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的原因要牢記
痛風是尿酸鹽結晶異常沉積導致的疾病,可以引起痛風性關節(jié)炎、痛風石沉積痛風性腎病,高尿酸血癥是導致痛風的根本原因,長期尿酸增高還可以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所以痛風一定要進行有效的控制。
高尿酸血癥的罪魁禍首是嘌呤代謝的異常。所以日常生活中,有效控制高嘌呤飲食的攝入是控制高尿酸血癥、進而控制痛風的基礎和核心。
要牢記痛風的血尿酸值“5-6-7-8-9”原則,判斷自己是屬于哪種情況。
根據(jù)尿酸值的換算原則,每個數(shù)字乘以60,就可以和我們日常化驗單中的尿酸值相對應,比如5代表尿酸值300umol/l,是痛風患者尿酸控制的理想狀態(tài),尤其是有痛風石的患者;
6代表尿酸值是360 umol/l,是痛風治療的初步達標目標;
7代表420 umol/l,是判斷是否是高尿酸血癥的界限,全民關注尿酸日就是選擇了4月20日;
8代表尿酸值是480 umol/l,有心血管病等情況的患者需要開始應用降尿酸藥物;
9代表尿酸值是540 umol/l,是需要立即開始將尿酸治療的界限。
痛風的飲食要注意,吃吃喝喝要學會
人體內的尿酸有20%來自于富含嘌呤的食物,進食高嘌呤飲食可以引起血尿酸增高,進而引發(fā)痛風。侯秀娟表示痛風飲食的規(guī)則,低嘌呤飲食是關鍵。
痛風怎么喝?
保證量:尿酸的2/3通過腎臟排泄,大量飲水可以“沖刷”腎臟、輸尿管,防止尿酸鹽沉積在組織中,尤其是在腎臟沉積成為結石。每日喝水量在2000mL左右,常規(guī)的礦泉水瓶4瓶的水,但要注意根據(jù)氣候調整,炎炎夏日,出汗量多,就要適當增加,保證尿量大約在2000ml,同時注意要少量多次飲水,進餐之間喝水,不要暴飲,尤其是有高血壓和腎臟疾病、心臟病的患者。
選對水:
推薦的水包括:燒開后的白開水是最佳天然飲料;偏堿性的水,比如蘇打水、礦泉水,侯秀娟提示要記得看看瓶身上的酸堿度標識,選擇PH值高些的適合;奶制品是推薦的,尤其是脫脂奶;但要注意的是,有些純凈水偏酸,注意鑒別;淡茶水、適量的咖啡是可以飲用的;
不推薦的水包括:含糖的蘇打水,過量飲用也不推薦;果糖飲料,比如各種水果汁、可樂等,以及其他含糖飲料都要避免。由于果糖被用作甜味劑,廣泛添加在各種飲料中,不過需要注意,作為添加劑的果糖不是從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果糖,而是由高果糖漿和玉米糖漿等制作的人造果糖。侯秀娟表示,也就是說,你喝的果汁,并不是從水果中提取的天然果汁,而是由人造果糖勾兌而成。飲料中雖然不含嘌呤,但飲料中的果糖可通過促進ATP降解為一磷酸腺苷再生成尿酸,所以喝飲料可以升高血尿酸。另一方面,長期攝入較多果糖,可引起胰島素抵抗,增加循環(huán)胰島素水平,減少尿酸的排泄。因此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入十分重要。
所以口渴難耐的時候,一定要抵制住飲料,尤其是冷飲的誘惑,圖一時口中涼爽的代價,可能是“噩夢般”的痛風來襲。
痛風怎么吃?
低嘌呤飲食是核心指導思想。根據(jù)食物中的嘌呤含量,把食物分成三大類,
低嘌呤食物,是指100克食物嘌呤含量在50mg以下,我們生活中的蔬菜水果都在這一類里;
中等量嘌呤飲食,是每100克食物中嘌呤含量在50-150mg,一些肉類,和蔬菜中的豆類、堅果等在這一類中;
高嘌呤飲食,是每100克食物中含嘌呤在150mg以上,海鮮、動物內臟都在這一類中。
侯秀娟表示可以根據(jù)痛風不同時期,選擇不同的飲食原則,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期,只能食用低嘌呤飲食,嚴禁各種肉湯,飲料等;痛風尿酸控制平穩(wěn)的,可以自由進食低嘌呤食物,適當進食中等量嘌呤食物,不可食用肉湯,也要盡量避免高嘌呤食物。
根據(jù)以上原則,我們可以數(shù)數(shù)朋友圈里已經頻頻曬圈兒的夏日美食中,哪些需要引起注意了。
啤酒中含促進尿酸生成的催化劑,一瓶啤酒可以使尿酸快速升高,酒精還干擾腎臟排泄尿酸,所以,痛風的病人需要戒各種酒;各種果汁飲料中果糖含量很高,果糖被證明可以升高尿酸,有報道發(fā)現(xiàn),每天喝2次以上果汁飲料的人,痛風發(fā)病率明顯增高,所以,遠離果汁吧。
熱鬧的燒烤、火鍋聚餐中,高嘌呤無處不在。牛、羊肉、各種海鮮包括蝦、貝類,動物內臟都是受歡迎的高點食物,再加上開懷暢飲,啤酒、飲料,都是高嘌呤食物,增加尿酸,減少尿酸排泄。
健康生活方式,遵醫(yī)囑服藥,才能遠離痛風
高尿酸血癥已經和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為伍,并稱為“四高”,它和很多慢性疾病相關聯(lián),尤其是大家熟悉的心、腦血管病,腎臟病,所以一定要及時調整生活方式,管住嘴,邁開腿。已經有高尿酸血癥、痛風的患者,一定要遵醫(yī)囑,按時規(guī)律服藥,這樣才能遠離這個不僅僅痛在關節(jié),而是可以“痛在全身”的疾病,享受美好生活。
]]>所以,對于痛風患者來說,若是想要避免痛風的反復發(fā)作,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要控制飲食,避免攝入一些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和飲品。除此之外,積極接受相關的藥物治療,對于緩解痛風也至關重要。
可是關于飲食控制,近年來在網絡上有許多錯誤的認知,會給痛風患者帶去錯誤的引導。比如:在網絡上,很多人認為痛風患者是不能夠吃豆制品的,常吃豆制品或會導致病情加重,那么,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關于痛風的這2個認知誤區(qū),以后可別再“犯”了。
一、痛風患者吃豆制品,真的會導致病情加重嗎?
