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视频,国产精品成人国产乱一区,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蜜桃视频 http://mucunshu.com shineu新漁生物 Thu, 02 Jan 2025 01:59:41 +0000 zh-CN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5.8.10 http://mucunshu.com/wp-content/uploads/2023/03/cropped-111216-32x32.png 營養(yǎng)不良 – 四川新漁現(xiàn)代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http://mucunshu.com 32 32 變矮并非老年人的“專利”,從30歲就要防縮個 http://mucunshu.com/26846.html http://mucunshu.com/26846.html#respond Thu, 02 Jan 2025 01:59:41 +0000 http://mucunshu.com/?p=26846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中老年人的身高會不斷縮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衰老研究所在《美國流行病學雜志》發(fā)表研究提醒,縮個兒其實從30歲就開始了,且變矮速度隨時間加快。

“人老矮三分”很普遍

為了確定衰老帶來的身高改變,研究團隊對2084名17~94歲男性和女性展開分析。隨訪35年間,分別為男性和女性參試者測量了9次和5次身高。結果發(fā)現(xiàn),女性身高下降速度總體高于男性,30~70歲,男性參試者平均變矮約3厘米、女性變矮約5厘米;到80歲時,男性變矮約5厘米、女性變矮約8厘米。

臨床中經(jīng)常有老年患者訴苦說:“大夫,我這幾年變矮好幾厘米,不僅顯得特別老態(tài),而且還出現(xiàn)駝背、腰疼等問題。”俗話說:“人老矮三分。”縮個兒在中老年人群中確實十分普遍,且常常伴發(fā)腰背疼、翻身疼等不適,甚至出現(xiàn)行動緩慢、站立困難,嚴重者需要拄拐或使用輪椅。由于身高降低、體態(tài)變化、疼痛不適,還可能給老人的心理蒙上一層陰影,導致他們不愿外出,減少參加集體活動,情緒低落、興趣減退,出現(xiàn)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

新研究具有現(xiàn)實意義,提醒大家變矮并非老年人的“專利”,30歲后就要開始勤測身高,關注變化。無論中青年人還是老年人,一旦發(fā)現(xiàn)身高突然縮水,并伴有腰背疼痛等不適,要及時就醫(yī)排查。

五個變矮“快進鍵”

正常情況下,縮個兒是一種自然現(xiàn)象,進展速度十分緩慢,但如果身體存在以下問題則可能按下“快進鍵”。

骨質疏松。隨著年齡增長,人體會發(fā)生緩慢的骨量丟失、骨質疏松,經(jīng)年累月地站立、勞累后,骨頭會慢慢變“扁”。人的脊柱有7個頸椎、12個胸椎、5個腰椎,若每一段骨頭都減少1毫米,身高就會下降超過2厘米。蔣繼樂表示,部分人在青少年時期不注意營養(yǎng)補充和運動,原本骨量就比較低,30歲后縮個兒可能發(fā)生得更快、更早。

椎間盤變薄。人的身高主要取決于長骨和脊柱的長度,中老年人縮個兒的特點是軀干部分明顯縮短。脊柱由脊椎骨和椎間盤構成。中國人脊柱長度平均為男性70~75厘米,女性66~70厘米。其中,椎體約占脊柱總長度的3/4,椎間盤則占1/4。椎間盤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韌性,能牢固地將椎體連接在一起。人在幼年時,椎間盤的血管分布較豐富,但成年后深層血管逐漸減少,血液循環(huán)變差,修復能力下降,彈性和韌性受到影響,椎間盤便會發(fā)生萎縮。再加上人老后體內的水分含量減少,椎間盤自然也不例外,致使其厚度變薄。這些退行性變化雖然會導致個子變矮,但沒那么明顯。不過,某些不良習慣,如久坐、姿勢歪扭等,以及體重超標,都會讓椎間盤長期承受過大壓力,加速萎縮變性的過程,導致不合乎年齡的身高下降。

肌肉萎縮。人體骨骼肌具有生長和衰老規(guī)律,一般30歲時肌量達到峰值,此后每年減少1%~2%。對于中老年人來說,如果存在食欲減退、消化及吸收功能下降,蛋白質及維生素D等營養(yǎng)素攝入量減少,運動量不足等問題,會導致肌肉不斷萎縮和減少。脊柱、腿部等承重部位的骨骼由于得不到肌肉的有力支撐,可能發(fā)生彎曲變形,從而導致身高變矮。

體態(tài)變化。肌肉減少、骨骼支撐力減弱后,人的體態(tài)會發(fā)生變化。蔣繼樂表示,年輕時,多數(shù)人都會抬頭挺胸,但隨著年齡增長,會不由自主地駝背,也會導致身高下降。

營養(yǎng)不良。如果日常飲食不均衡,常年存在營養(yǎng)不良,容易導致身高縮水提前。何繼業(yè)表示,臨床中他經(jīng)常遇到一些老年患者吃素,自認為飲食營養(yǎng)、清淡,但實際上沒有優(yōu)質蛋白的補充,會給健康帶來諸多威脅。比如,使肌肉減少、增加骨質疏松風險,當骨骼、肌肉能力變差,人很容易進入衰弱狀態(tài)。

一般來說,相較于男性,女性肌肉含量少、皮下脂肪含量高,縮個兒的情況更突出。此外,絕經(jīng)期后的女性會因雌激素分泌減少,骨質流失加快。若不及時應對,骨質流失過度,就會形成骨質疏松,骨小梁變得稀疏、孔隙變大。椎骨的骨密度下降后,其抗壓能力會減弱,嚴重時受到打噴嚏、彎腰負重等輕微外力作用,就可能發(fā)生壓縮性骨折,椎骨被壓成楔狀或壓得扁薄,會導致脊柱變形、個子變矮。

年輕時多存“本錢”

縮個兒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而是長年累月的結果。如果想讓縮個兒來得晚一些、降幅小一些,要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儲備,為將來攢下“本錢”。

