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在氣象記錄中雖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間那樣酷冷,但仍處于寒冷時期。按我國的風俗,特別是在農(nóng)村,每到“大寒”人們便開始忙著除舊布新,腌制年肴,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記載:“腌肉雞魚鴨,曰,年肴,煮以迎歲……”人們在經(jīng)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進入了“冬三月”的農(nóng)閑季節(jié),而隨著大寒的到來冬季農(nóng)閑接近尾聲,在準備腌魚、臘肉之時,已經(jīng)隱隱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tài)也應隨著節(jié)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yǎng)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jié)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呂氏春秋·盡數(shù)》提到:“天生陰陽寒暑燥濕,四時之化,萬物之變,莫不為利,莫不為害。圣人察陰陽之宜,辯萬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壽長焉”。就是說順應自然規(guī)律并非被動的適應,而是采取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變化的規(guī)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襲。古有“大寒大寒,防風御寒,早喝人參、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這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的總結,也說明了人們對身體調養(yǎng)的重視,借此之節(jié)氣,重筆女士調養(yǎng)之法。 《素問·上古天論》云:“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發(fā)長;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四七筋骨堅,發(fā)長極,身體盛壯;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發(fā)始墮;六七三陽脈衰于上,面皆焦,發(fā)始白;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苯?jīng)文闡述了女子生長、發(fā)育、衰老的規(guī)律,并認識到腎氣、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與衰退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前人認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點, 如月經(jīng)、妊娠、產(chǎn)育、哺乳都與血的關系十分密切,《校注婦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五臟,灑陳六腑,在男子則化為精,在婦人上為乳汁,下為血?!?。可見女子“以血為本,以血為用”不無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決于肝、脾、腎的功能旺盛,肝為藏血之臟,脾為生血之源,腎為先天之本,元氣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為“月經(jīng)之本”,而精血充足,經(jīng)、孕、產(chǎn)、乳才會正常。婦女的另一特點是情緒易于波動,每遇思、戀、憎、愛、妒、憂情緒往往不能自制?!缎WD人良方》指出:“積想在心,思慮過度,多致勞損。…蓋憂愁思慮則傷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經(jīng)先閉?!