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绷⒍?,是我國古代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十九個節(jié)氣,時值公歷的11月8日前后。
冬,終也,萬物收藏也。就是說,立冬是冬季的開始,萬物潛藏,規(guī)避寒冷;同時,也意味著一年即將結(jié)束。立冬,預示著此后氣候漸漸寒冷,即使此時天氣仍然暖和,不適宜穿棉,也要準備換季棉衣棉被,以保證天寒時御寒取暖。立冬時節(jié),在養(yǎng)生上應該注意哪些呢?立冬之后,養(yǎng)生應以“養(yǎng)藏”為原則,主張補腎藏精,養(yǎng)精蓄銳。
飲食調(diào)養(yǎng)
初冬天氣漸寒,自然界有些動物會選擇通過冬眠以降低體內(nèi)新陳代謝和能量消耗,來度過寒冷的冬天。陸芬介紹,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人體需要產(chǎn)生足夠多的熱量來抵御天氣的寒冷,為此需要提供充足的能量物質(zhì),故而民間有立冬進補的習俗。
立冬進補,補什么?
一是高熱量的膳食,換而言之,就是多吃富含糖類、脂肪、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的食物,平時不敢吃的熱量較高的美食,此時可以適當?shù)某砸恍┝恕?/p>
二是富含鈉、鉀、鈣等無機鹽的食物,天氣寒冷,使人體陽氣內(nèi)斂潛藏,汗孔和毛孔封閉,體內(nèi)水濕不能外泄,而是轉(zhuǎn)化成尿液經(jīng)腎和膀胱排出,隨之排出的鈉、鉀、鈣等無機鹽也較多,因此應多吃富含鈉、鉀、鈣等無機鹽的食物加以補充。
三是對身體中虛弱的臟腑進行陰陽調(diào)補,根據(jù)身體具體情況,服用中藥調(diào)補之劑,或丸或膏或湯劑,其中中藥膏方最受歡迎,也被醫(yī)者推崇。
陸芬強調(diào),在進補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陰虛火旺或濕熱蘊結(jié)者,不可盲目進補。其次,因寒冷活動較少,胃腸蠕動較弱,易出現(xiàn)便秘、上火等,故而需兼顧胃腸消化蠕動。
這里推薦兩款冬季進補的湯粥:
1.牛肉蘿卜湯
用料:牛肉250g,白蘿卜500g,蔥、蒜、姜、八角、香菜適量。
做法:將牛肉切成塊,放入冷水鍋中,加入料酒,旺火燒沸,撇盡浮沫,轉(zhuǎn)小火稍煮,撈出洗凈待用。白蘿卜削皮,切成與牛肉相仿的塊。鍋置火上,加清水,放入牛肉、蔥、姜、八角,旺火燒沸,撇盡浮沫,轉(zhuǎn)小火燉至牛肉酥爛,放入白蘿卜塊,繼續(xù)燉至白蘿卜塊熟,加入精鹽、胡椒粉、蒜末等調(diào)味料,盛入湯盆即得。
功效:補脾益氣,寬中消滯。
適宜人群:脾胃虛弱而停痰積血者。
不宜人群:對牛肉過敏者忌服食。
2.對蝦大米粥
用料:對蝦100g,大米100g,生姜3片,蔥、鹽適量。
做法:將大米淘洗后放入鍋中,水適量,武火燒開,放入對蝦、生姜,文火熬煮,待米爛時放入蔥花、鹽適量,調(diào)味,端鍋服食。
功效:溫腎壯陽。
適宜人群:中老年陽虛人群。
不宜人群:陰虛火旺及過敏體質(zhì)者不宜服食,有瘡癤者亦不宜服食。
起居調(diào)養(yǎng)
立冬之后,自然界陰盛陽衰、萬物蟄伏,人與自然相應,為適應季節(jié)氣候變化,人體活動減少,增加睡眠,防寒保暖。
陸芬說,人體活動減少和增加睡眠是身體恢復和貯存能量的手段之一,冬天適當延長睡眠時間有利于陽氣的“養(yǎng)藏”。
立冬之后,天氣寒冷,并不時有強冷空氣來襲,氣溫驟降,此時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腿部。
俗話說“寒從腳起”,人的足部距離心臟最遠,最易受到寒邪侵襲?!耙虼?,要注意腿部的防寒保暖。很多女孩子初冬季節(jié)仍然穿短裙露膝,其實這是對膝關節(jié)的一種傷害。對于中老年人,不僅要注意腰膝關節(jié)的保暖,還要注意血管(血壓)、心臟的保暖,預防中風、心肌梗死等?!标懛姨嵝训馈?/p>
情志調(diào)養(yǎng)
立冬之后,人體的代謝相對緩慢,因此,情志調(diào)養(yǎng)宜保持精神安寧。
