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養(yǎng)生
小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jié)氣,是干支歷子月的結束以及丑月的起始,時間是在公歷1月5-7日之間,它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jié)氣。此時正值“三九”前后,小寒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民諺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動”、“小寒大寒,冷成冰團”之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時冷氣積久而寒,是天氣寒冷但還沒有到極點的意思。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xiāng),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
飲食養(yǎng)生
《飲膳正要》:“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小寒節(jié)氣的到來標志著氣候進入到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此時也正是陰邪偏盛的時候。從飲食角度來講宜多食一些溫熱性的食物以溫陽祛寒,抵御寒冷天氣對人體的侵襲。如羊肉、雞肉、魚肉、核桃仁、大棗、桂圓肉、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但對于不同體質的人群而言,食補亦應根據陰陽氣血之盛衰,同時結合食物之性味來搭配選擇,氣虛者應選用補氣食品,血虛者應選用補血食品,陰虛者應選用滋陰食品,陽虛者應選用助陽食品。若反之,則為賊害。如陽虛者進補大量滋陰食品,反傷其陽氣;陰虛者食入助陽之品,反耗傷其陰;同時,對于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起居調養(yǎng)
《黃帝內經》曰:“冬三月,此為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ズ蜏兀瑹o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yǎng)藏之道也。”小寒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為寒冷的節(jié)氣之一,日常起居應避免長時間待在寒冷的環(huán)境中,防止陽氣耗散。冬令開始,陽氣潛藏,陰氣漸盛,白晝縮短,夜晚延長,故應提倡早睡晚起,早睡以養(yǎng)人體之陽氣,晚起以養(yǎng)人體之陰氣,使機體陰陽趨于平衡協(xié)調狀態(tài)?!饵S帝內經》:“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祖國醫(yī)學認為“天人相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自然萬物之規(guī)律,故冬令攝生尤應注意養(yǎng)“藏”,勿擾乎陽,注意御寒保暖,添衣加背,外出時要注意頭部、手部、足部等外露部位的保暖,預防凍瘡發(fā)生。
情志調養(yǎng)
《黃帝內經》:“冬三月,此為閉藏……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季時節(jié),萬物潛藏,人體亦順應自然之氣候變化而適應,保證冬令陽氣伏藏的正常生理不受干擾。祖國醫(yī)學認為“腎為水火之臟”,主水、藏精,在志為驚恐,與冬季相應?!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篇載:“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而“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主火、藏神,心腎二臟,水火相濟,相互交感,則心靜神寧。故小寒之時,應養(yǎng)精蓄銳,避免外界刺激,使人體之身心狀態(tài)處于一種“恬淡虛無、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之象,以達“無擾乎陽”之目的,以利新春之陽氣萌生。
運動調養(yǎng)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毙『畷r節(jié),氣候凜冽,此時之運動應根據外界氣候特點決定運動形式,應以低強度、低消耗的運動為主,如太極拳、步行、慢跑、踢毽子、保健操及室內運動等運動方式使肢體微溫、暢通血脈,從而達到固護陽氣的目的。運動時應注意避免大汗淋漓,以免損傷陽氣、耗散陰津。每次運動前一定要做好熱身運動,否則由于外界氣溫較低,血管、肌肉等受到寒冷刺激后會收縮、痙攣,導致血液流動減慢、四肢肌肉張力增高、韌帶彈性及關節(jié)靈活度減退,很容易誘發(fā)運動損傷。鍛煉時間最好以下午為宜,因為早晨、上午外界氣溫偏低,更容易造成動脈血管痙攣或血栓形成,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小寒起居·多睡一小時
