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月08 春眠為何不覺曉?春困與天氣氣候有關嗎
“春眠不覺曉”這句話,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名詩《春曉》中:“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此詩短小雋永,意境優(yōu)美,清新活潑,是兒童啟蒙讀物中最常見的詩詞之一。大意是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不知不覺就到天亮了,醒來時只聽見窗外一片鳥鳴啁啾?;叵肫鹱蛞购孟裣逻^雨又刮過風,繽紛的落花鋪滿庭院,不知道有多少。
詩人春的情懷
這首詩是詩人隱居在鹿門山時所作,詩人通過“春曉”(春天早晨)自己一覺醒來后瞬間的聽覺感受和聯(lián)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氣息,表達自己喜愛春天和憐惜春光的情感。前兩句寫詩人因春宵夢酣,天已大亮了還不知道,一覺醒來,聽到的是屋外處處鳥兒的歡鳴。詩人僅以寥寥五個字“處處聞啼鳥”表現(xiàn)出了充滿活力的春曉景象,體現(xiàn)出了詩人對春天的贊美。后兩句寫的是詩人在昨夜朦朧中聽到一陣風雨聲,它會搖落春花,帶走春光,又以寥寥五個字“花落知多少”,隱含著詩人對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無限遐想。一言以蔽之,寥寥十個字就將詩人熱愛和憐惜春光的情懷交融在一起,體現(xiàn)得恰到好處。
春眠不覺曉之解
其實,這首詩實實在在地道出了春天早晨鳥類啼鳴和人們犯困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理現(xiàn)象。漢朝劉熙《釋名》中說:“春之為言蠢也,物蠢而生。”說明了春天是一個萬物由萌動而生發(fā),進而出現(xiàn)繁花似錦、百鳥爭鳴景象的季節(jié)。但是,這時人們卻出現(xiàn)“不覺曉”的“逆反”現(xiàn)象,感到困乏沒勁,提不起精神,豈不怪哉!
春暖花開,生機勃勃,人們反而困倦欲睡,其實,“春眠不覺曉”是每一個人的一種生理感受,通常人們把這種懶洋洋的“春眠不覺曉”現(xiàn)象叫做春困。
從科學角度來說,春困并不是一種病態(tài),它是人體生理機能隨著自然氣候變化而發(fā)生的一種生理反應,實際上,也就是人類為著實現(xiàn)自己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適應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種暫時性不適應的正?,F(xiàn)象。所以“春眠不覺曉”怪也不怪!
人們?yōu)槭裁磿霈F(xiàn)春困現(xiàn)象呢?這要從冬春兩季人體的生理變化說起。
眾所周知,人體的血液循環(huán)有一定的規(guī)律,每個器官的血液供應量也是相對穩(wěn)定的。比如,一個體重為60千克的人,安靜時腦子的血供量約為每分鐘750毫升;皮膚血供量約為450毫升。更重要的是,人們的生理活動與外界環(huán)境有關系,如果血液循環(huán)因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受到了影響,那么人體也就會作出相應的生理反應。比如,如果大腦的血供量不足,人就容易困倦,而春天正是大腦與皮膚血供量發(fā)生變化的季節(jié),因此,出現(xiàn)“逆反”的犯困現(xiàn)象是很正常的。
冬天寒冷,人體本能的防御功能會使皮膚里的毛細血管因受到寒冷刺激而收縮,使得血流量減少了,省下的血液便額外地供應內臟器官,大腦的血供量也相應地增加了,這就是冷天人們大多精神飽滿的原因。在漫長的冬季里,大腦對這種供氧充足的狀態(tài)產生了依賴性,逐漸養(yǎng)成了在高氧情況下工作的“嬌氣”。
冬去春來,天氣開始轉暖,皮膚里的毛細血管不再廣泛收縮,反而是為了散熱(因天氣轉暖)而逐漸舒張開來,體表的血液循環(huán)隨之旺盛,血液需要量比冬季明顯增多,從而奪走了一部分供給內臟的血液,大腦的供血量也相對地減少了,供血量減少等于減少養(yǎng)料與氧氣對大腦的供應,導致了大腦神經細胞興奮度降低。同時,春天又使大腦的興奮度提高,人體的新陳代謝也因天氣轉暖而逐漸旺盛起來,需要更多的供血量,這樣,大腦的供血量就顯得不足了。由于人體一時還適應不了春天這樣的氣候變化,大腦在冬天里對充足供氧的依賴性不能很快隨之解除,于是出現(xiàn)了無精打采、昏沉欲睡,或睡了不易醒的現(xiàn)象,以此來代償供氧的不足,這就是表現(xiàn)為中樞神經系統(tǒng)受到抑制的春困現(xiàn)象。
當然,“春眠不覺曉”還是日地運行自然規(guī)律的一個間接佐證。冬去春來,四季更替,冬天夜長晝短,給予人們較多的睡眠時間,加上天氣寒冷,使人們容易養(yǎng)成賴在溫暖的被窩里睡懶覺的習慣。春天太陽直射點逐步北移,白晝變長,黑夜縮短,如果人們仍然沿襲冬天的睡眠習慣,豈不就是“春眠不覺曉”了嘛!
戰(zhàn)勝春困有妙法
不難看出,春困既不屬于病態(tài),也不是缺少睡眠所致,一旦出現(xiàn),可通過適當?shù)拇胧?,倦意就會消失的。并且,隨著時間的流逝,待人體適應春天氣候以后,春困現(xiàn)象也會自然而然銷聲匿跡的。
春困是自然氣候因素作用于人體的結果,雖然不是病變,但是,也會影響工作和學習的效率,因此,要設法消除春困。
戰(zhàn)勝春困,就是要使自己的起居勞作順應春天的氣候特點,做到早睡早起,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同時,要加強鍛煉,早晨起床后,散步、慢跑,或做操、打拳;假日結伴踏青郊游,這些運動,特別是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機體功能,較快地適應氣候變化,特別是使大腦能較快地適應季節(jié)性血液循環(huán)的變化,應是克服春困的一種積極措施。還有,飲食調理也很重要。合理的進食對克服春困是有益的,比如,食些辛甘之品有助于春陽,而溫食有助于護陽。至于寒冷、油膩、黏滯之品易傷脾胃陽氣,應盡量少吃。此外,當您出現(xiàn)困倦時,不妨給自己一點“刺激”,比如,聽聽音樂;到室外活動一下,呼吸新鮮空氣;甚至還可以用冷水洗臉,都可以使大腦中樞神經迅速進入清醒狀態(tài)。
珍惜春光要覺曉
還要指出的是,春困是血液循環(huán)的季節(jié)性差異導致的,因而靠增加睡眠時間不但不能解決困倦問題,反而有可能使人的精神更加陷入萎靡不振狀態(tài)。相反,我們應該學學孟浩然《春曉》中憐惜春光的情懷。有言道,“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宵一刻值千金”。明代唐伯虎在《一年歌》中針對“春宵一刻值千金”,卻說“我道千金買不回”,并且“勸人秉燭夜游來”?!洞簳浴分械摹疤幪幝勌澍B”,可以認為是泛指動物、植物都在緊張地忙碌著:決不辜負這美好的春光。作為最高等生物的人,那就更不能荒廢這富有生機的大好春光,不要“春眠不覺曉”,而要積極行動起來,在這“滿園春色關不住”的季節(jié)里,努力“春化”自己,使自己成為“出墻來”的“一支紅杏”。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