粑迮K傷遍則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藥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見,情志因素對婦女的影響極大。這里告戒大家在“經(jīng)前”和“經(jīng)期”都應保持心情舒暢,避免七情過度。否則,會引起臟腑功能失調,氣血運行逆亂,加重“經(jīng)期”不適,導致月經(jīng)失調、閉經(jīng)等癥。另外,月經(jīng)期應適當活動有利于氣血條暢。 更年期的婦女(45~50歲進入更年期)生理機能由旺盛轉為衰退乃至喪失,按中醫(yī)理論,由于腎氣漸衰,沖任二脈虛憊,導致陰陽失調而癥見頭昏耳鳴、心悸失眠、煩躁易怒或抑郁焦慮,月經(jīng)紊亂,烘熱汗出等癥狀,輕重因人而異。如果調攝適當,就能避免或減輕癥狀,縮短反應時間。所以,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生理變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排除緊張恐懼、消極焦慮的心理障礙,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據(jù)自己的性格愛好選擇適當?shù)姆绞解轲B(yǎng)性,保持樂觀情是平安度過更年期的關鍵。這也是歷代醫(yī)家對婦女養(yǎng)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調暢氣機的”的原因。 對婦女養(yǎng)生中飲食調養(yǎng)的重點應放在固護脾腎,調養(yǎng)肝血上。常用的藥膳有: 當歸生姜羊肉湯:(選自《金匱要略》) [配方] 當歸3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 [做法] 當歸、生姜清水洗凈順切大片備用,羊肉剔去筋膜,洗凈切塊,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晾涼備用。砂鍋內放入適量清水,將羊肉下入鍋內,再下當歸和姜片,在武火(大火)上燒沸后,打去浮沫,改用文火(小火)燉1.5小時至羊肉熟爛為止。取出當歸、姜片,喝湯食肉。 [功效] 溫中,補血,散寒。 紅杞田七雞:(選自惠安堂滋補藥膳方) [配料]?枸杞子15克,三七10克,母雞1只,姜20克,蔥30克,紹酒30克,胡椒、味精適量。 [做法] 活雞宰殺后處理干凈,枸杞子洗凈,三七4克研末,6克潤軟切片,生姜切大片,蔥切段備用。雞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撈出淋干水分,然后把枸杞子、三七片、姜片、蔥段塞入雞腹內,把雞放入氣鍋內,注入少量清湯,下胡椒粉、紹酒;再把三七粉撒在雞脯上,蓋好鍋蓋,沸水旺火上籠蒸2小時左右,出鍋時加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 補虛益血。(其性溫和,老年人及久病體虛,月經(jīng)、產(chǎn)后血虛者均可食用。) 糖醋胡蘿卜絲: [配料] 胡蘿卜半斤,姜、糖、醋、鹽、味精、植物油適量。 [做法] 胡蘿卜洗凈切絲,生姜切絲備用。炒鍋燒熱放油(熱鍋涼油)隨即下姜絲,煸炒出香味倒入胡羅卜絲,煸炒2分鐘后放醋、糖、繼續(xù)煸炒至八成熟,加入鹽至菜熟后入味精調味,盛盤即可。 [功效] 下氣補中,利胸膈,調腸胃,安五臟。(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發(fā)現(xiàn),胡蘿卜中含有“琥珀酸鉀鹽”,是降低血壓的有效成分,高血壓患者也可榨汁飲之。) 牛奶粥: [配料] 牛奶半斤,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掏洗干凈,放入鍋內倒入清水,大火煮費后,改用文火煮至六成熟,加入牛奶,繼續(xù)煮至成粥。 [功效] 潤肺通腸,補虛養(yǎng)血。...