小寒進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自然界中的陽氣處于一種封藏的狀態(tài),人也要符合自然的規(guī)律,不要擾動陽氣,盡量早睡晚起,以待陽光。尤其是冬屬陰,晝短夜長,陽氣不足,人容易生病,每天多睡一小時,對人體健康十分有益。
平時就手腳冰冷的人,小雪時節(jié)可能會覺得更冰冷。在寒冷時,如果只是穿得很暖而不戴帽子,體熱會迅速從頭部散去。所以說,平時怕冷的人,外出最好帶一頂帽子,即使是單帽也有很好的御寒效果。另外,很多人認為衣服穿得越厚越暖和,其實不然,因為衣服的保暖性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衣服太厚且緊貼身體,空氣層厚度為零,反而保暖性降低。因此著衣應選用分量輕、蓬松、保暖性強的羊毛、絲棉、羽絨等制品。
小寒時節(jié)是冬季進補的最佳時節(jié),但進補不要冒進,需要給腸胃一個適應的過程,所以要做好“引補”。什么是“引補”呢?就是先把脾胃功能調好,這樣才可以避免因進補不耐受而對身體造成傷害。引補的方法也很簡單,平時可吃些健脾開胃的藥物,如黨參、太子參、炒意苡仁、山藥、蓮子、砂仁等調整脾胃功能。再根據自身的健康條件,適當服食一些精肉如牛肉、羊肉、雞肉以及人參、蜂王漿、牛奶、雞蛋、豆?jié){、紅棗、桂圓肉等進補。若進補后無明顯的腸胃不適癥狀,則引補成功。
《四時調攝箋》里說:“冬月腎水味咸,恐水克火,故宜養(yǎng)心?!币馑际钦f,若咸味吃多了,就會使本來就偏亢的腎水更亢,從而使心陽的力量減弱。所以,小寒節(jié)氣應少食咸味、多食苦味,以助心陽,這樣就能抵御過亢的腎水,適合的食物包括芹菜、萵筍、生菜、橘子等。
曬太陽是很好的生陽方法,不僅可以驅走寒氣,還能預防骨質疏松,減少抑郁。曬太陽時,建議掌心張開朝向太陽,配合散步或深呼吸,時長控制在半小時到一小時。由于夜里的陰冷很容易傷人,所以大家在小寒節(jié)氣要盡量避免夜里出行,如果非要出門的話,出門之前喝點熱湯。并在臨睡前用熱水泡泡腳或者加點艾葉,濕氣重的可以加點花椒,先煮再泡,助陽效果會更好。
小寒養(yǎng)生,人應順從自然規(guī)律進行冬藏,可以通過適當減少劇烈運動,避免大汗淋漓的形式來藏,也可以通過早睡來潛藏陽氣。而嚴冬之時適當減少房事次數(shù),也是養(yǎng)藏腎精的一種方式。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藏神”,降低欲望,勿爭強好勝,避免過度亢奮,努力不懈,順時而為。?此外,中醫(yī)認為,動則生陽。平時大家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健走、跳繩、做操等運動以助生陽氣。需要注意的是,運動前要進行充分熱身,從低強度慢慢開始。運動后不要立刻休息,慢慢減少運動強度。對于一些體質偏弱或者年齡較大的人來說,可進行室外散步。
]]>小寒的特點是天漸寒,尚未大冷。隆冬“三九”也基本上處于本節(jié)氣內,因此有“小寒勝大寒”之說。
小寒起居驅寒強腎扶陽
防寒
“寒性凝滯,寒性收引”。中醫(yī)認為,天氣寒冷,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小寒時節(jié),保暖是第一要務。
暖頭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時節(jié),尤其要注意頭部保暖,外出記得帶帽。因為頭部是人體的神經中樞所在,并且頭為諸陽之會,所有的陽經都上達于頭部。對于耐寒能力比較差的人群來說,當冷空氣來臨的時候,不管在室內還是在室外,最重要的是要“暖頭”。小寒節(jié)氣,如果外出要戴上保暖的帽子、圍巾,并避免頂風行走。另外,睡覺時注意稍微關上門窗,避免頭部被冷風吹到,但是不建議蒙頭睡覺。
暖手腳
“嚴寒從腳起”,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循環(huán)較差,故易受寒。腳部保暖對于暖身防病意義重大。腳部保暖除了穿厚實的鞋襪,還可以用中藥材放于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后用5分鐘揉搓足心涌泉穴,能有很好的驅寒的作用。另外雙手也處于肢體末梢,也是寒冷容易侵襲的對象。外出時一定要戴手套保暖,在家洗碗洗衣服時最好也能戴上橡膠手套。另外,每天晚上睡前用熱水泡腳也可助血液循環(huán)而暖腳強身。
暖腹
眾所周知,肺、心臟、脾胃等重要器官處于胸腹部,萬一受寒,即易引發(fā)相應器官的疾病。對于女性來說,腹部受寒還可能影響到生育健康,發(fā)生痛經、不孕等情況。腹部保暖可以減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瀉等疾病,膝關節(jié)保暖也很重要,不宜為了追求美觀而過多暴露膝關節(jié)。小寒時氣,要注意加件衣,即使在溫暖的室內最好也能穿件外套或馬甲。夜間休息要蓋好被子,起夜時披件衣服,保護腹部不受寒。