青年打好基礎。防止縮個兒,首先要有足夠的骨量和肌肉,這需要在青年時期就打好基礎。日常飲食要保證營養(yǎng)均衡,攝入充足的牛奶、雞蛋、肉類、豆制品、綠色蔬菜等。具體來說,每天喝300克牛奶或酸奶可獲得約350毫克鈣,吃1斤新鮮深綠色蔬菜可攝取約500毫克鈣,1~3兩豆制品中含鈣約150毫克,每天一小把堅果能補充約50毫克鈣。青年人每天還要保證足夠的戶外運動,通過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讓肌肉和骨骼更強壯。

中年密切監(jiān)測。中年人要繼續(xù)保持均衡營養(yǎng)和足量運動,同時增加負重訓練。臨床有個“伍爾夫定律”,指骨骼長時間接受外部壓力,會增大骨密度和堅硬程度。最簡單的刺激是走路,中年人可在走路時適當負重,但要量力而行;力量訓練也可給予骨骼縱向刺激,從而提高骨密度,但要從小重量開始逐步增加。同時,應對骨量及肌肉力量等進行定期監(jiān)測,以保證其維持在正常范圍內。何繼業(yè)表示,中年人每年體檢要檢測骨密度,發(fā)現(xiàn)異常可到醫(yī)院骨科做進一步檢查。

老年堵住流失。正常情況下,老年人身高會變矮2~3厘米。如果想防止身高大幅縮水,飲食方面應攝取足夠的鈣,富含鈣的食物有奶及奶制品、豆制品、海產品、堅果等;補充適量維生素D、鎂、磷、蛋白質等有助鈣吸收的營養(yǎng)物質;控制鹽攝入量,每天不要超過5克。生活習慣方面,充足日曬尤為重要,老年人在戶外行走時不要“全副武裝”,盡量將手、手臂等部分皮膚暴露在陽光下,接受紫外線照射,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可有效防控骨質疏松。日常還應保證一定的運動量,有助提高機體平衡性、柔韌性,讓老人挺拔起來。外出散步時注意昂首挺胸,并前后甩甩手臂,使肩、肘部肌肉得到鍛煉。清晨和晚間可以打太極拳、跳廣場舞,不僅能愉悅身心,還有助延緩肌力減退,改善關節(jié)靈活性。

專家提醒,女性絕經(jīng)期后如果發(fā)現(xiàn)身高陡然大幅降低,并伴有身體疼痛,可能是骨質疏松癥等疾病的表現(xiàn),建議及時就醫(yī)檢查,通過改善生活方式和藥物治療加以應對。

]]>
http://mucunshu.com/26846.html/feed 0
營養(yǎng)是慢性病的最終治療手段 http://mucunshu.com/24752.html http://mucunshu.com/24752.html#respond Thu, 03 Nov 2022 05:45:29 +0000 http://mucunshu.com/?p=24752 2006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全世界全因死亡為6200萬,其中3600萬死于饑餓或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導致的疾病,提示營養(yǎng)不良相關性死亡占全因死亡的58%。2007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全世界有9.23億營養(yǎng)不足,比1990-1992年期間增加8千萬。2003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營養(yǎng)不良全球兒童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兒童全部原因死亡的45%。2015美國慈善總會官方:美國目前有4880萬人,包括1620萬兒童營養(yǎng)不良。

WHO:營養(yǎng)不良過去是、現(xiàn)在是,今后仍將是整個人類健康的最大威脅,是全世界范圍內的第一死亡原因。全世界范圍內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病情況,強調現(xiàn)代社會雖然取得了經(jīng)濟上的長足進步,但營養(yǎng)不良仍在嚴重威脅人類健康乃至生命;

營養(yǎng)不良的危害

營養(yǎng)不良減低了疾病治療效果,增加了疾病死亡率,縮短了患者生存時間,延長了住院時間,提高了醫(yī)療費用。美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提出來,營養(yǎng)是治療,是慢性病的最終解決方案。加拿大也提出,營養(yǎng)是一線治療。

但在我國,目前的現(xiàn)狀是營養(yǎng)診斷和治療不能收費,營養(yǎng)制劑常常被列入改革對象(意思是砍掉,不需要)。

1營養(yǎng)不良很罕見?

在營養(yǎng)治療上,誤區(qū)太多也太深,也許仍有人的觀念停留在當今社會是營養(yǎng)過剩的年代,營養(yǎng)不良幾乎不存在,但事實上,他們錯了。營養(yǎng)不良不能僅僅用體型或體重來判斷,如果你覺得胖子是營養(yǎng)過剩,那說明你對營養(yǎng)不良的理解有錯。如果你每個月掙30000塊,但把28000塊都存銀行,只拿2000塊開銷,請問你的生活品質如何,這和窮人有什么區(qū)別?

胖子就是這種人,他們不過是一群舍不得花錢的“假富翁”罷了。身體的脂肪儲備很充足,但因為胰島素抵抗的存在,所以細胞一直得不到充足的能量供應,是如假包換的營養(yǎng)不良!我們說的營養(yǎng)治療,不僅是單純地補充營養(yǎng),而是要糾正身體的代謝失衡,讓胖子舍得花錢,讓細胞能燃燒脂肪,這樣才會有能量,營養(yǎng)才會充足。

2 營養(yǎng)治療是缺什么補什么嗎?

絕對不是,缺什么補什么是最樸素的營養(yǎng)思想,或者說是早期的營養(yǎng)治療理念,目前的臨床營養(yǎng)治療大部分處于缺什么補什么的階段。打個比方,如果腫瘤病人因放化療導致消耗大,臨床上則給予高蛋白質的飲食,增加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攝入。這種營養(yǎng)治療是圍繞著基礎營養(yǎng)素進行的針對性補充。

但是,更先進的營養(yǎng)治療則在此基礎上做了延伸,醫(yī)生不僅關注病人的基礎營養(yǎng)狀況,更會關注營養(yǎng)物質在體內的代謝的情況。一般人都以為,糖尿病人是糖太多了,但深入理解后,你就明白,其實糖尿病人是缺糖的。其實是因為有胰島素抵抗,導致細胞吃不到糖,所以血液中的糖才會積累升高的。那么,營養(yǎng)治療的關鍵,不是補糖,也不是斷糖,而是用營養(yǎng)物質來針對胰島素抵抗進行調理。

如果有一些營養(yǎng)物質,它們在功效上能夠與藥物二甲雙胍的效力相媲美,那么用這個營養(yǎng)物質幫助糖尿病人改善胰島素抵抗,就是我們說的營養(yǎng)治療。

3營養(yǎng)治療能治愈慢性病嗎?

