銀花飲、決明子茶、焦大麥茶等,都是兼具藥用價值與清涼口感的祛暑佳品。(來源:人民網? 作者:袁?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