運動固腎扶陽
生命在于運動,民諺亦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边@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善于養(yǎng)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以取得養(yǎng)肝補腎,舒筋活絡,暢通氣脈、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比如瑜伽、太極拳、散步、慢跑、跳繩、踢毽、打球、做操、練拳舞劍等,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在冬季鍛煉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
冬天經常叩齒,有益腎、堅腎之功;腎之經脈起于足部,足心涌泉穴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熱水泡腳,并按揉腳心;冬天人處于陰盛陽衰狀態(tài),宜進行日光浴,以助腎中陽氣升發(fā);注意背部保暖,著件棉或毛背心,以保腎陽。
在小寒節(jié)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中醫(y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從而導致血淤,淤則怪病生。氣血瘀堵不通,身體會出現(xiàn)面部色斑、黑眼圈、掉頭發(fā)、便秘、小肚腩、肥胖、皮膚黏膜有瘀斑、身體疼痛、月經不調等癥狀。
三招活血化瘀
八段錦
長期練習八段錦,可刺激肝經系統(tǒng),使肝血充足,活血化瘀,對于長期靜坐、氣血瘀滯者尤其適用。
搓兩肋
這個動作可以疏肝理氣、排解不良情緒,有助于全身氣血循環(huán)通暢,尤其適合壓力大、情緒不佳的人。晨起、睡前搓三分鐘,還能改善乳腺增生。把兩只手搓熱,然后搓兩脅肋部。盡量從腋下開始搓到小腹兩側。手要搓熱,動作要不緩不急,不要太用力。搓完會感覺溫暖舒服。
抓帶脈
帶脈和肚臍平齊,像一條帶子纏在腰間,是奇經八脈之一,是人體唯一橫向的經脈,起總束諸脈的作用,帶脈不通,全身經絡都受影響。每天抓抓帶脈,不但可以疏通腰腹的氣血,還有助于排出宿便、排毒、減肥、調白帶,可謂是一舉多得。
捏住腰兩側的肉肉,用力向兩外側拉開,再松手。反復200次。如果一開始做不了那么多,可以先從50次開始,循序漸進。雖然《黃帝內經》記載秋冬養(yǎng)生重在養(yǎng)陰,但不可一概而論,要根據自身素質來確定,讓身體達到陰陽中和的狀態(tài)才是最重要的。此外,今年下半年為少陰君火,是燥冬。小寒又是陽氣生長的階段,柔弱而稚嫩,要注意固守陽氣。
小寒飲食以溫補為宜
民諺有“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之說,說明冬季進補的重要性。小寒飲食應以溫補為主,尤其要重視“補腎防寒”。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主生長、發(fā)育和生殖。腎虛是引起臟腑功能失調,產生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小寒節(jié)氣補腎可提高人體生命原動力,幫助機體適應嚴冬氣候的變化。在冬令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其它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藥膳進補可選:
素炒三絲
[配料]干冬菇1.5兩,青椒2個,胡蘿卜1根,植物油、白糖、黃酒、味精、鹽、水淀粉、鮮湯麻油適量。
[做法]冬菇水發(fā)洗凈,擠干水分,切成細條,胡蘿卜、青椒洗凈切絲。鍋內放油燒熱,將三絲入鍋煸炒后,放黃酒、糖、再煸炒,然后加鮮湯、鹽,待湯燒開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盛入盤內即可。
[功效]健脾化滯,潤燥。
飲食禁忌:患有頑固性皮膚瘙癢癥者忌食香菇。
絲瓜西紅柿粥
[配料]絲瓜500克,西紅柿3個,粳米100克,姜末、鹽、味精適量。
[做法]絲瓜洗凈去皮,切小片西紅柿洗凈切小塊備用。粳米洗凈放入鍋內,倒入適量清水置火上煮沸,改文火煮至八成熟,放入絲瓜、蔥姜末、鹽煮至粥熟,放西紅柿、味精稍燉即成
[功效]清熱,化痰止咳,生津除煩。(患有痤瘡的人可長期食用)
唐代名醫(yī)孫思邈指出:“安生之本,必資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故食能排邪而安臟腑”,說明飲食物對人體的作用。小寒節(jié)氣雖已數(shù)九寒天,人們大補特補無可非議,但進補當中不可無章無法,應本著“因人施膳”的原則,了解飲食宜忌的含義。元代《飲食須知》強調:“飲食,以養(yǎng)生,而不知物性有相宜相忌,縱然雜進,輕則五內不和,重則立興禍患?!彼蕴嵝阎T位在進補時不要被 “五味之所傷”,青年人更應根據自身情況有選擇地進補。
小寒宜靜神少慮,調養(yǎng)心腎