結論是,有些情況可以,有些情況不行。但不論能否治愈,營養(yǎng)仍然是治療慢性病的必須手段,比藥物更重要。我說的重要,不是指的療效更快或更好,而是說對改善病情意義更深遠。仍然以糖尿病為例,如果僅從降血糖的作用來看,營養(yǎng)治療不管在速度還是療效上,短期內都比不上藥物。但是如果把目光放長遠,那么沒有一種藥物可以比營養(yǎng)更有效地預防糖尿病并發(fā)癥。

再說,有些早期的糖尿病人,如果目光局限在藥物,病情可能就惡化了,但如果轉向營養(yǎng)治療,就有逆轉的希望!所以我才說,營養(yǎng)是比藥物更重要的慢性病治療手段,它處于基礎和必要的地位,但不充分,有些情況需要借助藥物來完善治療整個治療方案。

慢性病在中老年群中極具普遍性,多病共存嚴重,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shù)高達1500萬人,居各種死因首位。心腦血管疾病具有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fā)率高、治療費用高以及并發(fā)癥多“五高一多”的特點,值得進一步關注并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
http://mucunshu.com/24752.html/feed 0
營養(yǎng)缺乏或不平衡加速人體衰老!老人營養(yǎng)好有八個特征 http://mucunshu.com/24668.html http://mucunshu.com/24668.html#respond Wed, 12 Oct 2022 03:10:19 +0000 http://mucunshu.com/?p=24668 獲得全面、充足的營養(yǎng)是健康長壽的前提,然而,隨著年齡增加,老人營養(yǎng)不良風險也在上升。居民營養(yǎng)與健康狀況監(jiān)測最新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60~74歲老年人營養(yǎng)不良率為5.1%,75歲以上增加至10.1%,農村75歲以上老年人營養(yǎng)不良率高達13.4%。營養(yǎng)缺乏或不平衡會加速人體衰老,嚴重影響健康及生活質量。合理、充足的營養(yǎng)可調節(jié)新陳代謝速率,延緩衰老進程。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營養(yǎng)食品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yǎng)與健康所教授付萍表示,長壽并健康的人,從營養(yǎng)角度看常常有以下八個特征。

牙齒好,咀嚼力正常

評價方法:1.對頜牙數(shù)。營養(yǎng)學界推崇的健康長壽標志之一是“8020”,即到80歲還有20對具有咬合功能的對頜牙。

2.日常食用食物種類和質構。通過平時所吃食物的種類和需要的烹調方式來判斷,如可以吃普通食物,則咀嚼能力正常;如只能吃軟食、糊狀食物,甚至只吃流質食物,則咀嚼能力較差。

牙齒數(shù)量和咀嚼力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指標。所謂“牙好,胃口就好,吃嘛嘛香”,只有牙齒數(shù)量足夠,牙齦、牙周、顳頜關節(jié)健康,咀嚼肌力量充足,才能保證攝入充足的食物。因此,建議老人盡早關注口腔健康,有牙齒缺失、牙周炎等口腔健康問題應及時就醫(yī),日常生活中注意鍛煉口咽部肌肉力量。

吞咽功能好,不嗆食嗆水

評價方法:1.詢問有無喝水嗆咳情況及發(fā)生頻率,必要時做洼田飲水試驗,即30毫升的溫水,一次性飲下無嗆咳者為正常。

2.吃固體食物不感到吞咽困難。

高齡老人由于身體機能衰退,神經(jīng)反射遲緩,容易發(fā)生嗆咳和噎食,不是“別著急”“慢點喝”就能完全解決的。一般有腦外傷和腦卒中的老人,易發(fā)生吞咽功能障礙。數(shù)據(jù)顯示,有吞咽障礙的老人常常無法獲取足夠的食物和水,導致營養(yǎng)不良,還可導致食物誤吸,引發(fā)吸入性肺炎,重者可危及生命。有吞咽障礙的老人,應根據(jù)嗆咳程度,采用不同應對方法。比如,輕度嗆咳的老人喝水時可改用吸管、勺子以減慢速度,嚴重一些的可采用醫(yī)學食品增稠劑,減慢液體流速,以減少嗆咳概率。發(fā)現(xiàn)老人有嗆咳、厭食等情況,應到醫(yī)院康復科或老年科進行吞咽能力診斷,在醫(yī)生指導下選擇相應飲食方法,及時補充營養(yǎng)。

不挑食,營養(yǎng)能跟上

評價方法:通過食物頻率法了解老年人的飲食習慣。將食物分成糧食、肉、蛋、奶、蔬菜、水果和營養(yǎng)補充劑幾大類,了解一周或一個月中,它們各自的食用頻率和食用量。一般來講,老人總能量達到1500~1600千卡/天,蛋白質攝入量每天達到75~80克,微量營養(yǎng)素滿足生理需求,營養(yǎng)攝入就是合理的。

若老人總能量攝入低于1400千卡/天,蛋白質攝入不達標,就容易越來越瘦,肌肉量越來越少,甚至出現(xiàn)肌少癥等問題。在日常飲食中葷素搭配、粗細搭配、干稀搭配,更容易獲得全面營養(yǎng)。

肌肉強,能自立

評價方法:1.人體成分分析。采用生物電阻抗或雙能x線檢測可獲得人體成分指標,包括體脂、瘦體重、總體水、各部位肌肉分布等指標。注意,目前沒有老年人正常值判斷標準,容易造成肥胖率高估。