《素問·四氣調(diào)神大論》提到,冬季情志養(yǎng)生應該“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己得”,就是要把自己的神志深藏于內(nèi),安靜自若,就好像有個人的隱秘一樣,嚴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了渴望得到的東西,把他密藏起來。
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學會調(diào)控不良情緒。如果心中煩悶,可通過適當?shù)姆绞桨l(fā)泄出來,以保持心平氣和。
運動調(diào)養(yǎng)
陸芬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一碗藥”。
立冬后可進行戶外體育鍛煉,但要注意時間,盡量選擇在日照充足時,盡量避開早晚的時間運動。最佳運動時間是在上午10點~12點或下午3點~5點。
其次選擇的運動應該是以緩和的為主。由于氣溫的降低,人的新陳代謝的速度會放緩,所以運動鍛煉不宜太激烈。慢跑、太極拳、八段錦、健步走等有氧運動是不錯的選擇,還可以適當?shù)厮λκ直?、搓搓手心手背,做足運太極、虎步功等運動,有助于改善手腳發(fā)冷的情況。
最后,運動之前應該充分熱身。因為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身體會僵硬,如果直接運動容易拉傷肌肉或損傷關節(jié)。運動程度以微微出汗為宜,避免大汗淋漓而使陽氣外泄。運動過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
謹防4類疾病
陸芬提醒大家,立冬節(jié)氣謹防4大類疾?。?/p>
心腦血管病。當人體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縮,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fā)心絞痛,若措施不力,會發(fā)生心肌梗塞死亡。要重視防寒保暖,可服用降脂、擴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藥物。
腦中風。老年人多有高血壓,一遇上寒冷,血壓便隨之增高,就有發(fā)生中風的危險。預防:一要防寒保暖;二要適當補充營養(yǎng);三要做好高血壓、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
慢性支氣管炎。冬季是多種慢性支氣管炎易發(fā)或復發(fā)的時期,所以,本身患有心腦血管疾病或支氣管哮喘的病人,要特別注意防護。要根據(jù)氣溫變化添加衣物,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
皮膚病。立冬過后,銀屑病、皮炎、濕疹等皮膚疾病進入高發(fā)季。據(jù)專家介紹,冬季容易使人體肌膚干燥缺水、皮膚受刺激很容易發(fā)病。皮膚一旦出現(xiàn)不適癥狀,應當及時就醫(yī),別隨便抹藥。 (孫耀輝)
立冬過后,氣溫明顯降低,時有霧霾發(fā)生,冬藏應保持健康的居室環(huán)境。李金輝建議,供暖以后,室內(nèi)溫度不宜過高,室內(nèi)濕度保持45%-65%為宜。起居上,盡可能早睡晚起,睡覺時間不超過十一點,保證充足睡眠,老年人可待日出之后起床,以鼓舞陽氣。
在情志方面,專家建議人們保持心境平靜,情緒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nèi)陽氣得以潛藏。此時室外較寒冷,人們的室內(nèi)活動增多,可沏一杯茶,讀書看報,練習書法繪畫,或與家人好友聊天,聽聽音樂,以求心平氣和。
立冬節(jié)氣,飲食應遵循“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的原則。李金輝指出,冬季寒冷,人們飲食多偏熱食,喜歡吃火鍋等,加上室內(nèi)溫度高,出門穿得暖,時有“上火”的情況發(fā)生?!帮嬍硲詼睾蜑橹?,熱食不宜過燥,適量食用溫性食物如高粱、糯米、香菜、韭菜、雞牛羊肉、龍眼、橘子等。多吃蔬菜、多飲水,以防津液耗傷。老年人的日常飲食以溫補為主,可適量吃一些高熱量、高蛋白的食品,做到稀干搭配、葷素夾雜,軟硬適度,避免寒冷刺激性食物和油膩難消化食物?!?/p>
疾病預防上,李金輝提醒人們注意以下三點。
警惕呼吸道疾病