中醫(yī)認為,腎主水,藏精,在志為驚與恐,與冬令之氣相應?!端貑?六節(jié)臟象論》曰:“腎者主蟄,封藏之本,精之處也?!毙闹骰?,藏神,只有水火相濟,心腎相交,方可神清心寧。因此,在小寒之時,應調養(yǎng)心腎,以保精養(yǎng)神?!端貑?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本褪且藗儽苊飧鞣N不良的干擾刺激,處于“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狀態(tài),方可使心神安靜自如,含而不露,秘而不宣,給人以愉悅之美。
小寒坐功,具體方法:每天一~ 五時之間,盤坐,左手按住膝部,手指朝外,右手挽住左肘關節(jié),并用力向右拉,左肘用力向左力爭,相持數(shù)秒鐘,左右名十五次。然后,叩齒、咽津、吐納,方法同前??烧{:腕肘風濕熱毒,女子小腹腫,男子阓疝,遺尿,睪丸腫痛,轉筋,陰縮,洞泄,喘咳,善恐等。
小寒時節(jié)寒風凜冽,陰雪紛紛,易擾亂人體陽氣,使人萎靡不振?,F(xiàn)代醫(yī)學研究表明,冬天日照減少,易引發(fā)抑郁癥,使人情緒低落,郁郁寡歡,懶得動彈。為了避免以上情況,在陽光較好的時候,我們盡量到外面多曬太陽,多參加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并注意動靜結合。動可健身,靜可養(yǎng)神,體健神旺,可一掃暮氣,振奮精神。
]]>冬日萬物斂藏,養(yǎng)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jié),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jié)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yǎng)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yǎng)腎防寒”。雖然此時節(jié)是“進補”的最佳時期,但進補并非吃大量的滋補品就可以了,一定要有的放矢。
俗語說“冬練三九”,小寒節(jié)氣正處于“三九”天,“三九”天是指冬至節(jié)氣開始數(shù)九,九天為一周期,其中第10天至第18天稱作“二九”,第19天至第27天稱為“三九”,以此類推。小寒節(jié)氣正處在“二九”“三九”期間,可以說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也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節(jié)。
衣:小寒注意三暖:暖頭、暖足、暖背
暖頭:“冬天戴棉帽、如同穿棉襖”,人的頭部是平衡整個身體熱量的最主要部位。小寒節(jié)氣處于三九的前后,此時,身體處于適應寒冷天氣階段,若頭部受寒,極易引起感冒。
暖足:冬季時,大多數(shù)人的腳部溫度偏低。腳底有很多穴位,受涼后會引起人體上呼吸道毛細血管收縮,血液循環(huán)慢,抵抗力下降,極易誘發(fā)感冒、心腦血管病、氣管炎等。
暖背:背部是人體的重要部位,背部保暖不當,風寒邪氣極易入侵,耗損陽氣而致病,或者舊病復發(fā)加重。
食:“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
在小寒節(jié)氣,應該滋養(yǎng)陽氣、收藏精微物質,使臟腑功能得到補充,但在進補的過程中,注意合理進補,切勿貪戀油膩、辛辣的食品。
冬季滋補得當,可達到補氣、補血、補陰、補陽等效果。
補氣:氣虛體質
氣血虛弱的主要表現(xiàn)是運動后冒虛汗、精神疲乏,紅參、紅棗、白術、北芪、淮山和五味子等可以補氣。
補血:血虛體質
其主要癥狀是頭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黃、嘴唇蒼白、婦人月經量少且色淡等,建議服食當歸、熟地、白芍、阿膠和首烏等。
補陰:陰虛體質
陰虛體質者的主要癥狀是夜間盜汗午后低熱、兩頰潮紅、手足心熱、婦人白帶增多,建議服食冬蟲夏草、白參、沙參、天冬、鱉甲、龜板、白木耳等。
補陽:陽虛體質
陽虛體質者有手足冰涼、怕冷、腰酸等癥狀,建議服食鹿茸、杜仲、肉蓯蓉、巴戟等。
?。号菽_可補腎通經
冬季泡腳有助于驅寒保暖。科學泡腳還能祛病強身、補腎、通經絡。
泡腳時間以30~45分鐘為宜,每天或隔天泡1次即可。泡腳的水溫一般以38℃~43℃為宜。足浴時水深通常要淹過踝部,且要時常搓動。
此外,泡腳會刺激足部的穴位、反射區(qū)和經絡,對治療很多的疾病有很好的輔助作用,體寒者,通過泡腳,可加速體內排寒。
行:小寒鍛煉:陽光下運動身體棒
俗話說,“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天懶一懶,多喝藥一碗”的說法,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慢跑、跳繩、踢毽都有利于提高身體素質。
]]>小寒防病
小寒天氣寒冷,本就容易誘發(fā)各種疾病,老年人身體機能衰退、抵抗力較差,同時多患有一些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因此更要注重養(yǎng)生防病。那老年人該防哪些病呢?