人們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認知,主要是因為,從食物的成分含量來看,黃豆中所含有的嘌呤物質確實比較高,100克黃豆可能就會含有50到150毫克的嘌呤物質,因此,黃豆也被認為是中高嘌呤食物。
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這種由中高嘌呤食物為原料制作而成的豆制品,同樣也含有大量的嘌呤物質,因此,痛風患者若是經常吃,就可能會導致病情加重。
但其實這種說法是不準確的,因為由黃豆加工制作而成的豆制品,在制作過程中其工序往往比較復雜,需要經過水泡、研磨、熬煮等多道工序,而這樣一來,黃豆中所含有的嘌呤物質就會被大大降低。
所以相對來說,豆制品中所含有的嘌呤物質自然也不如黃豆那樣豐富。
不僅如此,由于豆制品中還富含膳食纖維素及維生素等多種營養(yǎng)成分,而這些物質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加速高尿酸以及痛風患者體內多余尿酸的排泄,所以,痛風患者適當?shù)爻砸恍┒怪破?,不僅不會導致病情加重,反而還有利于降尿酸,幫助患者穩(wěn)定病情的發(fā)展。
二、這些常見的錯誤認知,痛風患者需注意區(qū)分
1.病情穩(wěn)定期無需忌嘴
很多痛風患者認為,只要自己的疾病得到了穩(wěn)定的控制,那么便不需要在飲食方面有所忌口,但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即便病情處于相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但其體內的尿酸值也不見得就已回歸正常,有些患者可能體內的尿酸水平長期高于正常值,但他依舊不會有痛風發(fā)作的癥狀,而這只是一種假象性病情穩(wěn)定,對于這類患者來說,其體內可能已經形成了痛風石,若是不加以忌口,那么急性痛風反復發(fā)作的幾率便會大幅度的提高。
2.病情穩(wěn)定不用吃藥
這種認知也是錯誤的,雖然對于痛風患者來說,在病情穩(wěn)定的時候,確實可以減少止痛類藥物的攝入,但是對于降尿酸的藥物,一定要按時按量的服用,不可因為疾病沒有發(fā)作,就隨意停止服用降尿酸藥物。
]]>痛風的病因及表現(xiàn)
痛風好發(fā)于中年男性,近年來因年輕人飲食結構的變化,發(fā)病有年輕化趨勢。本病可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原發(fā)性痛風可與遺傳因素相關,繼發(fā)性痛風則多由腎臟疾病導致尿酸排泄減少、骨髓增生性疾病致尿酸生成增多、某些藥物抑制尿酸排泄等原因引起的高尿酸血癥所致。痛風嚴重者可導致關節(jié)活動障礙和畸形、泌尿系結石及痛風性腎病。
痛風屬于中醫(yī)學“痹證”“歷節(jié)”“腳氣”“痛風”等病癥的范疇,早在梁代陶弘景《名醫(yī)別錄》中就可見痛風病名,“(獨活)主治諸賊風,百節(jié)痛風無久新者”。中醫(yī)認為,本病以脾腎兩虛為主,濕熱毒瘀為標,證屬正虛邪實。平素先天稟賦不足,后天嗜食膏粱厚味,日久損傷脾胃,或年老脾腎功能失調,外感或內生濕熱毒邪流竄經絡,攻注骨節(jié),著于經脈,終致濕熱毒瘀交互為患。痛風自然病程可分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急性發(fā)作期、發(fā)作間歇期和慢性痛風石病變期。本文重點介紹在無癥狀高尿酸血癥期和發(fā)作間歇期,如何利用穴位按揉預防痛風發(fā)作和減輕疼痛癥狀。
痛風首次發(fā)作多侵犯單關節(jié),好發(fā)于下肢,以第一跖趾關節(jié)或拇指關節(jié)最為常見。痛風發(fā)作持續(xù)數(shù)天或數(shù)周后可自行緩解,一般無明顯后遺癥狀。此后進入無癥狀的間歇發(fā)作期,多數(shù)患者1年內復發(fā),隨著病情進展,越發(fā)越頻,受累關節(jié)越來越多,由遠端小關節(jié)向大關節(jié)發(fā)展,癥狀持續(xù)時間越來越長,甚至部分患者發(fā)作后癥狀不能完全緩解,關節(jié)腫痛持續(xù)存在。
間歇發(fā)作期是采取穴位按揉調理的適宜階段,按揉得當能減少發(fā)作頻次及發(fā)作時間。肢體、關節(jié)疼痛因風而呈游走性疼痛,因寒而疼痛劇烈、痛處不移,因濕而重著腫痛、肌膚麻木、陰雨天時加重。痛風緩解期以扶正為主,兼以祛邪、補益肝腎、通絡活血、宣痹止痛,同時要預防急性關節(jié)炎復發(fā)、糾正高尿酸血癥、預防尿酸鹽沉積造成關節(jié)破壞及腎臟損害,以提高生活質量。
腧穴調理
太白
太白,足太陰脾經腧穴,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脾主運化,位居中焦,是水液運化調節(jié)的樞紐,脾失健運,津液輸布障礙而見水濕痰飲。太白具有健脾化濕、理氣和胃的功效。且太白為五腧穴中的輸穴,“輸主體重節(jié)痛”“病時間時甚者取之輸”,說明輸穴可以治療關節(jié)疼痛和時而嚴重、時而緩解的疾病,契合痛風發(fā)作間歇期的疾病特點。太白穴又為脾經原穴,可調整脾臟及脾經虛實,增強脾的運化能力,且穴居痛風常侵犯的第1跖趾關節(jié)后方,“腧穴所在,主治所在”,故可有效調理、預防痛風發(fā)作。
太沖
太沖,足厥陰肝經腧穴,在足背側,當?shù)?跖骨間隙的后方凹陷處。太,大也;沖,沖盛之義。肝主藏血,沖為血海,太沖為原穴,位于肝與沖脈相應合氣脈盛大之處,可調整肝及肝經虛實,通達三焦原氣,具有疏肝養(yǎng)血、健脾化濕的功效。太沖亦為五腧穴中的輸穴,與太白臨近,可發(fā)揮腧穴近治作用,有效疏通第1跖趾關節(jié)附近的氣血。痛風疼痛劇烈,容易引起煩躁、焦慮等不良情緒,太沖有很強的疏肝解郁效果,可緩解緊張心情,減輕誘發(fā)痛風急性發(fā)作的危險因素。
三陰交
三陰交,足太陰脾經腧穴,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脾主統(tǒng)血,肝主藏血,腎主藏精,精化氣,氣分陰陽,精血同源,三陰交為脾經、肝經和腎經的交會穴,能通調三經氣血,具有健脾益氣、活血調經、調補肝腎的功效。按揉三陰交能清熱化濕、活血化瘀、通絡止痛,有效減少痛風發(fā)作頻次、縮短發(fā)作時間,起到糾正高尿酸血癥、預防急性關節(jié)炎復發(fā)的作用。
足三里
足三里,足陽明胃經腧穴,在小腿前外側,當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中指)。脾胃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陽明經多氣多血,胃經經脈病候“是主血所生病者”,足三里為胃經的合穴和胃的下合穴,具有和胃健脾、通腑化痰、升降氣機的功效。按揉足三里可調補氣血、強身健體,起到提高機體代謝能力、減輕尿酸鹽沉積、預防痛風發(fā)作的作用。
照海
照海,足少陰腎經腧穴,在足內側,內踝尖下方凹陷處。照,光照之義,海,水歸聚之處。照海穴位居陰蹺脈所生、腎經脈氣歸聚之處,足少陰脈氣在此明顯如海寬闊一般,具有調陰寧神、吸熱生氣的功效。陰蹺脈主肢體運動,特別與下肢運動有密切關系,故按揉照海穴可益腎養(yǎng)心、滋陰養(yǎng)血,有效預防痛風疼痛發(fā)作、緩解痛風疼痛帶來的下肢運動不便。
