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好友早已摩拳擦掌,開始準備出游計劃了。但專家指出,由于氣候、生活習慣、年齡、身體健康狀況等因素影響,各種意外突發(fā)狀況和某些疾病在假期呈多發(fā)態(tài)勢。在盡興游玩前,也要注意自身健康,做好“健康功課”。
曬太陽賞美景
需防皮膚過敏問題
“五一”正是人們享受陽光和美景的時候,但很多人也碰到了棘手的過敏問題。此時正是氣候轉換的季節(jié),空氣中散布的花粉、細菌孢子等過敏物質多,加上紫外線較強、日曬多、風沙多、柳絮多、皮膚干燥,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就容易出現(xiàn)皮膚過敏、鼻炎、結膜炎、過敏性咳嗽等多種過敏癥狀。
專家解析:春季過敏原多,皮膚過敏后會出現(xiàn)紅血絲、疙瘩,伴瘙癢、疼痛、局部燒灼感,嚴重時伴過敏性休克。引起過敏的原因除了外部接觸外,春天許多蔬菜和水果也是引起過敏的內因,像菠菜、芹菜、香菜、油菜、芒果、菠蘿、檸檬等,這些食物為“光感類食物”,食用后人們到室外接觸陽光會產生反應,很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從而出現(xiàn)紅斑、丘疹,伴瘙癢。
面對過敏,很多人選擇戴口罩、避免外出、勤洗臉、口服抗過敏藥物等等,但是人們不可能不出門,即使戴口罩也不能完全防止過敏,勤洗臉能洗去皮膚油脂膜,皮膚角質層薄了更容易過敏。
為此,特給大家?guī)c建議:遠離過敏原,查找及篩查自己的過敏原,盡量避免接觸或少接觸過敏原;注意飲食有節(jié),起居有常,保持心情舒暢,增加自身免疫功能;注意面部及暴露部位做好防護,面部皮膚容易過敏的患者建議少用潔面及護膚用品,尤其清潔類及面膜,可以選擇基礎保濕劑,面部及暴露部位一定要注意物理防曬,同時擦隔離及防曬用品,佩戴墨鏡及帽子。一旦出現(xiàn)過敏,建議及時到醫(yī)院就診,咨詢醫(yī)生,可以做脫敏治療,預防過敏發(fā)展及減輕癥狀。
假期出游預防暈車
您不妨這么辦
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到處一片生機勃勃。趁著“五一”小長假,很多人選擇外出旅游。但是,暈車、暈船、暈機著實困擾著不少人。為什么有人乘車、乘船甚至乘坐飛機等會發(fā)生眩暈?
專家解析:從醫(yī)學上說,暈車、暈船和暈機統(tǒng)稱為暈動病,由于暴露于主、客觀運動狀態(tài)下,受不適宜的運動環(huán)境或運動環(huán)境中的不習慣因素刺激所致的一類疾病。它是指乘坐交通工具時,人體內耳前庭平衡感受器受到過度運動刺激,前庭器官產生過量生物電,影響神經中樞而出現(xiàn)的出冷汗、惡心、嘔吐、頭暈等癥狀群。
內耳前庭器是人體平衡感受器官,可感受各種特定運動狀態(tài)的刺激。當我們乘坐的交通工具發(fā)生旋轉或轉彎時,或汽車啟動、加減速剎車、船舶晃動、顛簸,電梯和飛機升降時,運動刺激被感受到。每個人對這些刺激的強度和時間的耐受性有一定的限度,這個限度就是致暈閾值,在一定限度和時間內人們不會產生不良反應,如果刺激超過了這個限度,就會出現(xiàn)運動病癥狀。
暈車的人怎么緩解,有什么妙招呢?首先,乘車、船、飛機前不要吃得太飽,不要吃油膩食物,提早吃一些易消化的食物。其次,乘車、船、飛機選擇前排通風良好的座位,雙目遠眺,面向前方,或者閉目不要看窗外一閃而過的東西,使視覺固定于穩(wěn)定不動的環(huán)境或某一目標上,也可預防暈車發(fā)生。再有,可采用運動訓練,給予一定量的定向信息沖突的刺激,例如旋轉、晃蕩運動,增強適應能力,降低敏感性。此外,保持愉快情緒,心平氣和,心理暗示不會暈車,聽聽音樂,與人聊天等,也有一定的作用。
騎自行車郊游
調整坐墊減少膝關節(jié)疼痛
最近經常在街邊看到一排排的自行車,這就是最近火爆的共享單車。下載APP,找到相應自行車,用手機一掃碼,開鎖騎行,自由馳騁,多時尚多拉風呀!這些共享單車解決了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但也有人疑惑,為啥騎車時,膝關節(jié)會疼呢?