1.防中風
中風被專家稱為“冬季神經科的流行病”,而且極易復發(fā),不少中老年人或者中風患者都易在冬季發(fā)病。這是因為冬季寒冷,氣溫底下容易刺激血管收縮。所謂“血遇寒則凝”,血液循環(huán)不良會加重左心室和腦部負擔,引起血壓升高,促進血栓形成,導致中風發(fā)生。
中風這一疾病發(fā)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殘率高,故老年人在冬季要做好中風的預防工作。高血壓、糖尿病等原發(fā)病極易引發(fā)中風,所以防中風首要是防這類疾病。若本身是高血壓或糖尿病患者,要關切自己血壓、血糖的變化。其次,是要注意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戒酒。由于男性多好煙酒,使得男性的復發(fā)率也相對比女性高。最后,要注意并及時發(fā)現(xiàn)一些先兆癥狀,如突發(fā)眩暈、劇烈頭痛、肢體麻木等,遇此癥狀應速送醫(yī)院診療。
2.防胃病
人體受到寒冷刺激,血液中的組織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腸發(fā)生痙攣性收縮,機體抗病力及適應性也隨之降低。因此,有胃病歷史的老年人就容易發(fā)作,出現(xiàn)胃痛甚至胃出血等一些嚴重癥狀。
冬天老人防胃病首要做的是為胃腸保暖。外要穿保暖衣物,內要注意戒生冷油炸的食物和冷飲,也不要空腹喝牛奶或酸奶。在飲食上,多吃溫熱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定時定量。還應戒除煙酒。在起居上,要按時休息,不要熬夜。適量進行體育鍛煉,改善胃腸血液循環(huán),促進新陳代謝,減少胃病發(fā)病機會。
3.防感冒
感冒是老年人冬季常見的多發(fā)病之一,皆因呼吸系統(tǒng)疾病極容易受天氣變化影響。低溫使得呼吸的局部溫度很低,毛細血管收縮,氣管排出細菌的功能減弱。干燥的空氣也會令呼吸道黏膜彈性減少,免疫力下降,排泄異物的功能減退,導致細菌及病毒在呼吸道生長。
感冒由于較常見,容易被老年人忽視,認為不是大毛病。實際上若治療不及時,容易誘發(fā)肺炎、哮喘及慢性支氣管炎等并發(fā)癥。
冬季預防感冒,關鍵在增強自身免疫力。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被,要注意室內空氣流通,清晨以及夜晚回到家都要適當開窗通風,但要注意不要站在風口。此外,也要控制在戶外活動的時間。
小寒運動
“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這樣的說法我們常常會聽說,冬季尤其是小寒節(jié)氣,更是要注重體育鍛煉。在陽光下的適當體育鍛煉,能強身健體、增強御寒能力。
不同的人群進行體育鍛煉時也應注意適當?shù)姆椒?。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tài)平和,增添樂趣。
1.跳繩
小寒節(jié)氣運動養(yǎng)生可以多跳繩。跳繩是一項經濟、有用的健身行為。持續(xù)跳繩半小時所耗損的熱量與游泳大抵相同,很適合在冬季進行。跳繩前后可原地踏步,使?jié)M身肌肉伸展,能有助于跳前熱身,跳后降溫。天天可跳2-3次,每次10-15分鐘。
2.慢跑
德國運動醫(yī)學及預防協(xié)會證實,即使在天氣寒冷、溫度較低的冬季,戶外慢跑仍對身體有許多益處。這是因為慢跑有助于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tǒng),從而降低患感冒的風險。冬季跑步最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
小寒飲食
小寒吃什么?冬季進補是民間的習俗,尤其是小寒節(jié)氣進補無可厚非。但是小寒進補不能亂補,合理進補才能及時補充氣血、防寒保暖。小寒進補以溫補為宜,不妨多食牛羊肉、雞肉、魚肉、豆制品等高蛋白食物,可有效預防寒冷。
小寒節(jié)氣也可以多喝暖身滋補粥,下面兩款養(yǎng)生粥是最佳選擇:
1.核桃粥
取核桃仁50克、搗碎,與粳米100克煮粥食,可溫補精髓。核桃仁熱量高,含豐富的亞油酸,有補腦養(yǎng)血、養(yǎng)胃健脾、補腎壯腰之功效,適合腎虛畏寒、腰膝酸軟無力者食用。還可輔助治療慢性胃炎及慢性結腸炎。
2.人參粥
取人參3克,置砂鍋內,加水文火慢煮20分鐘,再加粳米100克煮至粥稠,放入適量蜂蜜或冰糖調味服食。適合于病后體虛,或畏寒食滯、便溏泄瀉的老年人食用。經常食用人參粥,對心肌營養(yǎng)不良、冠狀動脈硬化及心絞痛、心律失常等癥患者有良好的防治作用。
]]>節(jié)氣由來