季節(jié)變換,尤其是立冬以后,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過敏性鼻炎等呼吸道疾病高發(fā),尤其是老年人、兒童等免疫力較低的人群,應注意防寒保暖,及時增加衣物,出門戴好口罩,避免呼吸道疾病侵襲。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溫度低,老年人運動減少,身體循環(huán)不暢,加上寒冷刺激,導致血管收縮,血液黏稠度升高,心腦血管疾病時有發(fā)生。這個時節(jié),老年人應穿著寬松且保暖效果好的衣服,既保暖避風寒,又不影響血液循環(huán);適當運動,補充水分,保持血液循環(huán)正常。
預防皮膚干燥瘙癢
冬季多風,寒冷干燥,極易產(chǎn)生皮膚瘙癢的情況。尤其是老年人,皮膚脂肪減少,皮脂腺退化,皮膚瘙癢的癥狀更甚。人們在冬季應注意飲食調(diào)理,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皮膚可涂滋潤無刺激的潤膚品,以防皮膚干燥瘙癢。
]]>立冬后到底我們該如何正確養(yǎng)生呢?牢記2句話:立冬養(yǎng)生要“三藏五防”,立冬進補吃“三白五黑”
立冬養(yǎng)生要“三藏”
一、藏陽
藏陽,也就是說要固護陽氣。蘇友明醫(yī)生介紹,此時應注意避寒就溫,不要過度勞累;盡量要少出汗,不要劇烈運動,避免損耗陽氣;衣服要穿暖,保證足夠的睡眠時間。
二、藏精
藏精,就是藏五臟之精,尤其是腎精。腎精是五臟之精的根本。中醫(y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冬季是藏精的時節(jié),如果冬季失于閉藏,春天就會缺乏物質(zhì)基礎,影響機體免疫力,容易得病。所以冬天要適當節(jié)欲,避免酒色過度,以藏精于腎,防來年病溫。
三、藏神
藏神,就是要內(nèi)藏神氣。冬天萬物閉藏,人的神氣也應避免過于浮越。正如《黃帝內(nèi)經(jīng)》所講:“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nèi)守,病安從來?!?/p>
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來看,光線會影響人們情緒,冬季日短夜長,光照時間縮短,可能出現(xiàn)情緒低落、體力衰退、睡眠不穩(wěn)、身體疲乏等現(xiàn)象。對于這種情況,養(yǎng)神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多曬太陽,延長光照時間,太陽光帶來的溫暖和明亮是調(diào)養(yǎng)情緒的天然辦法 。
立冬養(yǎng)生要“五防”
一、防頭寒
民間有“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的說法。立冬之后,降溫風大,即使戴一頂很薄的帽子,也有助于保暖防寒。另外,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階段,寒冷刺激會引起血管收縮。因此,要注意頭部保暖、防頭寒。
二、防鼻寒
立冬后寒冷,“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此時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
三、防頸寒
頸部是人體的“要塞”,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穿立領裝是個好辦法,不但能擋住寒風,給脖子保暖。很多頸椎疾病的復發(fā),都和頸部受涼刺激有關。
四、防腰寒
腰部為“帶脈”所行之所,特別是脊椎兩旁的后腰是腎臟所在位置,腎喜溫惡寒。雙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帶脈、強壯腰脊和固精益腎。具體的做法是:兩手對搓發(fā)熱后,緊按腰眼處,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長強穴)。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五、防腳寒