2.小腿圍。用軟尺測量小腿最突出部位周長,應大于31厘米。該指標方便、易得、測量準確、無傷害、低成本,是評價肌肉衰減綜合征的簡易指標。該數(shù)值小于31則意味著存在肌少癥風險,應及時就醫(yī),補充必要的營養(yǎng)元素。

骨骼肌是人體最大的組織,作為人體運動系統(tǒng)的主要組成部分,是糖、脂代謝的重要場所。此前的研究初步證實,肌肉強壯的男性死亡率比肌肉不強壯的低20%~35%。然而,隨著年齡增加,人體的骨骼肌、內臟平滑肌等肌肉逐漸丟失,因此健康長壽的標準應包括肌肉力量。

手有勁,走路較快

評價方法:1.握力。這是常用的評價上肢力量的指標,用電子握力計測量握力,成年男性正常值為≥26千克,女性≥18千克,老人標準應適當降低。握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人的生活能力,穿脫衣服、洗漱、吃飯都要求有一定的握力,比如握力在18千克,意味著可以提起5公斤的重物,小于7千克則說明碗都拿不住。

2.六米步速。這是評價下肢力量、行走能力和平衡能力的指標。在平整地面標出6米長距離,讓老人按正常行走速度走完這段距離,記錄所花費的時間,正常值為≤0.8秒/米,即6米總耗時小于7秒。達到這一指標,說明可以進行日常室內活動。

上肢握力小、步行速度較慢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身體機能受損,運動耐力較低。

體重合理,不胖不瘦

評價方法:測量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對于長壽老人,體重指數(shù)小于20為消瘦,20~26.9為正常,大于27為超重肥胖。

身高、體重、腰圍是衡量體重是否適宜的指標,老人應摒棄“有錢難買老來瘦”的觀點,將體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范圍。對于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體重正?;蚱指?,不必刻意減重。

睡得好,食欲健康

評價方法:夜間睡眠時間和午睡時間累加應超過8小時。

研究顯示,缺乏睡眠會讓人更想攝入高熱量食物,使人對精制碳水的需求提高30%;當睡眠時間縮短到每晚4小時,人們更喜歡在夜晚攝入脂肪。相反,將睡眠時間從6.5小時延長到8.5小時后,2周就能顯著改善食欲調節(jié)能力,對“美食”的渴望也會降低??梢?,睡眠質量會影響營養(yǎng)攝入。90歲以上長壽老人和幼兒一樣需要更多睡眠,一般睡眠時間應超過8個小時。有些老人由于恐懼黑暗,夜間睡眠時間短,午休時間應適當延長,滿足身體需求。

按時體檢,有病早治

評估指標:每年有沒有規(guī)律體檢、定期檢測血壓和稱體重。發(fā)現(xiàn)體重丟失應及時進行營養(yǎng)補充。

老人作為特殊人群,可能患有多種疾病,并伴隨代謝差、食欲不振、胃腸不適等問題,因此必要時需要營養(yǎng)門診醫(yī)生的專業(yè)指導,以便更好地保持健康,抵御疾病侵襲。需注意,任何疾病都有積累過程,老人一旦身體不適,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貽誤治療。

]]>
http://mucunshu.com/24668.html/feed 0
老人防衰弱,吃動有準則 http://mucunshu.com/24652.html http://mucunshu.com/24652.html#respond Mon, 10 Oct 2022 02:10:10 +0000 http://mucunshu.com/?p=24652 編者按:據(jù)統(tǒng)計,我國60歲及以上社區(qū)老人中約10%~25%患有衰弱。近日,中華醫(yī)學會老年醫(yī)學分會發(fā)布的《老年人衰弱預防中國專家共識(2022)》(以下簡稱《共識》)指出,衰弱早期是可逆的,早期識別和積極干預可延緩衰弱前期的老人走向衰弱和失能狀態(tài),幫助老人安享晚年?!豆沧R》專家組成員、國家老年醫(yī)學中心/北京醫(yī)院教授于普林為大家詳細解讀。

誘發(fā)因素復雜

作為一種與年齡增長相關的老年綜合征,衰弱可導致一系列不良事件發(fā)生,如功能下降、跌倒、行動不便、失能、住院和死亡風險增加,還會加重老人家庭經(jīng)濟負擔。于普林告訴記者:“衰弱是導致老人機能下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延緩衰弱能有效預防失能,對提升老人生活的尊嚴感和幸福感至關重要,同時也可減輕家庭經(jīng)濟和社會醫(yī)療照護負擔?!?/p>

老人衰弱的原因非常復雜。于普林表示,除遺傳、年齡、性別等不可控因素外,老人衰弱還與以下因素有關。

社會經(jīng)濟狀況。經(jīng)濟狀態(tài)、社會地位、婚姻家庭均可影響衰弱的發(fā)生。未婚、獨居、社會孤立和經(jīng)濟狀況差的人,衰弱患病率較高。不良生活方式。吸煙、酗酒、缺乏運動、不講衛(wèi)生等不良生活方式會增加衰弱的發(fā)生風險。

疾病及老年綜合征。老人的特點是多病共存,高血壓、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糖尿病、關節(jié)退行性變、骨質疏松等均會誘發(fā)衰弱的發(fā)生。

營養(yǎng)狀況。衰弱與營養(yǎng)不良常互為因果。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肌少癥、跌倒等,易加速衰弱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衰弱的老人也更容易出現(xiàn)食欲下降、進食和吞咽障礙等問題。

不合理用藥。研究證實,抗膽堿能藥物和抗精神病藥物與衰弱有關,過度使用質子泵抑制劑可引起維生素B12缺乏、減少鈣吸收,增加衰弱發(fā)生率。

心理問題。焦慮、抑郁、睡眠障礙等是老人常見的心理疾病狀態(tài),容易導致其發(fā)生社會隔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衰弱的發(fā)生。

運動最好多樣

運動鍛煉可改善老人軀體功能,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質量、心理健康以及對受傷和跌倒等事件的抵抗力,從而有效預防衰弱。