保健養(yǎng)生“大軍”中,一股新鮮力量已然形成。智研咨詢發(fā)布的《2021~2027年中國保健品行業(yè)市場發(fā)展模式及戰(zhàn)略咨詢研究報告》數(shù)據(jù)顯示,中國中青年保健品市場逐年增長,規(guī)模已從2013年的297.9億元,猛增到2020年的700.9億元,預計2021年將達到758.2億元??梢哉f,保健品正在成為中青年的一種“剛需”。 健康需求催生購買行為 近一兩年,有關保健品購買人群年輕化的調查很多。比如,2020年,第一財經(jīng)商業(yè)數(shù)據(jù)中心發(fā)布的《2020年度中國年輕人線上保健品消費方式洞察》報告發(fā)現(xiàn),90后年輕人成了購買保健品的新生力量?!?019~2020年中國體檢行業(yè)發(fā)展簡析》同樣顯示,中國90后自述一直使用保健品的有21.9%,偶爾使用的占47.9%,完全不打算用的僅有3.9%。中國營養(yǎng)保健食品協(xié)會執(zhí)行副會長厲梁秋告訴《生命時報》記者,90后和00后人群對營養(yǎng)健康類產(chǎn)品關注度的明顯提升,與社會發(fā)展密切相關。 首先,整個社會的健康需求旺盛,這是經(jīng)濟和消費水平達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人們在滿足溫飽后會產(chǎn)生更高的追求,將余錢投入到改善健康方面。特別是新冠疫情以來,人們越來越明白“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即便身體素質相對好的年輕人也不例外。 其次,保健產(chǎn)品的細分影響年輕人選擇。過去,老年人購買保健產(chǎn)品主要是因為年齡增長導致身體功能衰退,產(chǎn)品類型多以輔助降糖、降壓、補鈣、增強免疫力等為主;如今市場上營養(yǎng)保健類產(chǎn)品種類多且細,與年輕人的日常困擾高度匹配。 最后,銷售模式更適合年輕人。他們傾向于從網(wǎng)上了解健康知識,習慣線上購物,其銷售勢頭由此水漲船高。 厲梁秋說,如今中青年人的生活節(jié)奏更快、工作壓力更大,可能導致多種身心問題和健康焦慮,但相比過去,人們的整體健康水平已有所提高,身體狀況未必真的比上一代差。換句話說,年輕人的健康需求客觀上一直存在,只是當今社會的發(fā)展,使得他們對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同時擁有改善自身健康狀況的能力,購買保健產(chǎn)品就是表現(xiàn)之一。 對保健產(chǎn)品的認知存在誤區(qū) 中青年人購買的保健產(chǎn)品類型與老年人存在明顯區(qū)別。艾媒咨詢2019年調查發(fā)現(xiàn),年輕網(wǎng)民對美容護膚的需求遠遠高于預防疾病, 61.3%的人為了美容護膚,希望防病的只有27.4%?!?021年中國青年對功能性保健品的關注程度”報告,細化了年輕人的購買喜好:排在關注前三名的保健品功能分別為肝腎養(yǎng)護、腸胃養(yǎng)護和抗疲勞,其中,超過三成男性首選肝腎養(yǎng)護類產(chǎn)品,28.8%的女性更關注腸胃養(yǎng)護。 厲梁秋認為,年輕人的購買傾向反映出他們遇到的實際困擾。比如,喝酒應酬多的會考慮護肝;吃飯不規(guī)律的希望養(yǎng)護腸胃;工作負擔重的可能尋求抗疲勞產(chǎn)品緩解;年輕女孩則對美白護膚有較高需求等。但所有需求應該有正確的導向和科學的選擇。 北京聯(lián)合大學應用文理學院教授金宗濂,已作為保健食品評審專家二十余年。他解釋說,保健品和保健食品是兩個概念,前者指與健康相關的產(chǎn)品,后者僅為前者的一小部分,定位于食品。今年10月發(fā)布的《當代青年消費報告》顯示,41%的90后首選養(yǎng)生方式是內服,保健品就是眾多內服選項之一,其后才是鍛煉和飲食調整,分別占28%和15%。以此來看,目前的各種調查雖然以“保健品”為題,但更多是指購買保健食品。保健食品與普通食品的最大區(qū)別,在于這類食品可以聲稱具有調節(jié)機體(生理)功能。原衛(wèi)生部出臺的《保健食品檢驗與評價技術規(guī)范》中,對保健食品的功能有明確認定,只包括27項,如增強免疫功能、輔助降血脂、抗氧化、輔助改善記憶、緩解體力疲勞、通便、改善睡眠功能等。2018年,該規(guī)范失效。根據(jù)原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的相關通知,目前僅有9項保健功能具備評價方法。 金宗濂說,年輕人很容易受到廣告宣傳誤導。比如,“養(yǎng)肝養(yǎng)胃”的說法主要來自中醫(yī),在保健食品的功能認定上,無論過去的27項或目前的9項中均不存在;美白排毒同樣不屬于合法保健功能,與皮膚改善有關的僅包括祛痤瘡、祛黃褐斑、改善皮膚水分狀況等。更重要的是,即便被驗證合格的保健食品,也只有降低疾病風險的作用,與防病的概念并不完全相同。年輕人維護健康的初衷雖然值得肯定,但因認知誤區(qū),也可能白白花錢。 遵循說明書是第一原則 保健食品是否具有某一功能,必須經(jīng)過嚴格的科學論證。