脾俞
脾俞,足太陽膀胱經腧穴,在背部,當?shù)?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脾俞穴近脾臟,為脾氣輸注于背部之處,主治脾的疾患,具有健脾、和胃、化濕的功效。脾俞與胃俞、肝俞等穴臨近,按揉時可用雙拳擴大按揉范圍,以起健脾除濕、祛瘀化痰、活血通絡之效,達到防治痛風發(fā)作的作用。
血海
血海,足太陰脾經腧穴,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脾主統(tǒng)血,溫養(yǎng)五臟,血海穴為調理血證的要穴,具有健脾化濕、調經通血的功效。按揉血海穴可行血活血,又寓“血行風自滅”之義,還可祛風通絡,既緩解痛風因風邪所致的游竄疼痛,又可祛瘀活血、舒筋通絡,以延緩痛風發(fā)作。
此外,合理的飲食結構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痛風的關鍵。飲食要遵循“高碳水化合物、中等量蛋白質和低脂肪”的原則,戒酒,多吃新鮮果蔬,多喝水,無腎功能不全或心肺功能異常者應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注意控制體重,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質,經常活動手指、腳趾、肘部、膝部等;注意防風、防寒、防潮,改善生活環(huán)境。
]]>正常嘌呤飲食下,非同日兩次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超過420毫摩爾/升,女性超過360毫摩爾/升,即為高尿酸,學名為高尿酸血癥。如果對40歲以上的高尿酸人群進行觀察,常會發(fā)現(xiàn)有“四多一少”影響著他們的尿酸水平。
熬夜多。熬夜等作息不規(guī)律或壓力大時,交感神經就會占據(jù)主要地位,使人出現(xiàn)過度緊張和興奮的情緒,新陳代謝加速,嘌呤代謝也隨之增加,促進了尿酸的產生,而且交感神經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腎血流量減少,腎功能降低,尿量相應減少,血尿酸濃度就高了。
吃肉多。機體內,約2/3的尿酸來源于內源性嘌呤代謝,其余來自外源性的飲食攝入。如果進食過多肉類、動物內臟、貝殼類等高嘌呤食物,便可增加尿酸生成。
應酬多。中年人生活負擔重、事業(yè)壓力大,常免不了各式應酬,其間難免進食一些包括火鍋在內的高嘌呤飲食;應酬中還可能飲酒,酒精本身會促進腺嘌呤核苷酸轉化為尿酸,進一步升高尿酸水平。
脂肪多。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是糖皮質激素、胰島素代謝紊亂的元兇之一。一旦出現(xiàn)胰島素抵抗,便可造成尿酸生成增多、排泄減少或酮體生成過多,從而抑制尿酸的排泄。數(shù)據(jù)顯示,體重與血尿酸水平之間的相關性在35~44歲較為明顯,且水平較高者的內臟脂肪更多。
雌激素少。絕經前女性的痛風發(fā)病率低于男性,可能與雌激素的保護作用有關。40歲后,女性卵巢功能明顯下降,雌激素水平也會波動性下降,保護作用逐漸降低,高尿酸風險隨之升高。
對于中年人來說,上述不良因素往往疊加出現(xiàn),只有及早堵住這些“漏洞”,才能擋住血尿酸的上行趨勢。首先,控制體脂、避免超標。在控制熱量攝入的基礎上,可改變原有的飲食結構,多選低熱量、低脂肪、高膳食纖維的食物,控制高嘌呤食物攝入,少攝入酒精。其次,通過運動增加能量消耗,可選擇散步、慢跑、快步走、跳舞、慢速騎車等中低強度有氧運動,每周運動3~5天,且不低于150分鐘,但強度不要太大,以免升高尿酸水平。第三,每天至少攝入2000毫升水,以白開水、淡茶水為主。第四,控鹽控糖。
如果中年人發(fā)現(xiàn)尿酸高了,即使沒有任何癥狀也要開始干預,否則痛風、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的發(fā)生率和不良預后風險均會增加,比如高尿酸性含鈣腎結石常見于中年人;男性痛風發(fā)病率在45歲達到高峰。
]]>認識高尿酸血癥和痛風
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異常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是痛風的病理基礎。也就是說,高尿酸血癥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現(xiàn)痛風,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關節(jié)反復出現(xiàn)紅、腫、熱、痛等癥狀。由于其發(fā)作時關節(jié)疼痛劇烈,患者往往痛苦不堪。
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食養(yǎng)建議
1.食物多樣,控制嘌呤
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建議低嘌呤飲食,同時食物要多樣化,保證營養(yǎng)均衡。如:每天攝入的食物達12種以上,而每周攝入的食物達25種以上,包含谷薯、果蔬、肉魚、蛋奶和堅果等。由于食物中的嘌呤經人體代謝后會生成尿酸,所以要控制嘌呤攝入量。常見的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有:動物內臟,如豬心、豬肝、豬腰子等;海鮮,如貽貝、生蠔、沙丁魚等,建議盡量少吃。而嘌呤含量較低的食物可放心吃,如雞蛋白、牛奶、果蔬等。另外,個別患者對大豆及其制品是否可以吃,存在疑問。雖然大豆的嘌呤含量較高,但由于人體對植物性食品的嘌呤利用率不高,且豆制品在加工過程中嘌呤含量會下降,如豆干、豆腐等,故可以適量食用。
2. 果蔬充足,奶水充足
新鮮的水果、蔬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植物化學物,如維生素C、生物堿、黃酮類、酚酸等,可以促進尿酸的排泄,降低血尿酸水平,減少痛風發(fā)作的風險。建議患者多吃新鮮的水果和深色蔬菜,水果200~350g/d,蔬菜不少于500g/d。奶類中的乳蛋白亦有促進尿酸排泄的作用,建議每天飲用300ml以上奶或奶制品。多飲水可以促進尿酸從腎臟排泄掉,建議患者在沒有心衰、腎衰等需要控制液體量的情況下,每天飲水2000ml以上。優(yōu)選溫開水,愛喝茶或咖啡的患者,也可飲用淡茶水、無糖咖啡等。
3. 限制飲酒,控制果糖
很多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的患者都愛喝酒,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部分酒類含有較高的嘌呤,如黃酒、啤酒等。而且,酒精的代謝可以促進尿酸的生成,還會使血液中的乳酸升高,抑制尿酸的排泄,加重高尿酸血癥,增加痛風風險。因此,患者需控制酒癮,盡量少喝酒。愛喝飲料的患者需要注意,如含糖飲料、鮮榨果汁等飲料中含有較多的果糖,其具有潛在的誘發(fā)血尿酸升高的作用,應適當控制。