于普林表示,老人運動時一定要按照個人體質、循序漸進分階段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運動前,老人應進行運動耐量評估,隨后結合有氧運動、伸展或柔韌性運動、平衡訓練、抗阻訓練等多種運動方式,制定一份合適的運動計劃。久坐不動的老人可從單一運動開始,逐漸適應后再適度增加。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傳統(tǒng)健身運動有悠久歷史,種類繁多,長期練習也可增強老人體質。

有氧運動。建議將散步、慢跑、游泳、廣場舞、球類運動等有氧運動貫穿1周始終,或至少3天,每次運動時間應超過20分鐘,兩周后可增至30分鐘。

抗阻訓練。種類上,包括啞鈴、彈力帶等健身器材訓練和生活中的推、拉、拽、舉、壓等動作,如下蹲、推墻、提重物等;頻率上,建議每周至少2天,最好能鍛煉到全身肌群;運動量從1~2組開始,逐漸增至2~3組,每組重復8~12次。

柔韌性訓練。包括動力性和慢動作拉伸、靜力性拉伸、瑜伽等,建議每周2天,每次運動超過10分鐘,最好在有氧運動和抗阻訓練后進行;建議從低強度開始,緩慢增加至可耐受的最大強度。

平衡訓練。包括倒退走、側向走、足跟行走、足尖行走、坐姿站立等,建議每周訓練多于3天,共計90分鐘以上。于普林建議,容易跌倒的老人尤其要練平衡,可以循序漸進地通過減少支撐、減少感官輸入來增加訓練難度,比如從雙腳站立并抓住椅背,過渡到不用手扶或閉上眼睛進行單腳站立。

有慢病科學吃

《共識》指出,營養(yǎng)干預是預防衰弱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議老人在飲食上應保證充足的能量供給和蛋白質攝入,保持合理的身體質量指數(shù)(BMI)。針對合并不同疾病的老人,《共識》給出了具體飲食建議,如下: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建議食物多樣化,粗細搭配;總能量攝入與身體活動要平衡,提倡低脂肪、低飽和脂肪膳食,即膳食中脂肪提供能量小于30%,每日烹調油用量控制在20~30克,膳食膽固醇攝入量小于300毫克/天,每日食鹽小于6克,并且要吃夠新鮮蔬菜(400~500克/天)和水果(200~400克/天)。

老年肌少癥患者:食物中的蛋白質可促進肌肉蛋白合成,有助預防和改善肌少癥,在無腎臟疾病的情況下,肌少癥患者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應達到1~1.5克/公斤體重,其中魚、肉、蛋、奶等優(yōu)質蛋白應占一半以上,并平均分配至一日三餐中;在控制總脂肪攝入量前提下,吃些深海魚油、海產品等富含歐米伽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為了減少肌肉相關的氧化應激損傷,應增加深色蔬菜、水果以及豆類等富含抗氧化營養(yǎng)素食物的攝入;推薦在運動后額外補充營養(yǎng)制劑,每次可攝入15~20克蛋白質以及200千卡左右能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于普林表示,這類老人不必過度限制能量攝入來減輕體重。推薦每日攝入總能量為20~30千卡/公斤體重,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占總能量的45%~60%,且無需過度嚴格控制含蔗糖食物。食物選擇上,多吃富含膳食纖維、低升糖指數(shù)的食物,如紅豆、綠豆、鷹嘴豆等,以改善糖代謝,降低心血管病風險。

老年惡性腫瘤患者:對于處于穩(wěn)定期的腫瘤患者,推薦每日總能量攝入25~30千卡/公斤體重;蛋白質每日目標攝入量為1.2~1.5克/公斤體重,腎功能正常的患者蛋白質日攝入量可提高至2克/公斤體重。于普林建議,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供給量,以降低血糖負荷,并提高脂肪供能比例,有利于機體蛋白質合成,改善腫瘤患者營養(yǎng)狀況。

一表評估衰弱

“衰弱的危險因素隱藏于生活各方面,其發(fā)生和進展往往悄無聲息,不易被人察覺,等發(fā)生了再去檢查可能為時已晚。”于普林表示,一般3~6個月進行一次綜合評估,可快速有效地發(fā)現(xiàn)老人存在某一種或多種衰弱危險因素,及時干預,才能最大程度提升生活質量?!豆沧R》推薦,老人可定期開展綜合評估,包括軀體功能狀態(tài)、營養(yǎng)、精神心理、疼痛、共病、睡眠、多重用藥、視聽力、居家環(huán)境等內容。

 

除到醫(yī)院做全面評估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基層照護機構、個人可用快速綜合評估量表。于普林表示,該表包含衰弱、營養(yǎng)、肌少癥和認知狀態(tài)等多方面評估,問題和評分簡明易懂,普通老人也可用此表自測身體狀況?!靶枳⒁猓勘碇械拿恳豁梼热輵珠_看待,哪項評分差就要著手改善,不要覺得只有一項不好就不重視。”

此外,家屬應多關注身邊老人,看看他們最近是不是吃得少了、瘦了、常疲勞、走路慢、不愛活動等,這些都提示老人身體可能已是衰弱前期,應及時就醫(yī)篩查,積極干預。

 

]]>
http://mucunshu.com/24652.html/feed 0
吃不好是老人百病之源 http://mucunshu.com/24430.html http://mucunshu.com/24430.html#respond Tue, 02 Aug 2022 01:49:09 +0000 http://mucunshu.com/?p=24430 民以食為天,“吃得好”才能為人體提供生命活動最基本的營養(yǎng)物質。對老年人來說,吃得好更是延緩衰老進程、控制疾病發(fā)展的“法寶”。但是,我國老年人的飲食營養(yǎng)狀況不容樂觀。有調查顯示,我國超五成老年人存在營養(yǎng)問題,老年住院患者營養(yǎng)不良比例更是高達2/3,咬不動、食無味、吞咽難、消化差和營養(yǎng)不均衡是重要誘因。

營養(yǎng)不良,健康長堤上的“蟻穴”

