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月22 個體化養(yǎng)生 哪把鑰匙屬于你?
中醫(yī)養(yǎng)生的方法很多,但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方法。早在兩千多年前,中醫(yī)就提倡并遵循個體化養(yǎng)生原則,因人而異、因地而異、因時而異的思想,指導保健養(yǎng)生的整個過程。那么,哪把養(yǎng)生鑰匙適合你?究竟怎樣才能掌握這把個體化養(yǎng)生鑰匙?
根據年齡養(yǎng)生
古人云:“若少年之人,真元氣壯,或失于饑飽,食于生冷,以根本強盛,未易為患。高年之人,真氣耗竭,五臟衰弱,全仰飲食以資氣血。若生冷無節(jié),饑飽失宜,調停無度,動成疾患。”意思是說,年少之人身體健壯,對于饑飽、寒涼等均能耐受,不致產生疾病。而老年人身體已衰,全仰仗著飲食以產生氣血、滋養(yǎng)機體,如若不顧生冷、饑飽、飲食調攝無度,必然導致疾病發(fā)生。
中醫(yī)認為,早晨人體陽氣初升之際,還未旺盛,應保護順應陽氣的生發(fā)運行,如一杯冷水澆下,勢必阻礙陽氣的生長,對一天的陽氣運行都會產生影響。年輕時陽氣旺盛,晨起飲涼可不受影響,甚至對陽氣過旺之人還會有好處。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陽氣隨之不斷衰減,尤其部分脾陽虛弱之人,相應癥狀逐漸顯現出來,因此必須及早預防,避免損傷陽氣。
體質弱或年齡大的人進食飲水一定要用溫熱的。中醫(yī)非常重視人體陽氣,有一分陽氣便有一分生機。老年人陽氣漸少,故保護機體陽氣非常重要。
根據體質養(yǎng)生
養(yǎng)生保健,要視人體質之陰陽強弱,分別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有所獲益。人之體質陰陽強弱與患病情況有很大關系。
陰虛陽旺體質:多形體偏瘦,膚色顯得蒼勁,底氣較足,雙目有神采,雖進食不多,卻能勝任勞作;患病多為熱性,常易有火,需用滋陰清火藥物。但也不可完全拘泥,也有陽旺陰弱之人,而損傷陽氣者,宜先扶陽,而后滋陰。
陰陽俱盛體質:臉上面陽旺,還兼身體豐滿、肌肉厚實,皮膚略粗,進食偏多。平時很少生病,如若患病常常較重,由于病邪積累已經深久,治療需用重藥。而且寒熱之藥俱能接受,其稟賦結實故能任消伐,如若服用輕藥,反而不能奏效。
陰盛陽虛體質:形體豐滿,膚色較白,皮膚較嫩,肌肉較松弛,進食雖多,易變化為痰涎。如果目有神采,尚且無妨;如目無神采,就要注意了,有的未到中年,即得中風之病?;疾‰m有熱象,用藥卻不可過寒,以防更傷其陽;熱退之后,需用溫補扶陽藥物。但也有陰盛陽虛之人,而有傷陰者,宜先滋陰,而后助陽。
陰陽俱弱體質:有上述陽虛癥狀,還兼有形體偏瘦,飲食不多。倘目有神采,耳輪肉厚端正,為先天稟賦較強;若目無神采,腦筋昏沌,則身體也糟。凡陰陽俱弱體質,雖病患多,卻不太重,服藥也不能耐受大補、大瀉、大寒、大熱之藥,只適宜和平之藥,緩緩調之。
根據臟氣稟賦養(yǎng)生
中醫(yī)的辨證施治,是對人類養(yǎng)生保健的最大優(yōu)勢。每個人的內臟功能也有著很大差別,表現在外的征象很多,如神志方面、皮膚色澤、聲音厚薄、性情剛柔、筋骨堅脆、飲食多少、勤懶勞逸、精血盛虧、勇怯強弱等不同。一般來講,強壯的人多患“亢盛”的病,柔弱的人患病多是“不足”的病,根據其各種表現,就可以分析出臟腑的正氣如何。
人們的陰陽稟賦也有很大差別。陰氣盛者喜歡溫暖,適宜應用干姜、桂枝這類辛熱藥;陽氣盛者喜用生冷,適用花粉、知母這類寒涼藥;陰陽比較平和的人,用熱藥可以助陽,用涼藥可以生陰。有的人可適量進肥膩食品,有的人只能進清淡飲食;有的人氣很實,不可用滯氣之品;有的人氣很虛,不宜用破氣之物;有的人血很實,不宜用澀;有的人血偏虛,不宜疏泄過多;有的某臟偏強,其他臟器反被影響;有的某臟偏弱,常常因之受制約。由此可以看出人人均有不同,即使同一個人,也有先后之不同,比如稟賦為陽剛之體,而依仗體強無所顧忌,放縱寒涼飲食及寒涼氣體,入侵機體,日久必會陽氣受傷,使陽剛變?yōu)殛幦酰换蛴嘘幦嵴咂剿厥群眯翢?,久之陰被耗竭,而由陰柔變?yōu)殛柺?。能夠致傷的不光是飲食,情欲、過勞、熬夜均可以致傷。
古代醫(yī)家也有將臟器分為陽臟、陰臟、平臟三種。顧名思義,陽臟之人陽氣盛,陰臟之人陰氣盛,平臟之人較為居中。再具體一些,素為陰臟者,一切飲食必喜熱物,偶食生冷,腹中即覺凝滯不爽,大便一日一行,多不堅燥,甚則稀溏,食物不易消化。若素為陽臟,一切飲食必喜寒涼,偶食辛熱之物,口中便覺干燥,甚則口瘡咽痛,大便數日一次,必然堅硬,甚則燥結。至于平臟之人,進寒食熱食均不妨事,大便一日一行,不溏不燥,若患熱病,治法不宜過涼,若患寒病,治法不宜過熱;若用補劑,亦當陰陽平補,若過熱則傷陰,過寒則傷陽。養(yǎng)生保健,治療疾病都要仔細斟酌,方可久視長生。
暫無評論