專家解析:“套用一句歌詞,這都是‘坐墊’惹的禍!”在城市中,路面大多是水平的,除了上下立交橋以外,正確的騎行,膝關節(jié)的壓力是均勻且很小的,只要不超出自身體力的范圍,騎車一般不會導致膝關節(jié)疼痛。
但如果坐墊位置過低,騎車運動時膝關節(jié)屈曲活動增加,導致髕骨收緊,髕骨緊貼股骨滑車,這時髕骨和股骨之間的壓力增大,再騎車時膝關節(jié)反復運動,兩個骨頭相互摩擦,就會引起膝關節(jié)疼痛了。
這里有個小公式,大家可以自己計算一下:跨下長×0.885=坐墊高度(中軸中心至坐墊),大家可以依自己的騎乘感覺進行微調,估算出的高度是腳踩踏到底時,大腿一般都保持在80%伸直的狀況。也就是說,當你坐在車座上,腳跟伸直剛好踩到腳踏上,騎車用腳掌,這個高度是最合適的。
此外,特別提醒,運動前一定要熱身,伸展肌肉。因為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樣,很有彈性,溫度越高,肌肉越軟,就容易被拉松;如果僵硬,則容易受傷。
外出爬山
避免膝關節(jié)軟骨過度磨損
爬山時,膝關節(jié)所承受的壓力比走路高出3-4倍,對于有膝關節(jié)疾病的中老年人,過度的爬山和上樓等運動會引起膝關節(jié)軟骨過度磨損,容易誘發(fā)關節(jié)炎等骨病。”因此出行游玩,一定要選對游玩方式。
專家解析:四類人的關節(jié)最易受損,經常爬山、爬樓梯、背負重物、負重鍛煉的人,膝關節(jié)會因承受過度負荷而受損;
長期缺乏鍛煉、突然增大運動量的人群,這容易造成肌肉拉傷,關節(jié)磨損;
肥胖和超重人群,由于人類從爬行進化到直立行走,下肢負重更多,肥胖勢必增加關節(jié)負重。尤其是中年婦女一般臀圍較寬,使股四頭肌作用力方向外偏,易形成向外的拉力,加速膝關節(jié)的磨損和退化;
年輕白領,夏天常坐空調房,如果穿短褲、短裙等,膝蓋暴露在低溫中不利于血液循環(huán),養(yǎng)分難以到達軟骨。女白領長期穿高跟鞋,也會加快膝關節(jié)軟骨磨損的速度。研究顯示,穿高跟鞋會使膝關節(jié)負擔增加22%。
最后溫馨提示:中老年人、經常負重勞動者、白領等人群一定要引起重視,上下樓梯時動作宜緩慢。高危人群可以通過簡單方式測自身關節(jié)情況,如長期出現(xiàn)彈響并且伴隨著疼痛,就需及時到醫(yī)院就診。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喜歡通過爬山或爬樓梯來鍛煉身體,但這樣做的前提是,膝關節(jié)未出現(xiàn)損傷。如果已出現(xiàn)損傷,則應該選擇游泳、散步等對膝關節(jié)損傷小的活動。
外出郊游
被它“叮上”很危險!
又到了蜱蟲活躍的季節(jié),蜱蟲叮咬人時會散發(fā)一種麻醉物質,再將頭埋在人的皮膚內吸血,同時還會分泌出一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專家提醒,被蜱蟲叮咬,要用科學的方法及時處理,以免造成大問題。
1.發(fā)現(xiàn)被蜱蟲叮咬后,切勿自行取出,應及時到醫(yī)院處理。醫(yī)生會先在傷口周圍消毒,再在傷口上打麻藥,等蜱蟲完全麻醉后再用捻子輕輕將其夾出。
如果不能及時到醫(yī)院處理,可用氯仿、乙醚、煤油或松節(jié)油涂在蜱蟲頭部,待蜱蟲自然從皮膚上落下。在以上東西都沒有的情況下,可用香煙熏烤蜱蟲,待它自動退出皮膚,再將它掃落。
2.發(fā)現(xiàn)停留在皮膚上的蜱蟲時,蜱蟲已將頭鉆入皮膚內,它的頭有倒勾,會越拉越緊,因此切勿用力撕拉,以防撕傷組織或將蜱蟲口器折斷,使其留在皮膚內繼續(xù)感染。
3.被蜱蟲叮咬后,也不能立刻將蜱蟲打死,否則受到的毒素感染更嚴重。
4.出現(xiàn)全身中毒癥狀時,可給予抗組胺藥和皮質激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