“吃好飯,保持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是老年健康的核心要義。”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副主任康琳告訴記者,營養(yǎng)不良癥狀往往比較隱蔽,危害卻不容小覷。營養(yǎng)不良的老年人易患肌少癥、衰弱,導致老年人獨立生活能力下降,影響身心健康的同時,也給家庭、社會帶來巨大負擔。營養(yǎng)不良還會導致抵抗力下降,老年患者住院時間延長、急性疾病后恢復期延長、術后并發(fā)癥增加、再入院率增高。此外,營養(yǎng)不良還與老年人感染、壓瘡、跌倒、骨質疏松風險及死亡率升高密切相關??梢哉f,營養(yǎng)不良是老年人健康長堤上的“蟻穴”。

營養(yǎng)不良包括營養(yǎng)過剩和營養(yǎng)不足。營養(yǎng)過剩表現(xiàn)為超重或肥胖,與多種慢性病發(fā)病相關。營養(yǎng)不足表現(xiàn)為能量-蛋白質缺乏或微量營養(yǎng)素缺乏,多發(fā)生在80歲以上老年人和住院老年患者中。2019年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50%~60%的老人蛋白質攝入沒達到膳食指南推薦量。一些微量營養(yǎng)素,如維生素A、鋅等,達不到推薦攝入量的人也較多。

需注意的是,營養(yǎng)不良已成為我國老年人較為普遍的一大營養(yǎng)問題。中國營養(yǎng)學會曾對北京、上海、廣州、重慶、成都5個城市的65歲以上老人進行營養(yǎng)狀況調查,結果顯示,16%的老人存在營養(yǎng)不良,37%面臨營養(yǎng)風險,相當于一半以上老人存在營養(yǎng)問題。

“住院老年患者營養(yǎng)問題更嚴重?!北本﹨f(xié)和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主治醫(yī)師李海龍表示,來看營養(yǎng)門診的老年患者中,50%以上是體重減輕(沒有刻意減重的情況下,3個月體重下降超原來體重的5%,或6月體重下降超原來體重的10%),30%~40%是體重快速增加,而住院病人中,70%~80%的老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營養(yǎng)攝入不足問題。

五大因素導致老人吃不好

專家們認為,老年人營養(yǎng)不良的原因復雜,“吃不好飯”是主要原因。李海龍解釋道,具體來說,老年人吃飯可能面臨著五大阻礙:

咬不動。隨著年齡增加,老年人的咀嚼能力會因為各種因素逐漸退化。例如,牙釉質磨損,導致牙齒疼痛或酸痛,不敢使勁咀嚼;牙齒松動脫落,不能有效切割、咀嚼食物;肌肉松弛、下頜關節(jié)移位,導致咬合肌、咀嚼肌功能受影響。咀嚼能力下降會改變老人對食物的選擇和制作方式,例如偏干、偏硬的食物,如烙餅等主食,牛肉、豬肉等肌纖維偏粗的純瘦肉,以及蘋果、芹菜、空心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果蔬等,老人會因為嚼不動而吃得少或干脆不吃,導致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膳食纖維、維生素等營養(yǎng)攝入不足。此外,咀嚼食物不徹底可能造成食物殘渣滯留在牙齒縫中,進而引發(fā)牙齦炎、牙周炎等口腔疾病,反過來再影響食欲和咀嚼能力,造成惡性循環(huán)。

食無味。一方面,人的味覺本就會隨年齡增長而逐漸減退,有研究推測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舌頭上的味蕾數(shù)量減少或者對味道的感知變遲鈍了。另一方面,有鼻炎等嗅覺障礙的老年人,味覺在很大程度上也會受到影響。聞著不香、吃著沒味,漸漸地,老人對吃飯沒了興趣。此外,難過、抑郁等負面情緒也會影響老年人對食物味道的敏感程度。

吞咽難。上了年紀,喝水容易嗆到,吃東西容易噎著,說明可能存在吞咽障礙。到了老年階段,人體消化系統(tǒng)分泌消化液的能力會下降,例如口腔分泌的唾液減少,偏干的食物通過咽腔時就會因潤滑程度不夠,造成吞咽困難。食管賁門失弛緩癥、食管炎等食管性疾病,一些口咽部或頭頸部的疾病,如頭頸部的腫瘤、腦血管病的后遺癥期、咽喉部的水腫等情況也會導致咽性吞咽困難。吞咽障礙不僅會造成營養(yǎng)不良,還會導致食物嵌塞在咽腔或喉部,造成嚴重急性窒息,甚至是食物細小顆粒進入氣道引發(fā)吸入性肺炎等肺部感染。8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嗆咳反射較弱,吸入性肺部感染風險較高。

消化差。吃了很多好東西,但消化不了,營養(yǎng)也會跟不上。隨著年齡增長,胃蠕動功能下降,胃排空時間延遲,容易早飽;口腔唾液、胃酸分泌減少,會影響食物的初步研磨、消化;小腸消化液分泌減少、蠕動變慢,營養(yǎng)吸收能力也會下降。此外,肝臟、胰腺分泌的膽汁、胰液也在減少,老年人吃了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或脂肪的食物,反而會導致停留在大腸的時間延長,結腸蠕動變慢,發(fā)生便秘。常吃偏稀或液體含量多的食物,以及患慢性胃炎、膽囊結石或息肉等疾病,也會導致消化不良。

營養(yǎng)不均衡。營養(yǎng)搭配往往影響膳食的質量。很多老人為省事兒,平時吃得“湊合”,每天清粥小菜,或者做一頓吃一天。如此周而復始,很容易營養(yǎng)攝入不足。

對“癥”吃飯,改善營養(yǎng)

李海龍說:“沒有任何單獨一類的食物能滿足身體對所有營養(yǎng)的需求。改善老年人營養(yǎng)要做到兩點:一是均衡,換句話說就是‘雜’;二是適量?!?/p>