寒從腳下生,防腳寒泡腳要注意3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jié)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泡后皮膚呈微紅色為好。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
立冬后進補記住“三白五黑”
立冬進補吃“三白”
應對秋燥的口干、眼干、鼻干、皮膚干等陰傷癥狀,養(yǎng)陰潤燥,宜多吃大白菜、白蘿卜、梨等應季果蔬,既可補充機體水分,又能調(diào)節(jié)胃腸道功能,促進消化 。
1. 梨。在營養(yǎng)專家眼中,梨素有“天然礦泉水”之稱。中醫(yī)認為梨具有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作用。直接生吃梨生津解渴,熟吃潤肺止咳,適量地吃。
2. 白蘿卜。冬季氣候很躁,白蘿卜有一定潤肺止咳功效,白蘿卜生吃促消化,熟吃補氣,很適合立冬時節(jié)食用。
3. 白菜?!八蛋翁}卜,立冬起白菜”。立冬過后,經(jīng)霜打過的白菜收獲了。此時白菜水分豐富,膳食纖維多,滋陰潤燥,很適合冬季食用。
立冬進補食“五黑”
成杰輝醫(yī)生表示,“腎主冬”,初冬養(yǎng)生“黑色入腎”,更宜食“黑”為補。以下這些黑色食材皆是秋冬之交養(yǎng)腎補虛之佳品 。
1. 黑米。黑米可以滋陰補腎、健脾養(yǎng)肝。
2. 黑豆。黑豆能補肝腎、強筋骨。
3. 黑芝麻。黑芝麻可以滋肝養(yǎng)腎、明目黑發(fā)。
4. 黑棗。黑棗可以平胃健脾、補腎填髓。
5. 黑木耳。黑木耳可以滋陰潤肺、養(yǎng)胃補腎。
]]>1.立冬飲食宜溫補
雖然全國各地不會因為立冬就同一天進入冬季,但是都有“立冬補冬”的習俗。立冬吃什么?在北方,有“立冬到,吃水餃”之說。在南方,也有“立冬宜進補”的說法。充足的營養(yǎng)能增加機體的御寒能力,也可以幫助人體提高對疾病的抵抗力。冬季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腎防寒”,在調(diào)養(yǎng)方面,以溫補為主。冬季要少吃寒性食物,如螃蟹、海蝦、西瓜和葡萄。飲食要以滋陰潛陽、增加熱量為主。多吃些動物性食品和豆類,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羊肉、大豆、核桃、栗子、蘿卜等都適合吃。立冬后,往往是蔬菜的淡季,除了時令蔬菜之外,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因為它們富含維生素,有一定的清內(nèi)熱、護腎的作用??珊侠泶钆湟恍┣嗖?、白蘿卜、胡蘿卜、豆芽等。對于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狗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適合吃生冷燥熱食物的人,可選用枸杞、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等。藥補則一定要遵醫(yī)囑,一人一個辦法,而且冬天進補時,要讓胃腸有個適應過程,不要一開始就猛補,那樣不僅進補效果不大,反而容易傷脾胃。
2.起居養(yǎng)生宜防寒
立冬時節(jié),起居養(yǎng)生要防寒。在冬季,人體的代謝相對緩慢,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多曬太陽,有利于養(yǎng)精蓄銳。建議每天最遲不超過12點入睡,最好能保證8小時的睡眠時間。對于老人、兒童等人來說,暖背尤其重要,最好穿一件貼身棉背心。穿好鞋,不要過緊、過松、過薄;平時要多活動腳。還要防鼻子寒。立冬之后,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要防頸部寒冷。秋冬是頸椎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頸部不但充滿血管,還有很多重要的穴位。要防腰寒,常按摩腰部能溫煦腎陽、暢達氣血。要防肺寒,風寒感冒是冬季常見的疾病,此時可喝熱粥防肺寒。要防腳寒,睡前要用溫水泡腳,注意以下三點:一是溫度,水溫最好40℃左右,水淹沒踝關節(jié)處;二是時間,每次浸泡20~30分鐘,不時添加熱水保持水溫;三是按摩,泡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腳掌心2~3分鐘。另外,飯后不宜立即泡腳,糖尿病人不適合用溫度過高的水泡腳。