4. 科學烹飪,限制生冷
合理的食物烹飪方式有助于患者降低血尿酸。不建議油煎、油炸、腌制、鹵制等烹飪方式,建議低鹽低脂的烹飪食物,如食鹽少于5g/d,烹調油少于30g/d,甚至少于25g/d。肉類建議汆煮后食用,可以降低肉中嘌呤含量。盡量不喝或少喝湯,尤其濃肉湯中嘌呤含量較高。不吃或少吃生冷食品,生冷食品容易引起關節(jié)中尿酸鹽結晶析出,誘使痛風發(fā)作。
5. 吃動平衡,注意體重
研究證實,超重和肥胖是發(fā)生痛風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減輕體重能明顯地改善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故超重或肥胖的患者應通過改善飲食結構和合理運動,將體重控制在健康范圍。18歲至64歲成年人體重指數(shù)(BMI)建議控制在18.5~23.9kg/m^2,而65歲以上老年人建議控制在20.0~26.9kg/m^2。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的飲食習慣差異很大。高尿酸血癥或痛風患者應因地制宜,制定適合自己的食養(yǎng)方案,邁向健康的生活。
(作者:金希波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閩東醫(yī)院 臨床營養(yǎng)科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yī)師)
]]>痛風和心血管病是“難兄難弟”
“痛風是由高尿酸引起的,尿酸是人體內嘌呤代謝的終產物,通常經過腎臟隨著尿液排出體外?!鄙虾J械诹嗣襻t(yī)院風濕免疫科副主任醫(yī)師童強介紹,一般情況下,人體內尿酸的生成和排泄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但當嘌呤代謝出現(xiàn)障礙、尿酸生成過多或排泄過少時,尿酸就會進入血液,導致高尿酸血癥。體內尿酸長期過多易形成結晶,尿酸鹽結晶沉積在手指、腳趾等關節(jié)周圍,就容易引發(fā)炎癥反應,發(fā)生痛風。
在過去,痛風被形象地稱為“富貴病”“帝王病”,因為只有吃穿不愁、大魚大肉的富貴人家才會患上痛風。在歐洲歷史上,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西班牙菲利普二世及多位英法帝王均曾遭受痛風折磨。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人們攝入高糖、高脂肪食物以及高嘌呤食物明顯增加,全球高尿酸血癥、痛風發(fā)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
《柳葉刀·風濕病學》的這項新研究納入了15萬名痛風患者和71萬名無痛風人群,平均隨訪6年半后發(fā)現(xiàn),痛風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比無痛風人群高出58%。具體來看,痛風患者的中風風險升高45%、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52%、外周動脈疾病風險升高52%、主動脈瘤風險升高57%、心肌炎或心包炎風險增加61%、感染性心內膜炎風險增加83%、房顫風險增加83%、心臟傳導系統(tǒng)疾病風險增加88%、心律失常風險增加59%、靜脈血栓栓塞或肺栓塞風險增加69%、心力衰竭風險增加85%、心臟瓣膜疾病風險增加85%。
“痛風和心血管病是一對‘難兄難弟’,二者的共患率可超過90%?!笔锥坚t(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中風風險升高45%、缺血性心臟病風險升高52%、外周動脈疾病風險升高52%、主動脈瘤風險升高57%、心肌炎或心包炎風險增加61%、感染性心內膜炎風險增加83%、房顫風險增加83%、心臟傳導系統(tǒng)疾病風險增加88%、心律失常風險增加59%、靜脈血栓栓塞或肺栓塞風險增加69%、心力衰竭風險增加85%、心臟瓣膜疾病風險增加85%。醫(yī)院急診危重癥中心副主任醫(yī)師原琳表示,不少國內外研究都發(fā)現(xiàn)了痛風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2022年,《美國醫(yī)學會雜志》發(fā)表的一項大型研究證實,痛風發(fā)作與后續(xù)短期(0~120天)心血管事件風險升高有關。國內一項研究也顯示,與非高尿酸人群相比,高尿酸人群的新發(fā)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律失常、心衰、冠心病、外周血管病等)風險升高86%。童強指出,如果治療不及時,痛風患者會在疾病晚期出現(xiàn)關節(jié)功能喪失、腎功能異常,以及多種并發(fā)癥,幾乎都與心血管相關,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年輕人不可疏忽大意
在我國,痛風已成為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謝性疾病。高尿酸血癥也已成為繼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后的“第四高”?!吨袊吣蛩嵫Y與痛風診療指南(2019)》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高尿酸血癥總體患病率為 13.3%,患病人數(shù)約為 1.77 億,痛風總體發(fā)病率為 1.1%,患病人數(shù)約為 1466 萬。其中,近60%是18~35歲的年輕患者。
《柳葉刀·風濕病學》的研究發(fā)現(xiàn),同樣是痛風患者,女性的心血管病風險高于男性,年輕人高于老年人。原琳解釋,由于女性絕經前體內雌激素水平較高,有利于尿酸排泄,因此絕經前尿酸值往往比男性低。但絕經后,女性失去了雌激素的保護,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概率隨之升高。理論上,與青壯年相比,老年人更容易得痛風,但當下年輕人更易受不良生活方式影響,導致痛風呈現(xiàn)年輕化趨勢,心血管病風險也隨之增加。
“臨床上確實可以看到,合并心血管疾病的痛風患者不在少數(shù),年輕人越來越多?!蓖瘡娬f,痛風的高危人群包括:男性,絕經后女性,有痛風家族史,有肥胖、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性疾病,大量飲酒(尤其是啤酒)或長期高嘌呤飲食(如海產品、動物內臟、肉湯),過度勞累、久坐、缺乏運動的人群。