具體來說,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平均每天攝入食物種類要在12種以上,每周25種以上。建議每人每天攝入谷類食物200~300克,其中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克,薯類50~100克;餐餐有蔬菜,每人每天攝入新鮮蔬菜不少于300克,深色蔬菜占1/2;天天吃水果,每人每天應攝入200~350克新鮮水果,需注意的是,果汁不能代替鮮果;奶制品要吃夠,每天盡量保證攝入300毫升以上的液態(tài)奶;魚、禽、蛋類和瘦肉類,平均每人每天攝入量為120~200克,每周最好吃魚2次或300~500克,蛋類300~350克,畜禽肉300~500克。對于老年人,尤其是已出現(xiàn)肌肉減少者,可適當增加蛋類食物,可以在每天一個雞蛋的基礎上,再增加1~2個蛋清。

存在咬不動、食無味、吞咽難、消化差等情況的老年人,建議做到以下幾點:

“軟”度不夠,烹飪來湊。咀嚼能力差的老年人可以選擇質地偏軟的食物,如魚肉、海參、蝦、豆腐、冬瓜、絲瓜、苦瓜、茄子、生菜、菠菜、油菜、獼猴桃、火龍果、香蕉等。在食物制作上,盡量選擇蒸煮,使食物質地更綿軟、口感更好;在烹飪時,把食物剁碎一點,或做成粥羹;燕麥、蕎麥等含麩皮粗糧至少提前半天泡發(fā);肉類食物制作時可以帶點肥肉,但就餐時少吃肥肉,燉肉時可加陳皮、山楂等輔料,軟化肉質。有吞咽困難的老年人,可把食物做成單一的肉泥、粥羹形式,減少對味覺的影響;適當延長燉煮時間或添加增稠劑,以增加食物含水量。

增甜提酸,改善食欲。諸多味道中,人對甜味和酸味較為敏感,味覺差的老年人可以適當在食物中增加甜味或香醋、檸檬汁等。美食要色香味俱全,食物多用青、紅、黃等鮮艷顏色來搭配,不僅增進食欲,還提升味覺感受。

吃動結合,促進消化。少吃帶餡兒的食物,油多且不好控制攝入量,容易增加腸道負擔。老年人在醫(yī)生指導下,可服用腸道益生菌以提升消化能力。運動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增加能量消耗,建議老人根據(jù)自身情況適當進行有氧鍛煉,如走路、散步、慢跑。

足量飲水。足量飲水是保障消化、食欲的前提之一。低身體活動水平的成年男性、女性的每日飲水量為1700毫升和1500毫升。夏天出汗多,飲水量可增加到2000毫升左右,推薦喝白水或茶水。

積極治療口鼻腔疾病。老年人要重視相關疾病,及時安裝假牙,盡量把疾病和身體功能衰老對吃飯的影響降到最低。

因體力、行動能力下降、無人陪伴等原因,老年人做飯意愿較低或者做飯較湊合。兩位專家呼吁,每個家庭和子女以及社會要共同行動起來,如開辦老年食堂、請人做飯、陪伴就餐等,別讓“吃飯這件小事兒”成為老年人難以邁過去的“坎”。

]]>
http://mucunshu.com/24430.html/feed 0
夏天反而容易增肥?8條帶你打造好身材 http://mucunshu.com/24405.html http://mucunshu.com/24405.html#respond Tue, 26 Jul 2022 01:29:33 +0000 http://mucunshu.com/?p=24405 每年夏天都有人問我類似的問題:為什么我反而胖了,肚子肉多了?我通常會很有把握地問:你確信你夏天沒有多吃東西么?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胖,也沒有無緣無故的瘦。

水果飲品只帶來熱量

卻沒有飽腹感

其實,夏天會多吃不少糖,可能都被大家忽視了。夏天出汗多,人們都特別想喝水。但喝白水總覺得不夠味,總想喝點有糖分的水,吃冷飲,或者吃水果。就算是淡甜的綠豆湯,其中至少含有6%的糖。一位做飲料開發(fā)的專家告訴我,若沒有6%的糖,消費者會覺得淡甜的滿足感都達不到。如果是舒服的甜味,那就是8%-10%了。

吃水果也會吃進去很多糖。比如號稱低糖的西瓜,現(xiàn)在市面上流行的小西瓜品種,含糖量都在8%-13%之間。按10%的含糖量算,吃800克的西瓜瓤,也就帶來80克的糖,光是這些糖就含有320千卡的熱量了。吃雪糕和冰淇淋,那就既有糖又有脂肪了。

還有一部分人,夏天經(jīng)常吃水果替代一餐。開頭可能會因為減少了鹽的攝入,導致體內水分含量下降,體重略有減輕,也許還會沾沾自喜。但長此以往,就會因為營養(yǎng)不良,帶來輕度的蛋白質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然后,就會讓人反而更顯“胖”了。

同時,因為營養(yǎng)不良,人就會特別犯懶,全身乏力,疲倦嗜睡,不想做運動。即便還運動,體力也會下降,效果大不如前。頭發(fā)枯干,容易脫發(fā),膚色暗淡,缺乏彈性。

糖分多了,蛋白質少了

松松的脂肪替代了緊實的肌肉

問題是,你還覺得“也沒多吃什么”,說明它們在帶來400多千卡熱量的情況下,卻沒有給你帶來多少飽腹感,只是感覺解了個渴而已。關鍵是,這些東西蛋白質含量都很低,B族維生素也很少。所以,夏天特別容易出現(xiàn)的情況,就是碳水供能比升高,蛋白質供能比下降。

同時呢,因為夏天很熱,不運動都冒汗,一運動就全身是汗。再加上怕被太陽曬,不肯出門走路,呆在空調房中。雖然你每周兩次去健身房,但其他時間的活動量會下降,能量消耗會減少。

總結一下,就是糖分多了,蛋白質少了,運動不足了。偶爾如此還沒關系,連著3個月,就很容易造成體脂率上升、肌肉量下降的情況。雖然增加的體重斤數(shù)似乎不多,但是脂肪比肌肉比重小啊,用松松的脂肪替代了一部分緊實的肌肉,人就顯得一下子臃腫了不少。

