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2 暑去涼來立秋至 正是平衡陰陽好時機!
立秋過后,暑去涼來,自然界的陽氣也開始收斂,陰氣漸長,人體的生理機能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立秋時節(jié)是調(diào)養(yǎng)身心、平衡陰陽的重要時期。
起居仍宜晚睡早起
中醫(yī)認為,燥乃六淫之邪,為秋季主氣,其性干燥,易耗津液。
“秋老虎”的炎熱天氣容易令人心情煩躁,徐翠建議,要做到內(nèi)心寧靜,神志安寧,有不順心或煩躁情緒應主動予以排解,保持心情舒暢??梢酝ㄟ^閱讀、聽音樂、唱歌、旅行等方式放松心情,減輕壓力。同時,多參與社交活動,與家人朋友分享快樂,也有助于保持心情的愉悅與寧靜,以防止秋天肅殺之氣造成陰陽不平衡。
“立秋時屬于初秋,應該延續(xù)夏季夜臥早起的習慣,以預防勞氣傷陰,而到了中秋和晚秋就需要早睡早起避潮濕,避寒涼,順應自然變化。”徐翠指出,民間常說“春困秋乏”,中秋和晚秋早睡正好符合人體睡眠需求,加之天氣涼爽,適宜安睡,秋季睡眠養(yǎng)生能夠幫助人們精力充沛,避免秋乏的發(fā)生。
飲食減辛增酸
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常見口干舌燥、鼻澀咽痛、皮膚干枯、大便干結(jié)、煩躁不安等一系列癥狀,醫(yī)學上稱之為“秋燥綜合征”。徐翠指出,老年人對秋天氣候的變化適應性和耐受力較差,更應重視預防。
可以適當食用芝麻、糯米、粳米、枇杷、菠蘿、梨、百合、蓮子、銀耳、大棗、藕、赤小豆、蜂蜜、栗子、乳品等柔潤食物,以益胃生津,不僅能清熱潤肺,還能緩解因秋燥引起的干咳、咽干等癥狀。此外,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fā)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所以要“減辛增酸”,即少吃蔥、姜、蒜、韭、椒等辛味食品,因為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多吃酸性食品(肝五味主酸)以增強肝臟的功能,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楊桃、柚子、檸檬、山楂等。
選擇慢跑等較緩和的運動
立秋后,登高爬山可使人的體溫調(diào)節(jié)機制不斷處于緊張狀態(tài),提高人體對環(huán)境變化的適應能力。此外,爬山對心肺功能的鍛煉效果更佳,空氣溫度隨著山坡高度的上升而遞增。徐翠提醒,登高時速度要緩慢,上下山時可通過增減衣服,達到適應溫度的目的。
除了登高,也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瑜伽、太極拳等較緩和的運動方式,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新陳代謝,又能幫助身體排出夏季積累的濕氣與毒素。運動時應避免過度出汗,以免損傷陰液,津血同源,血汗同源。運動后要及時擦干汗水,更換干爽衣物,以防感冒。
徐翠建議,該時節(jié)還可進行穴位按摩。例如,按摩肺俞穴(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有助于調(diào)理肺氣;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兩側(cè)),可緩解鼻塞、流涕等癥狀。
暫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