兩位專家表示,在高危人群中,痛風可能給心血管帶來“三重風險”。首先是代謝紊亂。痛風本身就是一種代謝性疾病,患者很少出現(xiàn)單純血尿酸升高,往往伴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其他代謝問題,部分痛風患者甚至合并肝腎功能受損,因此痛風也屬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其次是破壞血管。痛風患者體內的尿酸鹽結晶不僅沉積在關節(jié)周圍,還會沉積在血管壁上,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繼而引發(fā)心肌梗死。痛風患者還可能因為血液循環(huán)差,出現(xiàn)心血管狹窄、冠心病等。最后是全身炎癥。痛風是一個系統(tǒng)性疾病,對急性發(fā)作期的痛風病人抽血化驗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有些炎癥指標(如C反應蛋白、白細胞數(shù)量等)非常高,這意味著出現(xiàn)了全身性的炎癥反應。痛風偶爾發(fā)作一次,患者還能承受,但若每月發(fā)作兩三次,高頻次的炎癥風暴會讓患者心血管負擔不斷加重。
對于心血管病患者來說,痛風就好比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原琳強調,痛風和心血管病的組合屬于“1+1>2”,會相互促進,形成惡性循環(huán)?!芭e例來說,高血壓可以導致腎小動脈硬化、腎血管阻力增高,嚴重者腎功能受損,尿酸的排泄就會減少。此時,體內血尿酸水平會升高,由此便增加了痛風的風險?!蓖瘡娬f。
個體化用藥,避免交叉作用
一般來講,痛風最常見的首發(fā)癥狀是突發(fā)關節(jié)劇痛,最常侵犯足部大拇趾關節(jié),表現(xiàn)為紅、腫、熱、痛,急性發(fā)作期持續(xù)數(shù)天到兩周不等,之后會反復發(fā)作。如果出現(xiàn)以上癥狀,應及時就醫(yī),通過血液檢測尿酸水平以明確診斷。通常,成年男性及絕經后女性尿酸值高于420微摩爾每升,絕經前女性高于360微摩爾每升,即可診斷為高尿酸血癥。專家提醒,這并非絕對標準,還需結合臨床表現(xiàn)和其他實驗室檢查結果綜合判斷,如關節(jié)液或痛風石內容物檢查、尿液尿酸測定、超聲檢查、CT等。
兩位專家強調,痛風患者必須盡早預防心血管病。首先,嚴格控制問題指標水平,如血尿酸、血壓、血脂、血糖、腎功能等指標,定期健康體檢。其次,限制動物內臟(如肝、腸、腦等)、水產品(貝類、魷魚、蝦等)、濃湯(豬牛羊肉等熬制的湯)等高嘌呤食物的攝入,盡量選擇低鹽、低脂、低膽固醇的飲食。最后,要規(guī)律運動、控好體重、戒煙限酒,將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逐一排除。
除了控制危險因素,痛風和心血管病的治療藥物可能存在“交叉作用”的問題。對此,童強提醒,用藥應盡量避開副作用,強調患者個體化評估,最大程度地降低治療風險。舉例來說,部分降壓藥,如利尿劑,可能會引起血尿酸升高、誘發(fā)痛風,對于痛風風險較高的高血壓病人,接受鈣離子拮抗劑和氯沙坦治療可能獲益更大。原琳也強調,目前臨床上常用的痛風治療藥物中,別嘌醇需注意藥物過敏發(fā)生;非布司他類對心血管存在副作用;部分非甾體抗炎藥也可能引起嚴重心血管事件?!皩τ谕达L患者,臨床醫(yī)生應先評估其整體身體狀況、病情及合并癥等,再給予針對性用藥?!?/p>
最后,專家們提醒,積極運動能夠提高代謝,也是對抗痛風的“利器”。由于很多痛風患者關節(jié)內已經存在痛風石,所以盡量不要選擇跑步等劇烈運動,可嘗試相對舒緩的太極拳、八段錦等。如果喜歡游泳,注意水溫不能太低。應控制總運動量,避免疲勞和乳酸堆積誘發(fā)痛風發(fā)作。運動前、運動中和運動后一定要多喝水,盡量每天保證飲水量達2升左右。冬季寒冷時建議盡量在室內活動,其他季節(jié)天氣晴好時可多到室外活動。若處于痛風的急性發(fā)作期,一定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加重關節(jié)疼痛。
]]>15個容易造成尿酸升高的生活習慣
1.愛喝含糖飲料。包括含蔗糖、含果葡糖漿、含果糖的飲料。果汁飲料、甜味奶茶等也都在含糖飲料的范圍里。
2.喝大量果汁(包括100%果汁)。
3.愛吃各種甜食、甜點、糖果、甜味焙烤食品(甜餅干、甜面包、曲奇等)。
4.愛喝酒,包括啤酒,也包括白酒,以及過量的紅葡萄酒。
5.喜歡吃海鮮河鮮。包括貝類、牡蠣、魚子、螃蟹、蝦、沙丁魚、鳳尾魚等等。
6.愛吃高嘌呤含量的動物內臟。
7.吃很多烤肉、燒烤肉類。
8.日常吃過多的牛肉、羊肉、豬肉等。
9.吃過多的加工肉制品,如火腿、培根、咸肉、香腸等。
10.吃蔬菜、薯類、雜糧、奶類太少,鉀鈣鎂元素攝入不足。
11.吃得過咸,長期鈉過量。
12.吃碳水化合物過少,或長時間生酮減肥。
13.經常節(jié)食減肥,長期半饑餓狀態(tài)。
14.運動不足,肌肉軟弱。
15.運動/勞動強度過大,常常處于應激狀態(tài)。
大家看看,自己或高尿酸血癥的家人中了幾條呢?
三大飲食結構容易造成尿酸升高
通過以上15個飲食習慣,如果總結一下,從飲食角度來說,容易造成血尿酸水平上升的有幾個方面的機制——
1.吃糖太多,如甜飲料、純果汁等
研究證實,過多攝入果糖不僅會導致胰島素抵抗,而且會造成尿酸代謝紊亂。大瓶喝甜飲料,是攝入過多果糖的最佳方式。
我國古代并沒有喝甜飲料的習慣,用餐時只喝湯或茶,不喝加糖飲料。兩餐之間只喝水和茶,也不喝甜飲料。90年代之后,國外的甜飲料逐漸進入中國,在強大的商業(yè)推廣力量作用下,喝甜飲料逐漸成為一種消費習慣,特別是在餐館用餐、成人聚會時,都會給小孩子點些甜飲料。因為孩子天生喜歡甜味,對甜飲料很容易產生迷戀。
這里還必須說一句,純果汁的含糖量,比很多甜飲料還要高。一杯果汁,往往就納入了兩三個蘋果/梨/桃/橙子中的糖分,而喝兩杯果汁是非常輕松愉快的。所以,用果汁替代水果極易引起糖分攝入過量。
可能有人會問:水果還能不能吃呢?能吃。膳食指南建議每天200-350克的水果,在這個數(shù)量范圍的前提下,不會引入過多的果糖,也不會引起尿酸水平過高。但是,如果一天吃兩三斤水果,那么果糖的總量就會過多,恐怕也是一樣值得擔心的。
此外,近年來,由于淀粉糖工業(yè)的發(fā)展,果糖生產數(shù)量增加,很多甜點心、甜食都樂于直接使用“結晶果糖”。
果糖具有良好的吸濕性,又有宜人的清甜味,很快進入了各種糊粉食物和柔軟糕點當中,也被奶茶店和甜品店所樂用。
不易結晶的蜂蜜,也是果糖的密集來源。一些甜味食物以蜂蜜為甜味來源,同樣會引入果糖。
因此,從飲料之外的各種甜味食品中吃進去的果糖數(shù)量,也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趨勢。
2.魚肉海鮮越來越多,蔬菜、薯類、雜糧越來越少
研究證實,水產動物和紅肉類食物吃得太多,和高尿酸血癥和痛風的風險有正相關性。
由于孩子們是家庭里的寶貝,從小各種動物性食品充足供應,拿肉、魚、蝦當飯吃的孩子不在少數(shù),而魚、肉、海鮮、河鮮等食物的嘌呤含量遠高于糧食類主食和蔬菜水果,這是人所盡知的。同時,它們給身體的酸負荷也比較高。最近有研究發(fā)現(xiàn),食物酸負荷與高尿酸血癥的風險有所關聯(lián)。
與此同時,給膳食提供大量鉀元素的食物,蔬菜、薯類和全谷物,攝入量是嚴重不足的。很多孩子不愛吃蔬菜,每餐吃的量非常小。除了薯條薯片之類油炸、烤制食品,蒸煮烹調的甘薯、土豆、山藥等薯類也很少,糧食只吃白米白面,這樣就無法達到營養(yǎng)平衡狀態(tài)。