小寒是十二月節(jié),“寒”字下面兩點是冰,《說文》釋寒為凍,此時還未寒至極,至極是大寒。白日隱寒樹,野色籠寒霧,這寒氣其實是陽氣上升,逼迫陰氣所為。此時舊歲近暮,新歲即將登場,寒冷鴻飛疾,堅毅的鴻雁已先開始啟程北飛了。故小寒與大寒、小暑、大暑及處暑一樣,都是表示氣溫冷暖變化的節(jié)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二月節(jié),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毙『囊馑际翘鞖庖呀浐芾?,中國大部分地區(qū)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標志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鄉(xiāng)
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小寒之日“雁北鄉(xiāng)”,這個“鄉(xiāng)”是趨向,北飛雁已經感知到陽氣,是為先導。
二候鵲始巢
小寒后五日“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喜鵲噪枝準備繁殖后代了。
三候雉始雊
再五日“雉始雊”。雉是野雞,陽鳥,雊(gòu),求偶鳴聲,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這時,早醒的雉鳩就開始求偶了,早春已經臨近。
小寒習俗
吃黃芽菜
據《津門雜記》記載,舊時天津地區(qū)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它是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6厘米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
臘八粥
“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堆嗑q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去皮棗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p>
小寒養(yǎng)生
衣丨頭背足是保暖的重中之重
頭為諸陽之會,體內陽氣易從頭部散掉,故而冬季若不重視頭部保暖,則易引發(fā)感冒、頭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經痛等。因此,冬日建議選戴一頂合適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部保暖不好,則風寒極易從背部經絡上的諸多穴位侵入人體,損傷陽氣,使陰陽平衡受到破壞,誘發(fā)許多疾病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及舊病復發(fā)。因此,建議在冬季里加穿一件貼身的棉背心或毛背心以加強背部保暖。
俗語說“寒從腳下起”。雙腳是運行氣血、聯(lián)絡臟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經絡的重要起始部位。因此,冬季可以多按涌泉穴,平時也可以多走動和泡腳以促進腳部血液循環(huán)。
食丨多食溫補食物滋補身體
寒為陰邪,最寒冷的節(jié)氣亦是陰邪最盛的時期,故飲食,要特別注意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日常食物中屬于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肉桂、花椒等;屬于溫性的食物有糯米、高粱米、刀豆、韭菜、茴香、香菜、薺菜、蘆筍、芥菜、南瓜、生姜、蔥、大蒜、杏子、桃子、大棗、桂圓、栗子、核桃仁、杏仁、羊肉、火腿、雞肉、、蝦、海參、等。
住丨防止低溫冷輻射
所謂冷輻射就是低溫輻射,冬季物體溫度低,人體靠近它時,往往會有冷風颼颼的感覺,這種寒冷的感覺就是冷輻射造成的。為了防止冷輻射侵襲,我們要遠離過冷的墻壁或是其他物體,睡覺時至少要離開墻壁50厘米以上。
行丨適量運動 重在熱身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边@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打太極。慢走等。中醫(y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小寒詩詞
《浣溪沙》?宋 舒亶
燕外青樓已禁煙。小寒猶自薄勝綿。
畫橋紅日下秋千。惟有樽前芳意在,
應須沈醉倒花前。綠窗還是五更天。
《竇園醉中前后五絕句》?宋 陳與義
東風吹雨小寒生,楊柳飛花亂晚晴。
客子從今無可恨,竇家園里有鶯聲。
]]>小寒養(yǎng)生寶典
1、飲食:補氣養(yǎng)血
