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是生命必經(jīng)的重要階段,進入春華秋實中人生感悟的收獲期。黨和政府十分關心老年人的幸福晚年,努力為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依創(chuàng)造條件。當然,幸福的晚年并非理所當然,還需要老年朋友自己精心經(jīng)營與呵護,真正把晚年的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要想晚年生活過得充實、美滿,“五老”是非常重要的,即老伴、老本、老底、老窩和老友。
首先,要有老伴。老伴,是陪伴走過風雨、共度晚年的最親密伴侶,與自己分享生活的喜怒哀樂,同舟共濟,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依靠,是其他任何人所無法替代的。有了老伴的陪伴,晚年生活不再會孤單,而是充滿了溫暖與關愛。不乏有些老年朋友夫妻間是吵吵鬧鬧走過來的,但在人生感悟的收獲期都要更加包容,更加珍惜。珍藏過往,珍重未來,相互扶持,相濡以沫,攜手共度余生。
其次,要有老本。老本,即健康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晚年幸福的基礎。要注重保養(yǎng)身體,掌握健康的主動權。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飲食、適度鍛煉、定期體檢等;要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以豁達的心情對待衰老,善于以病為友;要遵循“用進廢退”的自然法則,培養(yǎng)興趣愛好,讓自己“動”起來。只有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tài),擁有相對健康的身體,才能有生活質(zhì)量,才不會拖累子女,也才能夠享受晚年生活的美好時光,而不是病魔纏身,度日如年。
再次,要有老底。老底,指的是一定的積蓄和財產(chǎn)。晚年生活需要一定的經(jīng)濟支撐,要積累一定的財富,以備不時之需。要明白,孩子們組建家庭后就成了獨立核算的實體,即便是孩子們都很孝順,也不能完全依賴孩子,把他們當做提款機,還是自己有更方便。老人可以量力適度幫助孩子,但要有自己的積蓄,保持經(jīng)濟上的獨立。這樣,才能夠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好地安排自己的晚年生活。
第四,要有老窩。老窩,即住所。一個溫馨的家,是晚年生活的避風港,是最后一道安全屏障。要有一個屬于自己的住所,無論是自己的房子還是租住的公寓,都應該是身心的寄托。雖然老人的家永遠是孩子的家,但也要明白,即便是暫時與孩子生活在一起,也要確保留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保持獨立與自由。
最后,要有老友。老友,包括親屬、朋友、同學、老同事和老鄉(xiāng)等。社會屬性是人類的基本屬性,需要與他人交流、分享生活的點滴,這是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老了一個重要標志,就是“現(xiàn)在的事記不住,過去的事忘不了”,往事并不如煙,憶舊敘舊成為不可或缺。晚年生活中,要與老友保持聯(lián)系,分享彼此的生活經(jīng)歷,共同回憶崢嶸歲月、度過歡樂時光。通過交流,可以減輕孤獨感,增強生活的幸福感,減少老年癡呆。
當然,或許有的老年朋友由于種種原因無法全部擁有“五老”資源,或者還有某種困難,但也不要氣餒。浙江杭州靈隱寺內(nèi)有這樣一副對聯(lián):“人生哪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對聯(lián)語言樸實,卻富含哲理。這種“半稱心”的生活就是知足常樂、隨遇而安的心態(tài),是經(jīng)營晚年生活的一種豁達和智慧,是克服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
總之,每個老年朋友都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要珍惜當下,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經(jīng)營自己的晚年生活,牢牢掌握晚年生活的主動權,活出人生的精彩和價值,享受晚年生活的美好與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