3.碳水化合物太少,身體能量不足,甚至是饑餓
食物不足時,身體只能分解自體組織來供應能量,而組織細胞的分解會產生嘌呤,造成內源性尿酸產生增加。
碳水化合物不足時,身體快速降解脂肪,卻不能把它們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就會產生過多的酮體,從而造成身體處理和排出尿酸的能力下降。
原本沒有達到肥胖狀態(tài)的人,卻采納極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包括生酮飲食,可能會給身體帶來高尿酸血癥的風險。
在肥胖狀態(tài)下,暫時的低能量飲食或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可能會降低肥胖水平,而減脂本身是有利于預防代謝紊亂的。但是,如果人沒有達到肥胖標準,原來也沒有明顯的代謝紊亂問題,那么低碳水化合物減肥就是弊大于利的,反而會擾亂嘌呤代謝。
我們常見到這樣的案例,有些女生原本身體健康,只是正常的豐滿狀態(tài),沒有達到肥胖標準,卻采用饑餓減肥或極低碳水化合物減肥的方法,大幅度減少主食,甚至不吃主食,結果反而造成抗病力下降、月經不調、胰島素抵抗,甚至是高尿酸血癥。在恢復正常吃主食,并溫和運動之后,尿酸水平逐漸回歸到正常狀態(tài)。
改善尿酸水平的15個建議
我們學校的體育教學部每學期都開設減脂班,我給這些學生在飲食方面有一些指導建議,也分享給大家參考:
1.盡量不吃加油、加鹽、加糖的零食。
2.多吃各種少油烹調的蔬菜,每天吃兩份綠葉菜,額外買一些番茄、黃瓜、生菜等可生食蔬菜,配著飯菜不加油鹽直接食用。
3.主食可控量,但每餐至少要吃到50克干重的量(所謂的“一兩飯”)。運動量大后感覺特別疲勞時,可以增加主食的量,以促進肌肉恢復。
4.盡量吃原味的主食,不吃加了油鹽的餅、燒餅之類的面點,也不吃面包和點心等焙烤食品。
5.每天定時定量早餐。加喝一盒自己買的牛奶(牛奶比豆?jié){有益控尿酸)。
6.不喝甜飲料(包括代糖飲料),不喝果汁,不喝奶茶,不喝加糖的咖啡。
7.吃飯時專心體會食物的飽感,不看手機。
8.晚餐后盡量不吃東西。
9.兩餐之間餓了可以喝脫脂奶,吃少量水果,但水果每天不超過400克(帶皮核重)。
10.飯后半小時之內不坐下,而是散步或做站著的工作。
11.優(yōu)先選擇減油減鹽的菜肴。如果吃一個濃味的菜,要用少油無鹽的菜來平衡。
12.不吃加油、鹽、糖的花色主食,只吃原味。
13.每天吃燕麥片、雜糧飯、全麥饅頭之類的全谷主食。小米、糙米、燕麥等全谷物的嘌呤含量并不高。建議購買即食燕麥片,早餐自己沖一碗,替代白米粥。
14.餐前喝一碗不加鹽的湯,或一杯白水,先吃一小碗蔬菜,再吃半份其他菜肴,最后吃米飯、饅頭等主食。
15.減輕壓力,避免熬夜,晚上盡量早點睡覺。
如果尿酸高到比較嚴重的程度,甚至發(fā)作痛風,建議求醫(yī)治療。但無論是否服藥治療,飲食和生活方式的配合都是重要措施。趁著關節(jié)和器官還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傷害,趁著年輕恢復能力較強,一定要堅持健康飲食和適度運動,讓尿酸水平回歸正常范圍,身體代謝重新回到活力滿滿的狀態(tài)。
文/范志紅(中國營養(yǎng)學會理事,中國科協(xié)聘科學傳播首席專家)
]]>糖尿病的前期:高胰島素血癥
最近,李先生開會經常出現(xiàn)頭暈、心悸、出汗、四肢發(fā)抖的情況,必須馬上進食才能緩解。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他患了高胰島素血癥,可能是糖尿病的前期。“胰島素高不是降血糖嗎?為什么反而說我快得糖尿病了呢?”李先生很是不解。
北京大學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長、北京大學第一醫(yī)院心內科主任、主任醫(yī)師李建平說,臨床上,一般將高胰島素血癥定義為:空腹胰島素≥85微微摩爾/升。通俗來說,高胰島素血癥就是人體內的胰島素被動或主動分泌過多,癥狀和糖尿病相似,吃得多、餓得快,口渴,面紅耳赤,開始可能表現(xiàn)為身體肥胖,患病一段時間后體重反而容易下降。正常情況下,人進食后,血糖會升高,胰島素也隨之升高,但高胰島素血癥患者會出現(xiàn)胰島素分泌延遲,血糖高的時候,胰島素分泌沒有到高峰;血糖已經不高時,胰島素水平仍很高,就會出現(xiàn)頭暈、心慌、出虛汗、四肢乏力等低血糖癥狀。高胰島素血癥可以是糖尿病前期,如果長期胰腺不能分泌足量胰島素,可能進一步發(fā)展為2型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可能同時患有高胰島素血癥。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老年內一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任延平說,高胰島素血癥與代謝綜合征緊密相關,極易并發(fā)高血脂、高血壓、高尿酸、脂肪肝等疾病。研究顯示,高胰島素血癥患者的大血管病變風險(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缺血性腦血管病等)會增加10%?!按髴c研究”隨訪23年的結果證實,糖耐量減低人群,若不及早干預,不僅大多數(shù)會發(fā)展為糖尿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風險均顯著增加。此外,高胰島素血癥還會增加慢性腎臟病(腎功能不全)、四肢血管狹窄或閉塞,以及一些腫瘤(如乳腺癌、肺癌等)的患病風險。
據(jù)統(tǒng)計,我國高胰島素血癥的發(fā)病率約為1/1000~1/800,中青年人大約占患者總數(shù)的3/4,尤其20~59歲的男性是易發(fā)人群,肥胖人群,特別是腹型肥胖人群及糖尿病患者也是高危人群。李建平說,造成高胰島素血癥的主要原因與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尤其是能量攝入過多、缺乏運動,導致肥胖,內臟脂肪沉積過多。另外,年輕人因工作壓力大,生活不規(guī)律,經常熬夜,致使高胰島素血癥的發(fā)病呈年輕化趨勢。
專家們表示,如果處在高胰島素血癥早期,尚未發(fā)展到糖尿病,可通過健康生活方式干預來改善,比如減重、規(guī)律運動、改善飲食結構,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進而使病情逆轉;如果已經發(fā)展成了糖尿病,須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
痛風的前奏:高尿酸血癥