3.精神養(yǎng)生宜平和
立冬時節(jié),精神養(yǎng)生方面宜平和,中醫(yī)認為,人在冬季,要能調(diào)控不良情緒。多曬太陽。光照可抑制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
4.運動養(yǎng)生宜保暖
立冬時節(jié),運動養(yǎng)生方面,適合保暖。冬季鍛煉不可少。但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較為僵硬,所以鍛煉前熱身活動很重要。運動后要及時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患有呼吸系統(tǒng)疾患的中老年人,運動要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fā)急病。
]]>1“冬不藏精,春必病溫”
中醫(yī)認為“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強調(diào)的就是我們要是在冬季養(yǎng)好腎精,打好底子,來年春天才不容易生病。
冬季補腎,首先要分清楚腎陰虛還是腎陽虛。
腎陰虛者:常常表現(xiàn)為手腳心熱、口干舌燥、心煩、大便干燥,需滋陰補腎,可多食枸杞、桑葚、黑芝麻、鱉甲等食物;
腎陽虛者:常常表現(xiàn)為面色蒼白、畏寒怕冷、手腳冰涼、精神不振、失眠健忘、腰膝酸軟,夜尿頻多等,宜補陽益腎,食羊肉、牛肉、核桃、桂圓等滋補品。
補腎養(yǎng)生按按腎俞穴 ️
位置:在背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簡便取穴,就是肚臍(神闕穴)對應的腰部的位置是命門,旁開兩橫指的地方就是腎俞穴。
做法:先把兩手搓熱后,用手心放在腎俞的部位,上下揉搓,搓到腰部發(fā)熱就可以,每天早晚各搓3分鐘左右,能起到溫補腎陽的作用,可以緩解腎虛引起的腰膝酸軟,耳鳴等癥狀。
2溫補為主 不盲補
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質(zhì)的供應。羊肉、牛肉、雞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zhì)及脂肪,產(chǎn)熱量多,御寒效果最好。但羊肉等溫燥的食物也不宜過多,以平補滋陰潛陽為主。
寒冷氣候使人體維生素代謝發(fā)生明顯變化,應增加攝入維生素A和維生素C,可增強耐寒能力和對寒冷的適應力,并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臟、胡蘿卜、深綠色蔬菜等,維生素C則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
在保暖御寒的同時需要注意養(yǎng)陰,防止外冷內(nèi)燥。平時注意小口喝水,讓水分慢慢滋潤身體。適當吃些有滋陰作用的食物,如藕、雪菜、梨等。
3立冬養(yǎng)生注意以下4個方面
1、睡眠
立冬以后,建議遵從“早睡晚起”的作息規(guī)律,晚上10點上床睡覺,不要熬夜。好的作息規(guī)律更利于陽氣的潛藏,讓你養(yǎng)精蓄銳。
2、要注意保暖
近期寒潮來襲、氣溫驟降,天氣寒冷,易傷陽氣,也易誘發(fā)各種疾病,要及時增添衣物,注意保暖,重點要做到“不凍頭、不凍腹、不凍腳”。此外,要記得常用熱水泡腳,每天晚上9點左右,用40℃左右溫熱水泡腳20分鐘左右,同時配合
3、注意調(diào)整運動方式
冬季要避免劇烈運動,但是不能不動,最好的辦法是進行比較柔和的有氧運動,比如八段錦、太極拳等,不僅可以加快血液循環(huán),而且可以培元補氣、疏通經(jīng)絡。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應禁止做劇烈運動,如打球、登山等?;加泻粑到y(tǒng)疾病的中老年人,應避免寒冷的刺激。另外,運動的時候也有講究,運動應在日照充足時,避開早晚,以免誘發(fā)疾病發(fā)作,而老年人室外運動更應注意保暖。