因為原料功能不等于產(chǎn)品功能,其中很可能存在一個原料用量的“有效劑量范圍”,比如,它在低劑量和高劑量時無效,只有中劑量才有效。消費者服用保健食品時,也面臨同樣問題。每天服多少、吃多久會起效、可連續(xù)服用的最長時間等,都關乎安全和保健功效。有時候,保健品吃錯還可能引發(fā)不良后果。比如,有媒體報道,亂用抗生素、保健品和中藥,被認為是導致藥物性肝炎的主要原因,其中,保健品引起的占四成左右。 保健食品不是藥品,但不意味著可以隨便服用。如果年輕人希望通過服用保健食品促進健康,金宗濂建議,至少應當仔細查看產(chǎn)品說明書。首先,弄清主要功能,比如,保健食品或許可以緩解體力疲勞,但緩解精神疲勞的作用尚未被證實;其次,確認適宜哪些人服用,又有哪些不適宜人群;再次,嚴格按照推薦劑量和頻次服用,且不應指望三五天就見效,通常,通便功能一周左右起效,輔助降壓、降脂等,可能需要堅持更長時間。網(wǎng)購國外保健食品時尤其要小心,有些產(chǎn)品未經(jīng)過國內的嚴格審批,更易出現(xiàn)夸大宣傳。 必須提醒的是,不可將服用保健食品,當作抵消不健康生活方式影響的“救命稻草”,諸如“啤酒里加枸杞,可樂里加黨參”的朋克養(yǎng)生方式,極不提倡,不良生活方式對身體的損傷,不是保健品可以挽回的。比如,偶爾喝酒時服用“對化學性肝損傷有輔助保護功能”的產(chǎn)品,可減輕損傷,但若時常酗酒,藥物都可能無能為力。金宗濂強調,年輕人追求健康,應當從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做起,從源頭上解決問題,遠遠好過用保健食品“補償”損傷。...
追求健康的生活,需要把控好一些健康指標。根據(jù)國際或國內通用的檢驗、檢查及診斷標準和健康指南。健康專家總結身體各項健康指標的“底線”,供大家判斷自身健康狀況的同時,也提醒新的一年要盡量改善。 喝水底線:每天1.5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省立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主任醫(yī)師洪海鷗表示,對于老年人來說,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jīng)缺水了,尿少、尿呈深黃色也可判斷身體缺水?!叭绻眢w長時間缺水,水代謝紊亂,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誘發(fā)心力衰竭。”北京老年醫(yī)院心內科副主任、主任醫(yī)師王健說,正常人每天飲水在1.5~2.5升,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飲水應控制在1~1.5升,喝水太多也不利于健康,尤其是75歲以上高齡心血管病患者,喝水太多可誘發(fā)心力衰竭。 建議:1.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2.最好喝白開水;3.每天飲水6~8次,每次間隔2小時,一次控制在200~300毫升。 吃鹽底線:不超過6克/天 中國成年人平均每天攝入10克以上,食鹽過多會加重胃黏膜損傷,加速骨質疏松,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病風險?!罢H巳旱木渲凳?克/天,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應控制在3~5克/天。”王健表示,很多中老年人口味重,吃得太咸了。 建議:1.使用控鹽勺,并循序漸進開始減鹽;2.少吃含鹽量較高的腌菜、醬菜及超加工食品;3.看食物配料表,很多鹽不一定是白色的,比如雞精、味精、醬油、湯料包等都含有大量的鹽。 吃糖底線:不超過25克/天 王健表示,合理攝入糖有助于腸胃吸收和補充營養(yǎng),但攝入過多,會導致胰島功能長期高負荷,誘發(fā)糖尿病,還會轉化成脂肪堆積到體內,導致肥胖、高血壓和高血脂等。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示,長期嗜高糖食物的人平均壽命比正常飲食的人要縮短10~20年。 建議:1.每人每日添加糖攝入量不超過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內;2.多吃五谷雜糧,每天飲食中碳水占比控制在50%以下;3.少吃甜食。洪海鷗提醒,白砂糖、紅糖、玉米糖漿等都是添加糖。 吃油底線:不超過30克/天 洪海鷗表示,1克油可提供9千卡的熱量,推薦吃油的警戒線為25~30克/天。