據(jù)統(tǒng)計,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尿酸血癥男性患病率僅為1.4%,女性為1.3%,到了2020年,我國高尿酸血癥男性患病率升高到8.2%~19.8%,女性為5.1%~7.6%,保守估計我國約有高尿酸患者1.2億人。《高尿酸血癥/痛風患者實踐指南(2020版)》指出,高尿酸血癥是指正常飲食狀態(tài)下,不同時間2次檢測空腹血尿酸水平男性>420微摩爾/升,女性>360微摩爾/升。有相當一部分高尿酸血癥患者可終身不出現(xiàn)關節(jié)炎等明顯癥狀,稱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現(xiàn)代醫(yī)學對高尿酸血癥的機制尚不清楚,因為身體常常沒有任何癥狀,很多患者也不知道自己患病,只有當高尿酸血癥進一步發(fā)展,出現(xiàn)痛風、伴有小關節(jié)紅、腫、熱、痛,或者泌尿系統(tǒng)結石、做血液生化檢查時才會發(fā)現(xiàn)血尿酸指標異常。
李建平說,高尿酸血癥是嘌呤代謝紊亂引起的代謝異常綜合征,發(fā)病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飲食攝入過量高嘌呤食物,二是身體出現(xiàn)了代謝問題。有高尿酸血癥或痛風病家族史的人,患高尿酸血癥的概率也會增加。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遺傳可能性為27%~41%。臨床上,如果患者血尿酸高同時出現(xiàn)痛風,可口服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以降低血尿酸的水平。還有一些藥物,比如碳酸氫鈉,可以堿化尿液,防止尿路出現(xiàn)結石。
任延平說,高尿酸血癥與多種疾病緊密相關。血尿酸超過其在血液或組織液中的飽和度時,就會在關節(jié)局部形成尿酸鈉晶體并沉積,誘發(fā)局部炎癥反應和組織破壞,即痛風;可在腎臟沉積引發(fā)急性腎病、慢性間質性腎炎或腎結石,稱為尿酸性腎病。眾多證據(jù)表明,高尿酸血癥和痛風是慢性腎病、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過早死亡的獨立預測因子。2020年發(fā)表于《中華內科雜志》的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爾/升,高血壓發(fā)病相對危險增加1.4倍,新發(fā)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7%。
李建平說,高尿酸血癥患者較多,主要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關,想要預防,首先要避免肥胖,控制體重,多運動,多喝水(每天2000毫升),不飲酒(尤其是啤酒、白酒),不吸煙,防止劇烈運動。同時,注意每日肉類攝入量不宜超過100克,少攝入嘌呤含量較高的食物,包括臘制、腌制或熏制的肉類、動物內臟、海鮮、啤酒、香菇、草菇、蘆筍、紫菜、海帶以及糧食胚芽等;不宜進食過多含糖飲料和糖分含量高的水果,如蘋果、橙、龍眼、荔枝、柚子、柿子和石榴等。而絕大多數(shù)瓜類、塊莖類、葉菜及雞蛋、奶制品等均為低嘌呤食物。喝點檸檬水有助于降尿酸。
“21世紀的壞膽固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
同型半胱氨酸簡稱血同,是一種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脫甲基后的產物,同型半胱氨酸蓄積可導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簡稱高血同?!陡咄桶腚装彼嵫Y診療專家共識》建議,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10微摩爾/升,定義為高血同。
李建平表示,高血同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我國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偏高的人群越來越多。高同型半胱氨酸被稱為是“21世紀的壞膽固醇”,科學家認為該指標過高對心血管的危害與膽固醇過高造成的危害等同。有基礎研究證實,高同型半胱氨酸可損傷血管內皮,引起凝血機制障礙,易長血栓,引起血壓增高,還會導致身體里的炎癥反應,可能引起更嚴重的心血管疾病。研究顯示,所有冠狀動脈疾病10%歸因于高血同。血同每增加5微摩爾/升,會使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84%;血同高于10.5微摩爾/升的人群,卒中風險增加4.2倍。李建平帶領的團隊2015年在《美國醫(yī)學會雜志》撰文指出,中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患者如果伴有高血壓,腦卒中的發(fā)病風險比一般人高出10倍以上。
該指標升高還與糖尿病、慢性腎病、腫瘤、肝臟疾病、腸胃疾病等相關。高血同作為神經毒素,還會通過斷裂DNA 引發(fā)細胞凋亡,促進神經變性,可導致阿爾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和血管性癡呆。在乳腺癌、肝癌、胃癌、肺癌等多種惡性腫瘤患者中,血同常顯著升高,可作為惡性腫瘤的腫瘤標志物。
在我國,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發(fā)病率約為27.5%,遠高于歐美發(fā)達國家,我國北部及沿海地區(qū)發(fā)病率更高。引發(fā)高血同的因素包括:1.遺傳因素: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的某些關鍵酶失活。中國高血壓患者中75%伴有高血同,就是因為某種代謝關鍵酶的編碼基因(TT基因)出現(xiàn)了突變。2.營養(yǎng)因素及生活方式:因飲酒、吸煙等不良生活方式導致葉酸、維生素B6、維生素B12消耗過多或這些營養(yǎng)素攝入過少。3.年齡和性別:隨年齡的增長,血同水平逐漸升高。另外,受雌激素的影響,男性血同水平高于女性,女性絕經后高于絕經前。4.疾病與藥物:腎功能障礙和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嚴重貧血、嚴重硬皮病及惡性腫瘤等疾病,以及應用抗癲癇藥、利尿藥、煙酸等藥物可使血同水平升高。
李建平表示,預防高血同,除了從飲食上多吃新鮮綠葉菜和水果,在烹飪上少用煎、炒、烹、炸方式,補充適量葉酸很重要。尤其是高血壓人群,一定要關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血壓患者在降壓治療的同時,要注意補充一定劑量(0.8 毫克)的葉酸,與單純降壓的人群相比,可以進一步降低21%的腦卒中發(fā)生率,由遺傳因素引起的高血同患者應該遵循醫(yī)囑補充更大劑量的葉酸。
]]>許多人認為,血中尿酸高就是痛風,就必須治療。事實上,高尿酸血癥雖是痛風最重要的生化基礎,但并非痛風的同義詞。痛風是嘌呤代謝異常及(或)尿酸排泄減少所引起的一種疾病。臨床特征為高尿酸血癥,反復發(fā)作的急性單關節(jié)炎,尿酸鈉鹽形成痛風石沉積,慢性痛風石性關節(jié)炎等,若未經正規(guī)治療,通常會演變成痛風性腎病。
誤區(qū)2:限制高嘌呤飲食就足夠了