小寒節(jié)氣后養(yǎng)腎陽仍要合理進補,及時補充氣血津液,抵御嚴寒侵襲,又能使來年少生疾病。小寒進補時應食補、藥補相結合,以溫補為宜。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常選擇羊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水果有杏子、桃子、大棗、桂圓、荔枝、木瓜、櫻桃、山楂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
2、起居:內外保暖
小寒時節(jié),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處于高發(fā)期,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天氣寒冷。此時容易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3、防?。簢婪姥懿『惋L濕病
人在吸入冷空氣后會引起毛細血管收縮,周圍血管阻力隨之增大,血壓逐漸升高,進而特別容易誘發(fā)心腦血管疾病。對于往年,人們只要重視寒邪就行,而今年冬季特別寒冷,面對天氣的顯著變化,人們不僅要重視寒邪,還應該重視濕邪。
4、驅寒:中藥泡腳
中醫(yī)認為,“血遇寒則凝”,所以小寒養(yǎng)生做好驅寒非常重要。很多人在這個時候最明顯的感覺就是腳涼,即所謂寒從腳下起。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用中藥泡腳,可以用當歸、紅花、雞血藤等中藥材放于鍋中,煮成水,每天倒入溫水中泡腳使用。泡腳之后可以用5分鐘揉搓足心涌泉穴,可以收到較好的驅寒效果,還可以促進睡眠。
5、運動:提高耐寒能力
小寒節(jié)氣正處于“二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
尤其對于未成年人,適當?shù)膽敉怏w育鍛煉對提高其耐寒力和免疫力都非常有幫助。小寒鍛煉,無論小孩、中老年人還是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擅恐軈⒓?~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日常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
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食譜
1、當歸生姜羊肉湯
材料:當歸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黃酒、調料適量。
做法:將羊肉洗凈,切為碎塊,加入當歸、生姜、黃酒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溫中補血、祛寒強身,適用于神疲乏力、面色蒼白、畏寒肢冷等血虛及陽虛的人群。
2、首烏煲雞蛋
材料:雞蛋2個,何首烏30克,山楂15克,陳皮6克,醬油、八角、精鹽、白糖、山姜片各適量。
做法:將雞蛋、醬油、精鹽、八角、白糖、生姜片一并投入砂鍋中,文火煮沸20分鐘,取出雞蛋,浸泡于冷水中,剝去蛋殼,再將去殼的雞蛋放入砂鍋中,煮沸約15分鐘,除藥渣即成。
功效:健脾益腎,益氣養(yǎng)血,適用于腸燥便秘、須發(fā)早白、腰膝酸軟等人群。
3、胡桃仁餅
材料:胡桃仁(或核桃仁)50克,面粉250克,白糖少許。
做法:將胡桃仁打為碎末,與面粉混合在一起,加水適量,攪拌均勻,烙為薄餅食用。
功效:補腎御寒、潤腸通便,適用于腎虛腰痛腿軟、畏寒怕冷、大便干結等肺腎兩虛的人群。
4、遠志棗仁粥
材料:遠志10克,酸棗仁10克,粳米50克。
做法:將遠志、棗仁、粳米洗凈。粳米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然后放入遠志、棗仁,小火煮至米爛粥稠即成。
功效:補益肝腎,養(yǎng)血安神。
]]>小寒有三候
[一候:雁北鄉(xiāng)]古人認為候鳥中大雁是順陰陽而遷移的,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
[二候:鵲始巢]此時北方到處可見到喜鵲,并且它們因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
[三候:雉始鴝]“鴝”為鳴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時會感陽氣的生長而鳴叫。
一、小寒時節(jié)各地有哪些習俗
天津吃黃芽菜
天津地區(qū)舊時有小寒吃黃芽菜的習俗。黃芽菜是天津特產,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將白菜割去莖葉,只留菜心,離地二寸左右,以糞肥覆蓋,勿透氣,半月后取食,脆嫩無比,彌補冬日蔬菜的匱乏。而現(xiàn)代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蔬菜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過去那樣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擔憂。