吃油過多,日積月累可能導致超重或肥胖,患上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癌癥等諸多疾病。“長期吃油過量還會增加腸胃負擔,引起各種消化不良和腸胃疾病?!蓖踅≌f。 建議:1.用植物油替代動物油,玉米油、橄欖油、山茶油等更護心;2.可用帶刻度的控油壺,定量用油;3.烹飪時多用蒸、煮、燉、燜、涼拌等方式。 吃水果底線:每天半斤 國人吃水果少問題最突出,導致每年相關心血管病死亡約54萬人。王健表示,水果富含各種維生素,可增加血管彈性,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每天至少補充半斤水果才能夠維持日常消耗。 建議:1.每天吃水果200~350克,既保證維生素、礦物質、纖維素以及植物生物素的攝取,又避免因水果中糖分過多,帶來能量超標。2.沒有糖尿病人群,多吃橘子、香蕉、蘋果等水果,更有益于心血管健康。 吃紅肉底線:每周別超過1斤 王健表示,紅肉是把雙刃劍,其血紅蛋白含量高,但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較多,吃太多會增加癌癥、心臟病、呼吸道疾病、中風、糖尿病、阿爾茨海默病、腎病和肝病等發(fā)病風險。洪海鷗說,每周不超過一斤紅肉,控制在6兩以內更佳,既可以維持身體正常的能量代謝,也不至于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建議:1.每日適量動物性食物,平均攝入魚類40~75克,畜禽肉類(包括紅肉)40~75克,蛋類40~50克;2.多做炒菜,少做紅燒。 如廁時間底線:最多5分鐘 “排便時間其實越短越好?!焙楹zt說,如廁一旦超過5分鐘,排泄物長時間憋在肛門口,會對血管產(chǎn)生刺激,造成血液回流不暢、血栓,形成痔瘡。王健提醒,老年人行動緩慢,還可能有便秘困擾,尤其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如廁時間可延長,但最長不超過30分鐘,否則可能引起心肌梗死、肺栓塞等不良后果。 建議:1.多吃富含纖維素的果蔬,調控腸道;2.便秘患者應及時尋求醫(yī)生幫助,必要時使用藥物治療。 睡眠時間底線:23點 洪海鷗說,晚上23~1點是肝臟排毒時間,晚睡不僅嚴重傷肝,還會導致各種慢性病的發(fā)生,誘發(fā)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疾病;還可引起大腦衰老,記憶力下降;導致細胞突變,患癌和猝死風險增高。另外,熬夜會讓胃腸道得不到足夠的休息,長期缺乏睡眠會讓免疫力下降。 建議:1.規(guī)律作息,老年人最好晚上10點睡覺;2.必須熬夜或上夜班人群每天要保證6~8小時睡眠;3.失眠人群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改善睡眠;4.心腦血管病患者應睡前服藥。 久坐時間底線:別超過60分鐘 “久坐風險主要是下肢血流不暢?!蓖踅”硎?,人體生理構造決定不適合長時間靜止狀態(tài),一個小時保持不動就會導致血液循環(huán)減慢、血液黏度增加。長期久坐會引起頸椎疾病、腰背痛、肥胖、高血壓等多種慢性病,且老年人久坐后突然站立還可能誘發(fā)肺栓塞、心腦血管事件?!伴L期久坐會對健康造成極大危害,能量消耗減少,還會使身體脂肪堆積?!焙楹zt說。 建議:1.每半小時站起來活動一下,伸個懶腰;2.駕車或伏案工作者,可多踢踢腿、抬抬腳,緩解血流不暢。 步速底線:0.6米/秒 王健表示,步速綜合反映一個人的健康狀況,包括身體適氧能力、心肺和下肢肌肉耐力。普通人走路速度是0.9米/秒,低于0.6米/秒說明肌肉萎縮較嚴重,可能患有肌少癥。美國匹茲堡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步速快慢可預測壽命長短,步速低于0.6米/秒,死亡風險增加;步速每增加0.1米/秒,死亡危險就下降12%。洪海鷗說,大家可在過紅綠燈時簡單自測,如果能順利走到馬路對面,說明走路速率正常。 建議:1.每天快走30~60分鐘,增強心肺功能,快走時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60%~70%,身體微微出汗;2.加強營養(yǎng)和抗阻訓練,增強肌肉力量。 BMI底線:24 中國成年人中超過50%處于超重或肥胖,即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身高的平方)超24。