此外,因為天氣比較熱,晚上睡覺越來越晚,熬夜餓了再吃零食,也是致肥的原因之一。

做好以下這八條

夏天維持緊實苗條的好身材并不難

營養(yǎng)不良導致抵抗力下降,到了秋冬還會更容易感冒。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就是下面這八條。

1.別太貪吃水果,每天最多1斤就好了。不要用西瓜和其他水果來替代正餐。特別是日常吃魚肉蛋類少的人,消化吸收能力較差的人,腹部松軟、體力低下的人,更不適合吃過多水果。

2.天熱出汗多的時候,適當吃點咸味菜肴是有益的。出汗要損失鈉鹽,總是不吃咸味食物只吃水果的方式,會使人肌肉疲乏無力,體力活動消耗的熱量減少,反而更容易發(fā)胖。

3.正常吃主食,蛋奶每天吃,魚和肉每天吃一種,或者用豆制品來替代。若用水果替代主食,碳水雖然夠多,蛋白質卻太少,會流失肌肉,造成營養(yǎng)不良。

4.烹調適當少油。把油炸爆炒改成蒸煮涼拌的烹調方式,一天能省下十幾克乃至二十幾克的烹調油,少攝入一兩百千卡的熱量。比如燒茄子改成芝麻醬汁拌的蒸茄子,外賣宮保肉丁改成去皮的燒雞。

5.少喝甜飲料,少吃冷飲。喝不下白水,可以喝不加糖的雜糧粥,喝不加糖的豆湯米湯,喝點大麥茶、淡烏龍茶、淡檸檬水之類。

6.用牛奶、豆?jié){、酸奶等含有蛋白質的飲品來替代冷飲。它們既能補充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又能補充水分。如果胃腸比較堅強,又很想喝涼的,把它們冰鎮(zhèn)一下喝也很爽口。

7.堅持運動,維持肌肉。在避免中暑的前提下,別怕出點汗?;貋硐聪床敛林?,會覺得特別涼快。有了充足的運動,三餐吃飽也不會胖。特別是每天有20分鐘日光下的活動,還能補充不少維生素D。有部分研究提示,維生素D過少也與肥胖風險相關聯(lián)。

8.按時睡覺,少吃夜宵和高熱量零食。

]]>
http://mucunshu.com/24405.html/feed 0
“清淡飲食”過度 小心營養(yǎng)不良 http://mucunshu.com/24204.html http://mucunshu.com/24204.html#respond Wed, 01 Jun 2022 02:48:04 +0000 http://mucunshu.com/?p=24204 隨著健康養(yǎng)生意識的增強,很多老人非常注重“營養(yǎng)飲食”問題。今年70歲的劉阿婆對日常飲食很上心,按照網(wǎng)絡上推崇的“清淡飲食”方式,常年一日三餐多吃青菜極少吃肉,做菜也極少放油。她本以為這樣吃更健康,但最近總頭暈、疲乏,到醫(yī)院檢查才發(fā)現(xiàn)輕度貧血伴嚴重營養(yǎng)不良。

營養(yǎng)科醫(yī)生提醒,老年人日常莫過度“清淡飲食”甚至陷入誤區(qū),小心長久可致不同程度的營養(yǎng)不良。

飲食過度清淡也不行

都說老人年紀大了飲食要清淡,但很多老人卻過度理解了“清淡飲食”的概念,走入飲食誤區(qū)。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臨床營養(yǎng)科劉佳博士指出,很多老人因伴有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松、貧血等疾病,需要注意飲食,但由于營養(yǎng)知識的缺乏常常“錯誤忌口”。她根據(jù)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常見的營養(yǎng)誤區(qū)有:

1.吃得太素

劉佳認為,素食雖然也可以搭配出平衡膳食,但老人由于牙口不行,各種豆類、堅果基本吃不動,加上胃腸道功能差、胃口差,食物的種類攝取不夠豐富,就難以從純素食的飲食中獲得充足的營養(yǎng)。而魚、禽、蛋和瘦肉均屬于動物性食物,是人類優(yōu)質蛋白、脂類、脂溶性維生素、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良好來源和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根據(jù)老年人的營養(yǎng)需求特點,盡量不要吃得太素。

2.少油甚至無油

不少老人對油脂十分抗拒,做飯做菜過度少油甚至巴不得一滴油都不放。劉佳提醒,少油也有個度,因為脂肪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可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同時是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維生素E、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K的消化吸收都需要油脂。因此,她建議老人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脂肪外,每天烹調油攝入量控制在20-25克為宜,過高過低均不利于健康。

3. 攝入過多粗糧

聽說粗糧雜糧有益健康,有些老人家便走極端,幾乎頓頓吃粗雜糧,結果消化不良,有的因粗纖維攝入太多引起便秘。劉佳提醒,粗糧再好,攝入也應有度,不是多多益善。

營養(yǎng)不良危害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老年人擔憂營養(yǎng)過剩,殊不知隨著年齡增加,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病率也隨之增高。據(jù)2012年全國老年住院患者的營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約有2/3的老年患者存在營養(yǎng)不良問題。

營養(yǎng)不良對老年人健康的危害是日積月累的,可導致老年人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體重下降、免疫能力低下等,或使原有疾病治療效果減弱,嚴重時甚至加重病情。老人營養(yǎng)不良還會導致或加重肌少癥,進而發(fā)生衰弱綜合征,使老年人獨立生活的能力下降。

怎樣初步判斷家里的老人是否存在營養(yǎng)風險呢?劉佳提醒,如果家里老人有非自主性的體重下降,達到6個月內(或未知時間內)體重下降≥10%或3個月內體重下降≥5%就應引起警惕;有基礎病的老人,與日常進食量相比,經(jīng)口攝入食物量減少,都應及早到營養(yǎng)科做營養(yǎng)篩查和評估,一旦發(fā)現(xiàn)存在營養(yǎng)不良應及時糾正。

(全媒體記者翁淑賢 通訊員白恬、張小瑞)

]]>
http://mucunshu.com/24204.html/feed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