4、調(diào)控不良情緒,注意情志養(yǎng)生
情緒的調(diào)節(jié)也是養(yǎng)護的重要部分。立冬以后主張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guī)律,在情志養(yǎng)生方面應做到靜心寧神,收斂神氣,即此時情志應當“以藏為主”,不宜大喜大怒,對待事情平和應對,寵辱不驚,含而不露,有利于陽氣的潛藏。
4立冬三防
1. 干燥
天氣寒冷,皮膚表層血管會收縮,皮脂腺與汗腺分泌的功能降低,導致皮膚干燥,可以涂抹潤膚霜做好保濕工作。飲食方面要多喝水,還可以吃一些蜂蜜、木耳、水梨等。
2. 心血管疾病
立冬之后,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護好頭部、手部、腳部;外出時戴手套、帽子、圍巾,穿大衣;睡前用熱水泡泡腳;刮大風時最好不要迎風行走。
對高血壓患者來說,由于血管收縮,冬季比夏季更難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之內(nèi)。因此,最好在入冬時做個血壓監(jiān)測,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用藥量。
3. 上火
立冬后北方大部分地區(qū)開始供暖,且冬季常吃火鍋等辛辣食物,容易導致體內(nèi)火氣積郁而“上火”。
中醫(yī)認為,白色食物最能防燥熱。做菜時,可以選擇白菜、冬瓜、百合、銀耳、蓮藕等。
立冬養(yǎng)生吃什么
1吃“三蔬菜”
1. 芹菜:降壓祛痰
中醫(yī)認為,芹菜性涼,味辛、甘,有清熱平肝,健胃降壓的功效。
2. 萵筍:有助消化
萵筍中含大量鉀,其中的維生素還有利于促進排尿,維持水平衡,對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3. 菜花:補維生素
每200克新鮮菜花,可為成年人提供一天飲食所需的維生素A75%以上。其維生素C的含量更為突出,每100克可達80毫克。
2吃“三水果”
1. 梨:止咳化痰
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熱降火、潤肺生津去燥等功能,最適合冬季體內(nèi)燥熱的人服用。尤其對肺熱咳嗽、小兒風熱、咽干喉疼、大便燥結(jié)癥較為適宜。立冬之后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適當?shù)亩喑岳婵梢杂行Ь徑舛?。但梨性寒,脾胃虛弱者不宜多用?/p>
2. 蘋果:生津解渴
具有補脾氣、養(yǎng)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被稱為心血管的健康保護神。除含有較多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和C外,還含有較多的鎂,能使人皮膚健美、紅潤、光澤。
3. 獼猴桃:幫助消化
維生素C的含量極高,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心臟健康、幫助消化。獼猴桃性酸,味甘寒,還具有生津潤燥的功效。
3白蘿卜羊肉湯
功效:這道藥膳有溫中補虛、降氣化痰的功效,常吃可以增強人體御寒能力。
食材:羊肉500克、白蘿卜300克、白胡椒粉、鹽適量。(2~4人份)
做法:羊肉切大塊,洗凈后汆水撈出;白蘿卜洗凈,切大塊;所有材料放入湯煲內(nèi),武火燒開后,轉(zhuǎn)文火再煲1個小時左右即可;出鍋時加適量鹽、白胡椒粉調(diào)味。
注意:羊肉性熱,陰虛體質(zhì)或身體熱盛的圈友最好少吃此藥膳。
4麥冬枸杞茶
功效:麥具有養(yǎng)陰生津,補益肝腎明目的作用。
食材:麥冬3克、枸杞6克。
像陰虛有熱引起耳鳴,眼睛發(fā)澀,慢性咽炎出現(xiàn)咽喉不利、干咳,口干,心煩等等,這些偏于陰虛有熱的情況都可以服用麥冬枸杞茶。有研究標明,它還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
注意:這兩味藥搭配是滋陰的,總體偏寒,所以陽虛、濕熱體質(zhì)的人不適合喝,脾胃虛寒的人也應當少喝,以免損傷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