兩位專家表示,超重和肥胖是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癥等諸多疾病的高危因素。一項研究顯示,從成年早期到中年,每多增10斤且BMI超過23,年老后,男性全因死亡風險升高9%,女性升高14%。 建議:年輕人BMI要控制在18.5~23.9千克/平方米,太胖或太瘦都不健康。老年人體重標準可以適當放寬,但也要把BMI盡量控制在20~26.9千克/平方米。 頸圍警底線:35/38厘米 王健說,頸部是全身血管出現(xiàn)粥樣硬化最早的一個部位,脖子粗的人很可能合并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心腦血管疾病前期。洪海鷗說,脖子粗的人往往患呼吸暫停綜合征、血脂異常等的幾率更大。另外,雙下巴、脖子短粗都可能是心臟不健康的信號。多項研究發(fā)現(xiàn),頸圍是測量人體上半身脂肪的“天然方法”之一,一般男性要小于38厘米,女性小于35厘米。 建議:如果感覺項鏈變短或襯衫領子變緊了,要警惕。除保證健康飲食,還要適度運動,減少脂肪。 腰圍警底線:100厘米 洪海鷗表示,腰圍每增加約11厘米,患癌風險提高13%。腰圍超過100厘米,不光是心腦血管疾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也會增加兩倍以上。此外,腰腹部堆積的脂肪還會引起慢性炎癥反應,增加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的患病風險。王健表示,腰圍超過100厘米的人群,大都有代謝異?;蛱谴x異常,可能是糖尿病前期的癥狀,要及時控制。為保持健康,男性腰圍應小于85厘米,女性腰圍小于80厘米。 建議:1.每天鍛煉半小時以上,每周至少選5天做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2.戒煙限酒、控制能量攝入;3.坐、走都要挺腰收腹。 血壓底線:不超過140毫米汞柱 血壓偏高會加速心腦血管事件發(fā)生,加重腎臟損害。王健說,年輕人血壓控制的理想指標是80/120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可以適當放寬,但整體應控制在90/140毫米汞柱以下。 建議:1.每周有1~2天早晚各1次,詳細記錄每次測量血壓的日期、時間以及讀數(shù),了解血壓波動規(guī)律;2.遵醫(yī)囑,規(guī)律服用降壓藥;3.生活中,注意控制飲食,少油少鹽少糖。 血脂底線:1.8/2.6/3.4毫摩爾/升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控制目標根據(jù)危險分層。”洪海鷗表示,血脂異常人群的控制目標為小于1.8毫摩爾/升;膽固醇控制不理想且年齡在40歲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應控制在2.6毫摩爾/升以內;一般中低風險人群應控制在3.4毫摩爾/升以下。超過“底線”,動脈粥樣硬化風險開始增多,指標越高,發(fā)生冠心病、卒中等疾病的風險越大。 建議:1.多吃新鮮蔬果和粗糧,限煙酒,適度運動;2.40歲以上血脂異常人群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他汀等降脂藥;3.每天笑15分鐘,常伸懶腰。 心律底線:60次/分鐘 正常人是竇性心律,心率(頻率)為60~100次/分鐘。洪海鷗表示,超過100次/分鐘是心率過速,但該指標并不絕對。高血壓患者,靜息心率超80次/分鐘,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均顯著升高;高血壓合并心衰,理想靜息心率應小于70次/分鐘;高血壓合并冠心病,55~60次/分鐘,高血壓合并糖尿病60~70次/分鐘,高血壓合并慢性腎病<80次/分鐘。王健說,長時間心率超過100次/分鐘,還可能合并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或長期缺乏鍛煉,不過運動員等部分長期運動的人群心跳較慢,屬于正常,老年人隨著衰老,心跳也會變慢,但心率小于50次/分鐘,可能合并有房室傳導阻滯、病態(tài)竇房結綜合征等疾病,需密切監(jiān)測;小于35次/分鐘,可能需要起搏器治療。 建議:1.盡早治療原發(fā)疾病。2.增加有氧運動,提高心肺耐力,降低基礎心率,堅持三個月鍛煉,心率能下降4~5次/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