研究指出,即使嚴格地限用嘌呤含量極低的食物,血尿酸濃度的下降也很有限;相反地,若飲食毫無節(jié)制,卻可使血尿酸濃度迅速升高到隨時可能發(fā)作的狀態(tài)。從另一角度看,痛風患者常同時伴有高脂血癥、高血壓或糖尿病,這些疾病本來就需要食物的節(jié)制,故飲食控制是必須的。
痛風飲食原則為避免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沙丁魚、蛤、蟹等。含中等量嘌呤的有魚蝦類、肉類、豌豆、菠菜等。至于水果,蔬菜,牛奶,雞蛋等,所含嘌呤則相當少。
誤區(qū)3:患上痛風源于飲食不當
1.痛風高發(fā)人群主要有兩大類:男性多為40歲-60歲,高脂飲食與酒類消耗量大者。女性則大多處于絕經后,特別是有高血壓而服用利尿劑者。
2.肥胖且合并高尿酸血癥,高甘油三脂血癥,高血糖,高血壓。
3.服用影響尿酸排泄的藥物:如利尿劑、低劑量阿司匹林。
4.有痛風家族史,或可在家族親屬中追查出尿路結石病史。
誤區(qū)4:痛風發(fā)作的部位僅限于關節(jié)
70%的痛風患者首發(fā)部位是在第一大腳趾(第一跖趾關節(jié))。疼痛也可以發(fā)生在足背、阿基里斯腱、腳后跟、踝和膝關節(jié)等部位。另外,手指、肘等上肢關節(jié)也可能發(fā)生。90%以上患者首次發(fā)病部位多是下肢關節(jié)。
為什么下肢關節(jié),尤其是第一大腳趾容易發(fā)作呢?原因尚不清楚。但是,痛風發(fā)作是尿酸變成尿酸鈉結晶,炎癥產生之后發(fā)生的,因此容易發(fā)生結晶的地方都可以發(fā)生痛風。結晶按順序易發(fā)生在酸性強、經常運動和承重部位、溫度低的部位。故結晶易發(fā)生的部位是關節(jié),耳廓,腎臟,尿路等。這些部位與很多易發(fā)生結晶的條件一致,關節(jié)尤其是第一大腳趾滿足所有條件。
誤區(qū)5:尿酸穩(wěn)定后和止痛后就可以停止治療
痛風的治療必須堅持終身服藥和配合飲食療法。部分患者尿酸穩(wěn)定后,就放棄了藥物治療。但這樣隨意地停藥,尿酸不久就再次升高。正確的治療是在尿酸下降到目標值(血尿酸300-360umol/l)之后,醫(yī)生會允許慢慢減少藥量,在這之前則必須堅持規(guī)律服藥。
一般情況下,痛風治療分為三個階段,具體如下:
第1階段是針對痛風發(fā)作進行治療。這是緩解疼痛的治療,以消炎鎮(zhèn)痛藥物治療為主。
第2階段是痛風發(fā)作消失后,進入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配合飲食療法和日常護理,時間為3-6個月。使用藥物的種類因高尿酸血癥類型而不同,原則上排泄低下型使用促尿酸排泄藥,生成過量型患者使用抑制尿酸合成的藥物。
第3階段接著控制尿酸的初期治療,進行終身控制尿酸治療,同時采用藥物和飲食治療,預防并發(fā)癥或復發(fā)。(杜蕙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仁濟醫(yī)院風濕病科副主任醫(yī)師)
]]>合理飲食是關鍵
不管是否有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正確的飲食結構對人體健康都十分重要。《黃帝內經》講“膏粱之變,足生大疔”,意思是要人們堅持以素食、各種谷物、蔬菜水果為主體,減少肉類尤其是紅肉攝入,是避免發(fā)生痛風的法寶,也是心腦血管健康的關鍵。
孔祥民為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總結了七個字:“少葷多素不飲酒”。“少葷”指少吃海鮮、動物內臟等肉食,各種肉類、淡水魚是高嘌呤飲食,肉魚濃湯更是含有大量的嘌呤,痛風急性期應完全禁食;牛奶、雞蛋、海參、海蜇皮可以吃?!岸嗨亍币簿褪嵌喑允卟?,但痛風發(fā)作期禁止進食大量豆制品。水果要盡量選擇糖含量低的,避免攝入過多果糖升高尿酸。
“不飲酒”指不飲白酒、啤酒,紅酒可以少量飲用。酒是痛風急性發(fā)作的重要原因,因為酒精中的乙醇會使體內乳酸增加,而乳酸會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排泄,乙醇還能促進嘌呤分解從而直接使血尿酸升高。痛風病人絕對不能飲用啤酒、白酒。另外,不宜喝濃咖啡及含糖高的飲品。痛風病人每天至少喝2升以上的水。出汗后應立即補充水分,睡前可適當飲水。
少貪涼勿勞累
受寒、過度勞累都有可能使人體的神經調節(jié)紊亂、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包括腎血管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泄減少。因此,痛風患者在夏季避免受寒、注意勞逸結合。
痛風病人在夏季要避免貪涼,不要常浸在水里游泳或者是患處淋雨,以免尿酸沉積導致痛風發(fā)作。室內的空調溫度不宜過低,特別注意不要將風口直接對著關節(jié)吹。由于痛風發(fā)作部位常在大腳趾等足部關節(jié),所以痛風患者在空調房間里別光著腳,最好穿上襪子。
積極鍛煉控體重
孔祥民說,無論是中醫(yī)還是西醫(yī)理論,都很重視運動對人體的益處。積極的運動可以調動人體的代謝功能,使人不至于營養(yǎng)過剩。
中醫(yī)認為動屬陽靜屬陰,運動可以升發(fā)人體陽氣,使人“藩籬牢固”,也就是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加。對于患有痛風和高尿酸血癥的患者,更是需要積極運動,控制體重,必要時可以請專業(yè)的教練指導。通過合理的運動,控制與痛風相關的血糖血脂血壓異常、脂肪肝、動脈硬化等一系列問題。
孔祥民提醒,痛風患者如果趾跖關節(jié)紅腫痛,運動時一定不要穿過緊的鞋子,避免患處受傷。痛風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尤其在夏季,劇烈運動會使人體大量出汗、尿量減少,影響尿酸排泄。運動過度還有可能增加關節(jié)腫脹、受損的風險,不利于預防痛風的發(fā)作。所以痛風患者宜選擇散步、做操、打太極等舒緩的活動。
藥茶按摩來幫忙
孔祥民推薦幾款中藥茶飲,有加速尿酸排除,防治痛風發(fā)作的作用。
鮮竹葉白茅根飲將鮮竹葉和白茅根沸水沖泡30分鐘,代茶飲,有利尿作用。
葛根茯苓飲葛根10克、白茯苓6克、枸杞10克、薏苡仁6克。每天一劑,或泡或煮,當茶來喝,可加速尿酸排出。
木瓜車前薏米飲木瓜30克,車前草30克、薏苡仁20克,煎煮去渣后當茶飲,有降低尿酸、防治痛風的作用。
荷葉茶干荷葉泡茶飲用,有清熱健脾利濕的作用。
自我按摩以下穴位有補腎健脾的功效,對改善人體的代謝功能有一定益處。太溪穴屬足少陰腎經,乃腎經之原穴,有鼓舞腎氣的作用,而腎的氣化功能則是尿酸代謝的關鍵點之一。
氣海穴屬任脈。為人體的“元氣之?!?,經常按摩有補氣益腎之功。
涌泉穴屬足少陰腎經,乃腎經之首穴。經常按摩有激發(fā)腎氣、疏通腎經、調和腎臟氣血的作用;
命門穴屬督脈。經常按摩可以改善腎氣不足,有固本培元的功效。
這些按摩療法作為藥物療法的輔助,對改善人體的代謝狀況有所幫助。(王碧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