九九消寒,每天一筆
從元代就已開始,從皇宮到民間都時興的“九九消寒圖”,有銅錢形、梅花形、文字形、葫蘆形等多種。一般這么玩:冬至之后,貼梅花一枝于窗間,佳人梳妝之時,每天用胭脂涂滿一圈,等到八十一圈都涂滿,原本雪白的梅花盡皆化身杏花,窗外已春回大地。小寒節(jié)氣正值三九嚴寒,所以“畫圖數(shù)九”的民俗與小寒節(jié)氣有著密切聯(lián)系。數(shù)九計數(shù),書法描紅,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種不錯的消遣怡情的養(yǎng)生方法。
臘八喝粥,各地不同
飲食上“小寒”節(jié)氣中有一個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臘八粥”。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才算熬好了。
熬制膏方,南京吃菜飯
到了小寒時節(jié),也是老中醫(yī)和中藥房最忙的時候,一般入冬時熬制的膏方都吃得差不多了。到了此時,有的人家會再熬制一點,吃到春節(jié)前后。到了小寒,老南京人一般會煮菜飯吃。菜飯的內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腳黃青菜與咸肉片、香腸片或是板鴨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與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鮮可口。其中矮腳黃、香腸、板鴨都是南京的著名特產,可謂是真正的“南京菜飯”,甚至可與臘八粥相媲美。
二、小寒時節(jié)養(yǎng)生提示
冬季的養(yǎng)生重點是“收藏”,到了小寒左右更是要重視“藏”的問題,人體處于嚴寒當中,受到寒冷的刺激,身體需要大量的能量維持正常的工作,只能通過增加產熱和減少散熱來維持體溫,因此適當進補和適當休息就成了這個節(jié)氣的首要任務。
勤曬太陽
冬季天氣寒冷,人體容易產生情緒抑郁、懶散昏睡、昏昏沉沉的情況,而且有些人年復一年地出現(xiàn)這個問題,這是因為寒冷使身體的新陳代謝和生理功能處于抑制和降低的狀態(tài),血液循環(huán)變慢、腦部供血不足造成的。
對待這種冬季特有的抑郁情況,我們可以通過曬太陽來緩解,充足的陽光可以使人獲得精神上的安寧,讓人很快從緊張、激動、焦慮、抑郁情緒中解脫出來,心情得到舒展。更有養(yǎng)生人士認為冬季的陽光可以作為“養(yǎng)生”的重要部分——稱為“光養(yǎng)生”,早晨10:00到下午2:00之間的陽光最好,每次可以曬20—30分鐘。
少吃咸鹽
夏季如果鹽分攝入過多,人體可以通過汗液排出體外,但冬季人體出汗較少,鹽分如果增加就會累積在體內無法排出,這對于血壓血脂過高的人來說是個“大忌”。另外咽炎的誘發(fā)因素多是炎、熱、燥,冬季人體抵抗力弱,更容易反復發(fā)病。如果飯菜中含鹽量太高,會導致唾液分泌減少,有利于各種細菌在上呼吸道存活;高鹽飲食還可能降低黏膜抵抗疾病的能力,使各種細菌、病毒乘機而入,誘發(fā)咽炎。另外,炒貨如瓜子、花生之類也要少吃,這些食物又咸又干,同樣是咽喉的大敵。
預防感冒
小寒時節(jié)很多孩子容易出現(xiàn)發(fā)熱的癥狀,可以用白菜心來熬煮水喝,除了飲用,還可以用白菜水來揉搓鼻孔、揉耳甲腔。白菜水可以幫助身體退熱,平時也可以用白菜水來浸潤鼻孔和耳道,但注意不要把水滴到耳朵里面去,這樣也可以起到預防感冒的作用。另外冬季感冒會出現(xiàn)流黃鼻涕的情況,這說明身體內熱過盛。白菜心水加一些綠豆水,同時飲用對于感冒、發(fā)熱都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睡好子午覺
中醫(yī)古籍《黃帝內經》中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寤”。說明睡眠與醒寤是陰陽交替的結果。子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yǎng)陰,睡眠效果最好,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子時也是經脈運行到肝、膽的時間,養(yǎng)肝的時間應該熟睡。午時(11點~13點)則要小寐,休息30分鐘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過1小時。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提神醒腦、補充精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