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5 驚蟄時節(jié):防病養(yǎng)生,健康同行
“春愁一段來無影。著人似醉昏難醒。煙雨濕闌干。杏花驚蟄寒。”宋代詞人蕭漢杰為我們描述了驚蟄時節(jié)的美好景象。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節(jié)氣,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春雷響,驚百蟲”,驚蟄時節(jié)氣溫回升,溫暖的氣候條件讓蟄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蟲慢慢蘇醒,田間雜草也相繼萌發(fā)。同時,各種病毒和細菌活躍也開始活躍起來,疾病多在此季節(jié)發(fā)生。
驚蟄需防“驚蟄病”
春天是各種疾病的多發(fā)季節(jié),驚蟄時期更是如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警惕這四種病!
1、流行性疾病。民諺說的好,“早春早春,慎防春瘟。”早春三月,冷暖驟然變化,使人免疫力與防御功能下降。冬眠后開始滋生繁殖的細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乘機肆虐,從而導致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發(fā)生與流行,如流感、麻疹、流腦、結膜炎、腮腺炎等,而老人兒童更是高發(fā)人群。
預防措施:可以去醫(yī)院或防疫站注射疫苗,如流感疫苗、流腦疫苗等。同時要加強自身抵抗力,多吃蔬菜水果多運動,保證充足睡眠,勤開窗,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呼吸道疾病。早春氣溫多變,是急性支氣管炎高發(fā)季節(jié)。寒潮前的溫暖使呼吸道致病性微生物活躍,氣溫驟冷,容易引起全身受涼,呼吸道局部溫度也隨之降低,抵抗力減弱,病毒或細菌極易入侵,原來在呼吸道寄生的病毒細菌也會乘機搗亂,導致支氣管炎復發(fā)。此外,之前春節(jié)長假娛樂活動多,身體疲憊,抗病能力下降,故易患上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流行性腮腺炎以及流腦等疾病。
預防措施:要注意氣象臺對強冷空氣活動的預報,當心冷暖變化;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洗臉的時候使用冷水,可以起到預防支氣管炎的作用。
3、心腦血管疾病。早春時節(jié)冷暖變化無常,晝夜溫差大,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fā)期。春季氣溫不穩(wěn)定,氣壓變化大,氣候較干燥,體內的血液粘稠度會增高,血液流動速度減慢,加上血管收縮時間相對延長,一些人尤其是老年人因為血管硬化,難以適應環(huán)境溫度變化,容易誘發(fā)或加重心腦血管疾病。嚴重的,甚至還會誘發(fā)腦溢血、中風、心梗等。
預防措施:患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做好防病的心理準備,提前了解疾病的防治知識,如遇氣候突變帶來身體不適時,要靜心養(yǎng)氣,防止舊病復發(fā)。家中有此類患者,可提前備好急救用藥,以備不時之需。
4、風濕性疾病。寒潮來襲,濕邪纏綿,稍有不慎,年老體弱者若過早減衣,或早晚寒冷時外出鍛煉,或接觸冷水冷物等,極易感受風寒濕邪,導致原有風濕病復發(fā)。有些愛美女性,過早穿上薄衣短裙,膝關節(jié)對冷空氣刺激特別敏感,遭受寒冷襲擊后,關節(jié)局部易出現麻木、酸痛等癥,久之,易發(fā)生風濕性關節(jié)炎。
預防措施:防止受寒或淋雨,注意對關節(jié)處的保暖,晨起時尤其注意保溫;加強體育鍛煉,學會勞逸結合,同時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
驚蟄養(yǎng)生從日常做起
驚蟄養(yǎng)生要根據自然規(guī)律,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情緒、起居、運動、飲食的調養(yǎng)。
1、起居方面。隨著氣溫回暖,人們也就越來越會感到困乏,這就是俗稱的“春困”。為了讓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和生活,充足的睡眠必不可少。為了一個良好的睡眠,建議睡前泡腳、按摩腳底,這樣可以推動血氣運行,溫補臟腑,安神寧心,消除一天的疲勞,利于入睡。睡前還可以稍微活動身體,有利于身體舒展和放松。
2、運動方面。適當鍛煉,增強體質。從事文職工作的朋友,在春暖花開之際,應走出辦公室,積極參加各種體育運動,以防未老先衰。對于老年人,由于不適宜作劇烈運動,故可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如廣播體操、老年保健操、氣功、太極拳等運動。
3、飲食方面。春季氣候干燥,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我國民間有驚蟄吃梨的習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驚蟄飲食調養(yǎng)應以保陰潛陽、以食養(yǎng)肝為原則。要注意全面營養(yǎng),宜多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的食物,少食動物脂肪性食物,按時就餐,消化功能差時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保證營養(yǎng)的攝入。新鮮熟透的水果,有益于健康。
4、情緒方面。調適情緒,以養(yǎng)肝氣。春天萬物生發(fā)時,人的情志也處于一種開放宣達、生發(fā)疏泄狀態(tài),情緒易變,因而精神性疾患較多。可見春季要重視情志調養(yǎng),做到心胸開闊、樂觀愉快。還要特別注重養(yǎng)肝,避免怒傷肝?!饵S帝內經》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边@句話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它對養(yǎng)生保健、防病治病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數千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了中醫(yī)學的防治實踐。驚蟄養(yǎng)生還需根據自身體質差異進行合理的調養(yǎng),但是不管你是何種體質,只要堅持有目的的保健養(yǎng)生,不斷提高生活質量,相信都能過得健康長壽。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